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体育与学校体育一体化研究①

2017-11-27 16:37李春兰
当代体育科技 2017年24期
关键词:原则社区体育

李春兰

(渭南师范学院体育学院 陕西渭南 741099)

社区体育与学校体育一体化研究①

李春兰

(渭南师范学院体育学院 陕西渭南 741099)

本文以社区体育与学校体育结合的条件及历史背景为切入点,阐明两者结合体现终身体育思想、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和社会需要,这既能推动社区体育的发展,满足社区居民的体育需求,又能使学校体育资源利用最大化,学校教育社区化。并提出二者在结合中应该遵循整体性原则、主体性原则、民主平等原则、法制规范原则和资源共享原则。

社区体育 学校体育 一体化

1 社区体育与学校体育结合的条件

1.1 终身体育观的提出

终身体育是受到了终身教育思想的影响和启发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为社区体育与学校体育结合提供了理论指导。终身体育主旨就是主张将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科学的、系统的将体育教育贯穿于人生的整个过程,提倡每个社会成员都要自觉地、积极地、进行运动锻炼和体育健身,从而促进人体身心全面发育和健康长寿。人体机能活动的特点要求人们的体育锻炼必须坚持长期坚持,而现代社会的生活方式更是要求体育锻炼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组成部分,这样能发挥重要的作用。体育锻炼需要科学指导和不断接受体育教育,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因此要求学校体育要延伸到居民所在的社区体育中去,同时社区体育借助学校体育的资源实现每个居民个体的终身体育化。

1.2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颁布与实施

1995年颁布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是在国家领导下和社会的全力支持下,全民都参与其中的一项体育健身计划。全民健身计划的总体发展目标是要建立完善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民健身体系,从而提高中国国民对体育的参与意识,使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得到增加,大面积地增强我国国民体质。在全民健身计划中,学校体育作为基础对全局发展的作用不可忽视。可以说社区体育是推动全民健身的前沿阵地。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是我国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最重要的两个基础环节,也为社区体育与学校体育的结合起到了推动作用。

1.3 大众传媒对体育的大力宣传

根据相关学者对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我国城乡居民参加体育活动受到了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在学校期间养成的体育兴趣和习惯占到27.54%,大众传播媒介的影响排在第二位,占18.42%,受朋友、同事的影响的占到9.98%,而受家人的影响也有7.15%。因此,通过大众传媒进行广泛的体育宣传能够为社区体育与学区体育的结合创造出更好的体育氛围。目前我国大众传媒发展非常迅速,早已形成了以广播、电视、报纸和互联网为主的全面的宣传体系。所以大众传媒对体育的宣传和报道是全面促进我国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的重要手段。我国大众传媒正在对体育新闻和赛事直播等进行着越来越频繁的转播和报道,其中对体育健身知识、体育健康价值观的宣传也越来越多,这将会使我国形成人人关心体育、人人参与体育的体育格局,从而为社区体育与学校体育的结合起到更大地推动作用。

1.4 体育基础设施的大力建设

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我国加大了各方面体育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社区的物质条件因此也得到了非常明显的改善,平均每10万人能够拥有50.82个体育场地。当前,全国用于体育基本建设的投资的增长速度高达每年56.7%。我国所推行的体育彩票每年收入的60%都会投入到全民健身事业当中,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在全国上百个城市已有几千条健身路径被开通。我国经济在高速发展,因此国家和地方政府也会对社区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持续加大,以及学区体育场地设施的投入,这将为社区体育与学区体育结合提供更加丰富的物质资源。

2 社区体育与学校体育结合的原则

2.1 整体营造原则

社区体育和学校体育在联合互动过程中要注重社区体育的全面的和谐发展,这一原则社区体育与学区体育结合的整体营造原则的重要要求。同时这也需要社区内所有力量都要给予支持和配合,才能够营造社区体育与学区体育结合的良性氛围。另外,社区体育与学区体育结合并不是盲目、随意的一种互动,而是必须要通过政治结合,才能整体提高学校体育的教学与管理,达到改善社区体育开展现状,增强社区居民的健康水平的目的,最终进一步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

2.2 主体性原则

社区成员整体素质的提升是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的一体化发展过程中重要的动力因素。现代是一个以人为本的时代,而这一特征更是强调所有的发展重点都是人。社会条件对个人的发展是有着制约的,因为个人是始终生活在一个特定的历史阶段里,而在这种情况下,人的发展方向和水平都被社会历史条件主宰着。因为人发展的决定条件是离不开社会的,在这一条件下,少年儿童是社区体育与学校体育工作的重点对象,社区体育与学校体育能够为青少年学生提供体育学习的机会、场所以及氛围,社会其他成员也在此接受服务,达到满足社区成员体育文化需求的目的。因此社区体育与学校体育结合要考虑学生的主体性需要,注重多方面的管理,从而形成一个有利于青少年儿童身心健康的社会环境。

