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的影子

2017-11-27 15:27
投资与合作 2017年9期
关键词:金融部门非银行负债

在我国,据说住宅小區的保安每逢遇到访客,都会提两个深刻的“哲学”问题:“你从哪儿来?到哪儿去?”如果将“你”换成“钱”,那么,这两个问题实际上也正在让金融界挠头。全球危机后,“影子银行”成为国内外的热门话题,金融界对其历史渊源、范畴吵得热热闹闹。2013年,针对我国以银行为主导的金融结构特征,笔者凑了一下热闹,又提出一个新概念——“银行的影子”。无论“影子银行”,还是“银行的影子”,说来说去,无非都是想回答小区保安的问题,只不过对象是“钱”:钱从哪儿来?到哪儿去?

金融界觉得“钱”俗气,所以都喜欢用“货币”这个学名。不过,在2013年的那份报告中,笔者已经指出,货币是银行的负债,只对应着银行资产方的信用创造活动,不能反映包含非银行金融机构在内的整个金融部门的金融能力(Total Financial Capacity)。为此,当时笔者组织团队构造了一个宏观金融指标:“信用总量”。在金融部门的资产方,这一指标涵盖的金融部门为包括政府、企业、居民在内的整个非金融部门创造的债务融资工具(类似于美联储美国资金流量表中的“Debt Outstanding by Sector”);在金融部门的负债方,这一指标既对应着货币——银行的负债,也对应着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为资产业务融资而发行的各种契约型或者准契约型金融工具。

那么,“钱”应该去哪儿?这归根到底是由市场决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在我国即将冲刺成为高收入经济体之际,在产业和经济结构深刻变化之际,最好让各种产业政策、金融资源配置政策走开。

但宏观经济金融政策更应该关注“钱”从哪儿来、到哪儿去了。随着经济发展,金融体系必然日趋复杂化,这一方面当然意味着不能再依靠指哪打哪、配置资源的“长官意识”;另一方面也提醒有关部门,需要密切跟踪、分析资金的动向和机制,需要建立跨区域、跨部门、实时的数据监测系统,防止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的发生。

当然,对于各种金融创新,需要用辩证统一的思维去分析,既不能一味纵容,也不能一棍子打死。这些年我国的金融创新体现了我国金融机构在管理、技术和业务拓展等领域的进步,令人眼花缭乱,甚至令10年前鄙视我国金融的发达经济体同行也发出感叹。有人将之诟病为“逐利”,但逐利又有何不妥呢?曾几何时,阻碍我国经济金融发展的最大问题就是经济当事人都不逐利乃至不干活、不思进取。没有逐利驱动的创新,监管附加于社会经济运行的成本就无法最小化,监管本身也必将固化,以至于监管存在的必要性亦不复存在。endprint

猜你喜欢
金融部门非银行负债
大型房企违约对金融部门的影响
银行的影子
银行和非银行杠杆率的决定
136家房企负债直逼5万亿万科、绿地和保利负债均超3000亿
资源诅咒、金融部门与经济增长
世界名著诞生趣闻四则
金融部门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问题探究
合理负债能够加快医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