大学体操教学中胆怯心理成因及对策探讨①

2017-11-27 12:43李绪稳罗帅呈
当代体育科技 2017年22期
关键词:体操成因动作

李绪稳罗帅呈

(1.西藏民族大学体育学院 陕西咸阳 712082;2.南昌工学院 江西南昌 330108)

大学体操教学中胆怯心理成因及对策探讨①

李绪稳1罗帅呈2

(1.西藏民族大学体育学院 陕西咸阳 712082;2.南昌工学院 江西南昌 330108)

大学体操教学是体育教学中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新课程改革深入推进过程中一项重要的课题。相较于其他体育教学项目,体操运动的动作结构较为复杂,技术难度较高,不少学生在体操教学的过程中产生胆怯、恐惧心理。而这种胆怯心理不仅给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带来负面影响,也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直接影响大学体操教学的质量。因此,深入分析大学体操教学中学生胆怯心理的各种成因,并针对该现状与深层原因寻找恰当的解决对策,是提高体操教学水平的重要课题。

大学体操教学 胆怯心理 心理成因 对策

健康的心理环境是大学体操取得良好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保障之一,但是受体操教学的特性以及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学生在体操教学中出现胆怯心理障碍。一旦形成这类心理障碍,学生往往陷入恶性循环,在课堂教学中难以掌握运动技能,提高运动水平,令课堂教学难以顺利开展,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也有负面影响。所以,分析胆怯心理的成因并制定解决措施,已成为大学体操教学的关键。

1 大学体操教学中学生胆怯心理成因分析

与其他体育教学项目不同,体操运动不仅动作有难度,教学、练习过程中需要身体对动作结构、时间、空间进行良好把握,加之辅助的器械常具有一定的高度,完成过程中存在一定危险性,因此,体操教学的复杂性较高,心理环境也较为重要。针对大学体操教学中学生的胆怯心理,分析成因如下所述。

1.1 主观原因

1.1.1 情绪不稳定

学生在体操教学中的情绪不稳,主要表现在训练中的浮躁、焦虑、慌乱和紧张,而情绪上的不稳定会直接导致学生无法集中精力投入教学,练习效果不佳。当学生无法掌控自己的情绪和训练结果时,自然而然会有所胆怯。

1.1.2 心理素质差,思想意志薄弱

体操教学在动作技术上的难度对学生的身体机能和心理素质都有较高要求。学生在完成一些较难的体操动作时,比如跳箱分腿腾跃,需要承受较大的心理压力,但部分学生自身的心理负荷能力和思想意志比较薄弱,往往无法承受而产生抗拒。

1.1.3 缺乏良好的内在动机,积极性不足

良好的内在动机会促进学生主动尝试并克服困难,相反,内在动机不足的学生,不仅不愿尝试,逃避练习,而且面对学习中遇到的阻碍或者失败,更倾向于为逃避寻找借口,这种消极心理越强烈,胆怯心理就越明显。

1.1.4 自身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欠佳

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基本的运动技能是体育训练的基础。学生自身素质欠佳,运动技能有所缺乏,会更容易在教学中遭遇失败甚至发生事故,当学习任务无法顺利完成,自身能力无法获得肯定时,也就有了对课堂教学的胆怯心理。

1.1.5 对体育运动科学缺乏正确认识

学生欠缺体育运动科学的相关知识,未能很好掌握体操教学的理论知识,以至于无法合理解释体操教学中的动作结构、器械使用,往往在主观上加大了体操训练的难度从而心生胆怯。

1.2 客观原因

1.2.1 场地、器械条件影响

一方面体操教学场地未能提供有力的保护设施,以及训练器械的老旧、不稳固或者摆放不妥,会引起学生的胆怯。另一方面,一部分体操器械有一定高度和硬度,比如双杠、跳箱,学生运动过程中容易因为平衡度不佳、身体摩擦碰撞而遭遇失败和身体损伤,故而有所恐惧和胆怯。

1.2.2 教师教学行为不当,保护帮助不及时

首先,教师的教学行为对心理环境的建设至关重要,教师教学行为上的急躁、过于严厉、超高标准、讲解条理不清、技术关键遗漏、缺乏示范都有可能引发学生的胆怯。其次,学生在训练过程中,教师没有给予恰当、及时的帮助和保护,也会大大影响学生尝试的积极性,一旦因此失败或受伤,就会在心理上产生胆怯。