2.3 民主平等原则

社区体育与学校体育相结合需要遵循民主平等原则。这一原则主要涵盖了以下两方面内容。一是社区体育与学校体育在结合的过程中地位平等。社区与学校并没有自上而下的行政关系,而是两个平等的主体。在法律上,学校有独立的法人地位,因此可以在不违背法律的情况下与社区组织签订协议,享有协议规定的权利并且要承担协议规定的义务;二是社区体育与学校体育在结合过程中要彼此尊重。社区体育与学校体育除了要在地位上平等外,还要遵循民主平等原则,也就是说学校体育在与社区体育在其互动过程中的具体事宜以及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在衡量的过程中要彼此尊重对方的意见和建议,双方寻求共同的利益。

2.4 法制规范原则

社区体育与学校体育结合的法制规范原则是指社区体育与学区体育的结合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框架。我国先后颁布的一系列教育法规政策,对推进我国教育法制化进程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依法建立法制化国家的过程中,社区建设也被纳入到法制化进程当中。然而,由于我国社区建设还未成系统,教育的法制化也尚未完善,有待于进一步健全,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研究也还需要进一步深入。虽然在教育法、义务教育法等法律法规中有着关于学校与社区联合办学、筹措教育经费、开展校外教育等内容的规定,但这些规定大多没有细化成可操作性的规则和要求。所以,必须制定出详细的操作规则,在法律法规的监督下,实现共同发展。

2.5 资源共享原则

社区体育与学校体育结合的资源共享原则是指在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集合过程中,某一方不能单纯付出,另一方单纯接受,这样的形式不能称为结合,而且给予的一方如果长期得不到回报,那么这一过程很可能会出现严重的问题。目前我国开展社区体育存在缺少专门的体育人才,缺少设施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都很能说明我国社区体育在有形资源上非常匮乏,而我国大量的体育专业人才和良好的体育设施等有形资源在学校居多,社区则在体育文化等无形资源方面具有着学校体育无法比拟的独特优势,这说明两者的体育资源之间有很强的互补性。所以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走资源共享之路是极佳的结合方式。因此,在社区体育与学校体育的结合过程中共同寻求资源共享。

3 学校教育要深入到社区教育中

3.1 教育的存在和发展离不开社区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社会不能通过一个单能的机构对它的一切组成部分无论在任何领域内发挥其广泛而有效的作用,不管这个机构多么广大。教育现在是,而且将来也越来越是每个人的需要,那么我们不仅必须发展、丰富、增加中小学和大学,而且我们还必须超越学校教育的范围,把教育的功能扩充到整个社会的各个方面。学校有它本身的作用而且将有进一步的发展,所有的部门——政府机关、工业交通、运输都必须参与教育工作。地方部门共同体和国家共同体都显然是具有教育作用的机构。从这个定义来讲,未来的教育必须成为一种协调的整体,在这个整体内,社会的一切部门都从结构上统一起来。而社区正是把各种具有教育功能的社会组织、机构统一协调起来,以满足广大教育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其存在、发展离不开一定的社会环境,具体讲,离不开一定的社区。

3.2 学校教育发展正趋向社区化

走社区化道路可以使学校摆脱传统的脱离社会、脱离实际的封闭状态。社区化的教育可以促使学校的教学活动紧密联系社区经济发展、社区建设的实际,为社区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与此同时,也从社区获得了仅靠教育系统很难得到的种种发展的条件和机会。同时,成人教育发展也趋向社会化,成人教育与社区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有直接和紧密的关系。它作为社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教育作用,为社区教育以及其他方面的发展发挥最大的潜力。总而言之,各种类型的学习与教育都以社区为依托,充分利用整体化的社区资源优势发展自己,密切联系当地经济、社区发展的实际,在推动社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实现自身的价值。

3.3 社会、家庭、学校教育一体化

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全社会都要关心和保护青年的健康成长,形成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及学校教育密切结合的局面。”这一要求是我们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培养跨世纪的“四有”新人的基本保证。而实现这一要求的组织保证就是社区。通过社区把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同学校教育密切结合起来,不但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而且为所有需要终生学习的社会成员都能提供坚实的组织保证。

[1]徐宏,吕金江.社区体育指导[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中国群众体育调查课题组.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与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

[3]李春兰.现代新型社区体育的建设管理与项目开发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

[4]孙丽萍.社区体育与学校体育融合之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3(8):128-130.

[5]黄健,谢忠萍.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一体化发展模式的构建研究[J].体育与科学,2010(5):94-96.

G812.4

A

2095-2813(2017)08(c)-0196-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24.196

①项目来源:渭南师范学院人文社科类项目(16SKYM02);渭南市社会体育指导员培养模式探究(17HX01)。

李春兰(1975,3—),女,汉族,陕西华州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社会体育。

猜你喜欢
原则社区体育
十二星座的做事原则
社区大作战
党支部的工作原则是什么?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影像社区
我们的“体育梦”
影像社区
惹人喜爱的原则(二)
惹人喜爱的原则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