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医护一体工作模式发展现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2017-11-27 09:53
护理研究 2017年34期
关键词:一体医护期刊

, ,

国内医护一体工作模式发展现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刘雨薇,李卡,杨婕

[目的]分析我国医护一体工作模式发展现状及规律,揭示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方法]检索2006年—2016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中有关医护一体工作模式的文献,利用书目共现分析系统(BICOMB)与Excel软件对纳入文献的外部特征及内部特征进行计量学分析。[结果]共检出有效文献263篇,其年度分布呈逐年上升趋势,以四川省发文量最大,占22.4%;47.6%的文献发表于核心期刊,研究内容以临床应用和专项管理为主。[结论]我国已初步形成医护一体工作模式的雏形,但尚未形成医院管理理论体系支撑下的可持续稳固发展的组织结构模型;当前研究对开展过程中遇到的障碍缺乏报道与深入分析,对医护合作的程度缺乏量化评估。未来研究方向应侧重于促进医护一体工作模式的规范与完善、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推动医护一体工作模式纵深发展。

医护一体;工作模式;发展现状;文献计量学;临床应用;专项管理

打破现有医护分工壁垒、探索新型医护合作模式已成为近年来医疗服务模式改革的必然趋势。自2010年以来,国内多家医疗机构在既往医护合作的基础上开始探索构建全新的医护一体工作模式[1-4]。医护一体工作模式,即医生和护士在平等自主、相互尊重和信任且具有一定专业知识与能力的前提下,通过合理分工、密切联系、知识共享、技能互补、共同决策、责任共担,双方认可并接受各自的行为和责任范围,为病人提供一体化的诊疗服务过程[5-6]。本研究旨在从文献计量学的角度,对我国医护一体工作模式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揭示存在的问题,并尝试提炼医护一体工作模式的核心框架,为促进医护一体工作模式在我国的规范化推广与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1 方法

1.1 文献来源与检索方法 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为资料来源,检索国内公开发表的标题、关键词、摘要及全文中包含 “医护一体”及“医护合作”的文献。逐篇浏览检出文献的题目和摘要,确定是否符合纳入标准,如果不能确定,则通过浏览全文决定是否纳入。纳入标准:论文内容涉及医护一体工作模式。排除标准:仅有医护一体字眼而未展开阐述的文献、实际内容与医护一体无关的文献、重复发表的文献(如检出会议论文与期刊论文重复,则排除该篇会议论文)。

1.2 文献分析方法 阅读最终纳入的文献全文,运用书目共现分析系统(Bibliographic Items Co-occurrence Matrix Builder,BICOMB)软件与Excel建立表格,提取文献的外部特征及内部特征信息。外部特征包括文题、发表年限、作者单位、地域分布、收录期刊、期刊类型、合作情况、科研资助;内部特征包括文献来源科室、医护一体工作内容、工作方法、涉及领域。对获取数据进行量化描述(频数、构成比)与分析。

2 结果

共检出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有效文献263篇,其中会议论文9篇,学位论文2篇,期刊论文252篇(检索截止时间为2016年5月31日)。

2.1 纳入文献的外部特征

2.1.1 文献年限分布情况 统计结果显示:截至2016年5月国内共发表医护一体工作模式相关文献263篇。2006年开始有文献使用“医护一体化”词语,2011年以后文献发表数量出现显著增长,并呈逐年递增趋势,可见医护一体工作模式领域研究和实践进入活跃状态,这与2010年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为首的部分医疗机构开始在院内推行医护一体工作模式有关。文献年限分布见图1。

图1 纳入文献的年限分布情况

2.1.2 文献地域分布及单位发文量 提取纳入文献的第一作者所在单位进行分析,结果263篇文献分别来自于我国29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文献分布地域几乎覆盖全国,但各地发表文献数量不均衡,以四川省发文量最大,研究的热点地区为四川(22.4%)、广东(13.7%)、重庆(8.7%),共占总发文量44.9%。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与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发表文献数量显著高于其他单位。详见表1、表2。

表1 纳入文献地区分布(n=263)

表2 发表医护一体工作模式相关文献3篇及以上机构(n=263)

