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市场利率对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的传导效果研究

2017-11-27 13:50章璇
西部金融 2017年8期

章璇

摘 要:2017年以来,货币市场资金价格快速抬升。截至6月末,6个月Shibor利率较年初上升近120个基点,1年期国债收益率较年初上升近90个基点。为研究货币市场利率向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传导效率,本文从FTP机制建设与运用的角度对江西省6家具有代表性的地方法人金融机构进行调查,认为市场利率传导总体有效但存在时滞,且贷款利率传导效果要强于存款利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传导效率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市场利率;存贷款利率;利率传导

中图分类号:F83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0017-2017(8)-0076-03

近期,受金融市场利率波动上行等多种因素影响,我国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有所上升。为了解金融机构尤其是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的定价机制和价格传导,进一步健全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我们选取了江西省存贷款市场份额较大或经营有特色、有代表性的6家地方法人金融机构1开展调查。调查显示,今年以来货币市场利率显著上行,明显推高了商业银行存贷款FTP定价,利率传导总体有效,但市场利率对存贷款实际执行利率的传导存在梗阻,传导效率有待提高。

一、货币市场利率强势走高与贷款市场利率波段小幅上升形成反差

2017年1-6月,江西省金融机构1年期存款加权平均利率为2.00%、2.01%、2.01%、1.99%、1.98、1.98%,呈稳中有降趋势。而一般性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分别为5.89%、5.75%、5.94%、5.88%、5.9%和5.99%,月度环比有升有降,6月末仅比1月末提高10BP。从调研的机构看,除南昌农商行下降、上饶银行持平外,其他银行总体均呈上升走势。

导致贷款利率波动小幅上升的原因比较复杂,既有抬高因素,也有拉低因素。一方面,抬高主要因为:一是市场利率传导效应。市场利率提高使银行资金成本上升,迫使银行提高贷款FTP,尤其是银行议价能力强的小微企业贷款和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如6月末江西小型、微型企业贷款加权利率较1月末分别提高35BP和55BP。二是信贷供求关系发生变化。上半年金融监管政策密集出台,银行压缩表外资产,促使部分表外融资转入表内,增加了信贷需求。另一方面,拉低则主要因为:一是优质客户不接受过高的贷款利率。“货币政策+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金融调控框架相对约束银行的信贷扩张,出于防风险的考虑,银行偏好将有限的信贷资金投向优质客户,而市场利率提高又使部分发债企业转向银行贷款,这些客户的议价能力很强,拉低了总体贷款利率。二是银行不敢先行提高贷款利率。虽然各行FTP均有提高,但市场竞争激烈,害怕率先提高利率会失去市场份额,只能牺牲自身利润。

二、货币市场与存贷款市场利率传导路径初步建立

货币市场利率主要是通过影响银行资金成本作用于存贷款市场。据调查,江西省各法人金融机构基本建立了市场收益率曲线和存贷款收益率曲线,利率传导路径为“货币市场利率-FTP-存贷款利率”,但各机构的FTP运用效果存在差异。

(一)FTP定价基准有三种模式。考虑到业务品种、期限、成本收益等因素,各机构参考的定价标准主要有:一是以货币市场利率为参照。所有机构的市场收益率曲线和2家机构的存贷款收益率曲线均是短期参照Shibor,长端参照国债收益率或金融债收益率的基础上加点构建;二是以存贷款基准利率为参照。2家机构的存贷款收益率曲线是根据不同期限的存贷款基准利率的利差按一定比例分割,再考虑存款准备金率而形成的;三是综合考虑存贷款实际执行利率与货币市场利率,二者各占一定比例。2家机构的存贷款收益率曲线是以历史存贷款加权执行利率和市场利率按8:2或6:4进行拟合。

(二)FTP调整频率根据市场利率变动而加快。由于今年金融市场利率波动较大,资金价格持续走高,利差收窄,因此各机构都随行就市对FTP曲线进行了调整,上调幅度在20-130BP不等,调整频率也较预设频率加快。