1.2.3 外界环境的干扰影响

每个学生的敏感程度、抗压能力、抗干扰能力都不尽相同,一些腼腆内敛的学生,易受到旁人干扰的影响,或者过度在意旁人的眼光,而无法集中精力练习,甚至畏惧参与课堂练习。

2 克服和消除学生胆怯心理的主要对策

2.1 做好学生的日常沟通和心理建设

2.1.1 加强学生对体操教学与身心健康的认识

教师应为学生分析体育活动、体操教学对学生身心健康的积极影响,让学生认识到体操学习能帮助学生塑造形体,强健身体,并对生活中的协调能力、反应能力产生积极影响,此外,还能更好地建立自信,提高抗压能力,培养坚强的意志力等等,从而强化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

2.1.2 运用心理训练手段消除不良心理障碍

对于学生的一些心理障碍,教师可采取必要的心理训练手段来帮助化解。比如若学生在双杠练习中不慎掉落而产生心理恐惧,教师可让学生暂时离开练习场地休息,忘却淡化不愉快后再行练习,或者让学生在轻松的状态下观摩成功示范,疏解学生障碍,而对于动作掌握困难的学生,可采用“表象训练”,让学生在大脑中多次重现技术动作的视觉表象,再辅以语言暗示逐渐过渡到实践练习中。

2.2 提升学生的体育素养,加强技术基础训练

运动素质和技术练习是体操教学的基础。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设置,提前做好学生的基础训练,减轻因自身条件或基础薄弱而造成的胆怯心理。比如,单双杠中很多动作的完成,都需要学生有良好的臂拉力和腹肌力,而这两者需要借助其他器材或动作长期训练才能达到效果。再比如技术上的“支撑跳跃”,有的学生就需要先学习“山羊分腿腾跃”。

2.3 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2.3.1 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教师除了较强的技术能力外,还需要有良好的教学能力和品质德性,包括对学生的耐心和关爱,对教学内容的熟练、生动讲解,对技术动作的优美展示,对学生心理的正确引导,以及对学生主体需求的关注和重视等等。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升了,学生的胆怯心理就更易避免和及时消除。

2.3.2 合理设置教学目标与内容,选择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

首先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设置教学的目标,提高学生练习的成功率,避免学生因一人失误而造成的感染性胆怯。

其次,教师可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将教学内容进行拆解,让学生循序渐进地达成目标,而不是直接陷入学习的恐慌区,比如双杠的肩倒立,就可以先用类似的倒立架在较低处练习,再逐渐过渡到高杠上。

2.3.3 提高课堂讲解和示范的质量

教师在课堂讲解和示范中,要结合学生水平,通过口诀、动作拆解、信号引导、节奏提醒等帮助学生分散对未知的恐惧心理,让学生清楚掌握动作要领,感受动作的轻松优美,而不会觉得过于惊险,怯于尝试。

2.3.4 加强课堂教学中的安全保护

为避免不必要的身体损伤、事故、失败给学生造成心理障碍,教师应提前教会学生必要的自我保护和助人措施,比如如何紧握杠杆,跌倒如何顺势翻滚,当辅助同学练习时,又应如何站位并施以援手。此外,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保持谨慎,密切留意教学现场,及时给予学生帮助和保护。

3 结语

体操教学中学生胆怯心理虽然常见,但并不特殊,甚至在所难免。对于这样一种客观存在的心理特征,教师应该正确认识而不是刻意回避或者赶鸭子上架。一旦我们深入剖析,找到了胆怯心理形成的根本原因,就应该对症下药,结合教学及学生实际情况予以解决。但同时体育教师也应该认识到,教学过程中许多因素会对学生的心理造成影响,学生的心理状态并非一成不变,唯有时刻关注,深入思考和探究,才能真正给予学生保护和帮助,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张志坚.体操教学中胆怯心理成因及对策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26):176.

[2]徐海波.大学体操教学中胆怯心理成因及对策研究[J].亚太教育,2016(12):89.

[3]黄莉.体操教学中胆怯心理成因及对策分析[J].教育界,2014(4):183,166.

G80

A

2095-2813(2017)08(a)-0246-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22.246

李绪稳(1982,12—),男,汉,山东聊城人,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和体育教学与训练。

猜你喜欢
体操成因动作
垛田形态多样性的自然成因探索
基于实证调查的学困生成因及转化
下一个动作
自相似视角下相对贫困成因分析
罗素悖论的成因
罗素悖论的成因
思维体操
思维体操
头脑体操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