2.1.3 文献期刊分布 除会议论文及学位论文外,共252篇医护一体工作模式论文分布于117种中文期刊。117种期刊中,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与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的双核心期刊6种,载文10篇,占总文献的4.0%;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共37种,载文110篇,占总文献的43.7%;非统计源期刊74种,收录论文132篇,占总文献的52.4%。其中86篇(34.1%)文献发表于护理类期刊,150篇(59.5%)文献发表于医疗类期刊,16篇(6.3%)文献发表于医院管理类期刊。载文5篇及以上期刊见表3。

表3 国内刊载医护一体工作模式文献5篇及以上期刊(n=252)

2.1.4 合作撰文情况 纳入的263篇文献涉及作者共834人,每篇论文作者最少1人,最多10人,其中73篇文献由作者独立完成,190篇文章为合作完成。文章合作度为3.17(834/263),即平均每篇论文由3.17名作者合作完成;合著率为72.2%(190/263),达到自然科学期刊的合著率指标(70%)[7]。

2.1.5 基金资助情况 大部分文献没有基金资助,涉及基金资助的文献共有37篇,仅占14.1%,其中国家级项目8篇,卫生部行业基金2篇,省级项目9篇,市级项目10篇,院校级项目8篇。

2.2 纳入文献的内部特征

2.2.1 文献类型构成及医护合作领域 将纳入的263篇文献分为4类:综述类6篇,主要总结我国医护一体工作模式实施现状、影响因素、管理策略与实施成效;调查研究类5篇,主要调查医护一体工作模式开展状况、医护态度以及医护患三方满意度;经验总结类14篇,介绍开展医护一体工作模式的方法与经验;实验性研究238篇,根据研究内容又可分为临床应用与专项管理两种类型,临床应用类151篇,主要内容为在各专科疾病病房推行医护一体工作模式,探讨医护一体工作模式相对于传统工作模式的优越性,汇总医护一体工作模式包含的要素见表4;专项管理类87篇,主要内容为医护共同进行项目管理,覆盖抗菌药物使用管理、院内感染控制、血栓管理、伤口造口治疗、退药管理、疼痛管理、血糖管理、营养护理、工作流程改造、护士培训等多个环节,详见表5。

表4 医护一体工作模式包含要素(n=151)

表5 医护一体专项管理项目(n=87)

2.2.2 文献来源科室 212篇文献报道所在科室,共涉及38个科室,覆盖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门急诊、手术室、ICU等科室,其中7篇来自于全院多个科室,占3.3%;外科14个,文献95篇,占44.8%;内科17个,文献63篇,占29.7%;儿科13篇,妇产科12篇,急诊10篇,ICU 8篇,手术室2篇,社区2篇。开展医护一体工作模式的科室前10位见表6。

表6 前10位科室纳入文献分布(n=212)

3 讨论

3.1 国内医护一体工作模式的发展历程 医护一体工作模式是建立在既往医护合作研究基础上提出的全新诊疗模式。从文献的年代分布看医护一体工作模式的发展历程:2006年、2009年、2010年分别检索出1篇文献使用了“医护一体化”词语,报道内容为医护共同书写病历或进行健康教育;2011年发表3篇文献,开始正式将医护一体作为一种临床工作模式,这3篇文献均来自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与2010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率先开始在院内推行医护一体工作模式有关[4];2012年以后文献发表数量呈逐年递增趋势,可见医护一体工作模式领域研究和实践进入活跃状态。医护一体工作模式已覆盖我国29个省、直辖市与自治区,尤其在四川、重庆地区研究较为活跃,并全面覆盖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门急诊、手术室、ICU等科室,可见经过6年多的探索与实践,医护一体工作模式已经完成了从最初的单个医院、单个科室的试点到全国、全院科室范围内推广应用的转变。从文献的期刊分布可以得出:医护一体工作模式研究文献主要发表于护理类(34.1%)与医疗类(59.5%)期刊,仅16篇文献(6.3%)发表于管理类期刊,但管理类期刊载文数量逐年增加。这种变化趋势是因为医护一体工作模式变革最初是以自下而上的形式进行的,即由感兴趣的临床一线医护人员自由组合进行探索,在合适的科室试点,做成样本后再逐渐推广[1]。随着医护一体工作模式的逐渐发展,越来越多的医院管理者开始关注医护一体工作模式,并初步探索从医院行政管理层面建立组织架构,自上而下推动医护一体工作模式[8]。然而目前管理类期刊发表的文献仍侧重于对该模式运作方式的介绍以及该模式在医疗安全管理中可发挥的作用,尚无学者在医院管理理论框架下对医护一体工作模式的人力配置、绩效分配、岗位职责等展开研究,医护一体工作模式内涵仍然单薄,尚未形成完整的组织结构模型。

3.2 医护一体工作模式覆盖领域逐渐拓宽,但尚不规范不统一 263篇文献中专项管理类87篇,占33.1%,侧重于报道医护共同针对某个项目进行综合管理,例如PICC管理、病历书写质量控制等;临床应用类151篇,占57.4%,侧重于在各专科疾病病房推行完整的医护一体工作模式,通过医护共同交班、查房、病例讨论、健康教育、学习培训、康复锻炼及随访等各个环节实现医护共同分管病人,探讨医护一体工作模式相对于传统工作模式的优越性。专项管理类文献侧重于创新医护合作方式、挖掘医护合作深度,临床应用类文献则有助于促进医护一体工作模式的系统构建和完整实施。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医护一体工作模式的发展路径是从单个项目的点对点合作开始,在探索中逐步拓展到查房、伤口治疗、随访、科研等更多的环节,覆盖领域逐步扩大,由点到面逐渐融合成新的工作模式。但是目前各医院对“医护一体”的理解与开展方式各不相同,例如在将医护一体工作模式进行临床应用研究的文献中,共计131篇文献报道了医护共同查房,仅29篇文献报道了医护共同进行出院后随访。笔者尝试从文献中归纳现阶段医护一体工作模式包含的核心要素,以期促使医护一体工作模式在将来的进一步推广应用中能够实现规范化:医护共同组建小组,病人的一切诊疗护理活动均由该小组负责完成;重塑工作流程,实行医护共同交班、查房、病例讨论,共同制定诊疗及护理方案、伤口治疗、健康教育、康复锻炼、心理护理及出院后随访,以实现医护知识、技能互补,为病人提供一体化的诊疗服务。

3.3 医护一体工作模式深层次研究发展欠佳 统计源期刊是指由《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依据文献计量学方法评价和推选出的能较客观反映和展示科学研究最新成果和前沿水平的期刊[9]。从发表期刊级别来看,仅48.0%文献发表于统计源期刊;从研究方案来看,实验性研究多为前后对照设计,偏倚因素影响较大;从基金支持来看,仅有14.1%的文献有基金资助。可见,该专题研究整体质量欠佳,基金支持力度薄弱,仍需进一步推动高质量研究的进行。分析当前研究存在的不足:一方面,研究角度单一,大多数文献侧重于报道医护一体工作模式开展的方式及效果,但是对于在实际开展过程中遇到的障碍、阻力因素则缺乏详细报道与深入分析;另一方面,缺乏对医护合作程度的量化评估,目前研究采取的评价指标多为医护患三方满意度以及质量效益指标,如平均住院日等,侧重于对医护一体工作模式运行效果的评价,而对医护合作程度只有主观描述而缺乏量化评估与分析。日本学者[10]在2009年已经编制了能够测量医护合作行为频率和程度的医护合作量表(Nurse-Physician Collaboration Scale,NPCS),并由陈静等[11]进行了汉化。然而在本研究纳入的医护一体工作模式文献中仅有5篇文献对医护合作程度进行了评估,其中两篇使用自行设计的问卷,两篇使用了医护合作量表(中文版NPCS),1篇文献使用了包含医护合作程度条目的护理工作环境量表(Practice Environment Scale,PES)[12]。目前尚无学者研制适合我国医疗环境特征的医护合作程度评估量表,可作为未来的研究方向。

4 小结

利用文献数据库对医护一体工作模式相关研究文献进行计量学分析,可以对该领域的研究进展、地区差异、内容及质量等因素进行深入了解,是一种切实可行的科研方法[13]。医护一体工作模式是近年来的热点,凭借其能够为医护患及院方带来共同利益的优势吸引了越来越多医务人员的关注,但是目前仅初步构建了框架雏形,护士如何在合作中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跳出被动从属的窠臼,“医护一体”如何真正落地成为标准化、制度化、可持续发展的工作模式尚需要积极探索与深入思考。在未来研究中研究人员应当注意避免对医护一体工作模式的简单重复报道,将研究重心调整到从科学的组织管理学层面促进医护一体工作模式的规范与完善、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等方面,推动医护一体工作模式纵深发展。

[1] 石应康.医护一体化优化成本效益[J].中国医院院长,2013(21):90.

[2] 李继平,李李.医护一体化优质服务模式探索[J].中国护理管理,2012,12(12):5-7.

[3] 冯金华,杨婕,胡艳杰,等.医护一体模式在结直肠癌患者加速康复围术期管理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5,31(21):1573-1577.

[4] 李俊英,余春华,符琰.化学疗法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路径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探讨[J].华西医学,2011,26(11):1736-1738.

[5] 陈佳丽,宁宁,李欢,等.临床医护一体化合作模式的实施现状调查[J].护理研究,2013,27(7B):2091-2094.

[6] Cypress BS.Exploring the concept of nurse-physician communication within the context of health care outcomes using the evolutionary method of concept analysis[J].Dimens Crit Care Nurs,2011,30(1):28-38.

[7]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4:1.

[8] 毕玉田,陈客宏,蔺武军,等.新型医护一体化与医疗安全[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4,30(9):659-662.

[9] 史东风,刘丽杰.核心期刊和统计源期刊评价方法的比较分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19(23):9-12.

[10] Ushiro R.Nurse-Physician Collaboration Scale:development and psychometric testing[J].J Adv Nurs,2009,65(7):1497-1508.

[11] 陈静,谢红,张贤,等.医护合作量表的汉化及信效度检验[J].中华护理杂志,2014,49(2):236-240.

[12] 李卡,胡艳杰,汪晓东,等.医护一体模式下实施快速流程方案对护理工作环境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15,50(2):141-144.

[13] 单文戈,姜晓舜.文献计量学指标在科技论文评价中的应用[J].中国医院管理杂志,2007,23(2):133-137.

2016-11-07;

2017-10-24)

(本文编辑 范秋霞)

BibliometricanalysisofstatusquoofdevelopmentofmedicalcareintegrationmodelinChina

LiuYuwei,LiKa,YangJie

(West China Hospital of Sichuan University,Sichuan 610041 China)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status quo and laws of the integration model of medical and nursing work in China,and to reveal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the future development direction.MethodsThe literatures about medical care integration model were searched from Chinese journal full text database(CNKI) and Wanfang database from 2006 to 2016.Bibliometric analysis was conducted on the external and intern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cluded literature by bibliographic co-occurrence analysis system(BICOMB) and the Excel software.ResultsA total of 263 valid literatures were found,and their distribution increased year by year,with the largest amount of published documents in Sichuan,accounting for 22.4%.47.6% literatures published in core journals,the research content in 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special management.ConclusionsIt had formed the rudiment of medical care integration model in China,but not formed a sustainable and stable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model supported by hospital management theory system.Lack of coverage and in-depth analysis of obstacles encountered in the process of research in the current study,and lack of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on the degree of cooperation between doctors and nurses.The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 should focus on promoting the standardization and perfection of medical care integration model,establishing a scientific evaluation system,and promoting the in-depth development of medical care integration model.

integration of doctors and nurses;work model;development status quo;bibliometrics;clinical application;special management

R197.323

A

10.3969/j.issn.1009-6493.2017.34.015

1009-6493(2017)34-4368-05

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编号:2013SZ0026。

刘雨薇,护师,硕士研究生在读,单位:610041,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李卡(通讯作者)、杨婕单位:610041,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信息刘雨薇,李卡,杨婕.国内医护一体工作模式发展现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J].护理研究,2017,31(34):4368-4372.

猜你喜欢
一体医护期刊
期刊更名启事
期刊简介
工银医护无界卡一份对医护者的关怀
期刊问答
法制教育融入初中政治课的“四维一体”法初探
农旅一体 激情米萝
“医护到家”真能“到家”?
传祺GS4200T手自一体豪华版
老年习惯性便秘的蒙医护理
中老年高血压病的预防及蒙医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