(三)贷款FTP在贷款定价中发挥的作用要大于存款FTP。贷款FTP作为重要参数运用于贷款定价模型中,主要用于贷款保本利率测算,在综考虑资金成本、风险成本、运营成本、税收成本和资本成本等基础上计算贷款利率,贷款FTP作为“资金成本”参数,对贷款定价结果具有直接影响。如6月末,江西银行6个月-1年期企业贷款利率较1月上涨20BP,与其FTP上涨幅度持平。而各机构存款定价会参照FTP,但更多的还是参照同业尤其是大型金融机构的定价、客户贡献度以及各省自律机制的自律约定,因此存款FTP发挥的作用有限,主要用于考核和引导。

三、货币市场与存贷款市场利率传导仍存在一定的障碍

调查显示,存贷款利率并没有像市场化程度高的同业存单、理财等产品一样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而存在滞后性,主要因为:

(一)存款实际执行利率受到的制约因素较多。存款利率不得超过同期基准利率1.5倍的“现实管制”抑制了利率上升,理财、互联网金融等投资渠道也部分替代了客户的银行存款需求,加上银行主动负债能力的提高抵消了部分存款利率上涨的冲动。

(二)货币市场与存贷款市场联系不够紧密。两个市场是否衔接良好、高度统一,是实现市场利率传导机制的关键。但目前我国货币市场、债券市场、信贷市场之间相对独立联系、不够紧密,资金不能在各市场间快速的自由流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利率的有效传导,造成金融市场利率的变化不如存贷款基准利率调整对银行的作用直接、明显,利率传导存在时滞。但是,未来负债端和资产端价格上涨的压力可能逼迫银行贷款利率上行。

(三)銀行对不同客户的议价能力影响了利率传导的效果。银行对于小型企业的议价能力强,金融市场利率在小型企业的传导上更显著。银行对于大型企业议价能力弱,市场利率上浮要传导到大型企业贷款难度更大。

(四)FTP运用程度、考核效果影响了FTP对贷款利率的联动效应。调查显示,市场定位准确、服务于中小企业、利率市场化定价程度较高、以利润考核为导向的赣州银座村镇银行,其各项贷款利率随金融市场利率的变化要更加紧密。如6月末,赣州银座村镇银行6个月-1年期企业贷款利率较1月上涨3.31个百分点,高出其FTP上涨幅度2.51个百分点。

四、健全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的建议

(一)加大市场化基准利率培育,提高运用力度。加强以SLF利率为上限、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为下限的利率走廊机制建设,降低市场利率的波动性。同时进一步推进以公开市场操作为主的市场利率引导方式,增强金融机构各项资产负债业务对市场利率的敏感性。建议通过扩大报价行的范围、提高LPR产品的覆盖度等多种方式进一步提高贷款基础利率的示范效应。

(二)完善FTP机制,提高FTP运用效果。金融机构要加强FTP机制建设,降低对人民银行公布的存贷款基准利率的依赖,更多采用Shibor等市场化利率作为定价基准,要从规模为导向的考核转为以利润为导向,实现对每个员工和每条业务线按照真实贡献度进行考核,引导资金从低收益业务向高利润业务转移,从而提高FTP在实际执行利率中的作用。

(三)加强金融市场建设,提高市场化定价能力。扩大货币市场的交易主体和交易规模,推动银行间债券市场与交易所市场互联互通,促进债券跨市场发行和交易。鼓励金融机构多运用大额存单、同业存单、资产证券化等市场化定价的产品,以此提高利率定价能力。

参考文献

[1]冯曦明,李渊.基于货币市场利率与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研究[J].财会研究,2015,(10):71-75。

[2]钱雪松,杜丽,马文涛.中国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有效性研究:中介效应和体制内外差异[J].管理世界,2015,(11):54-59。

[3]孙国峰,段志明.中期政策利率传导机制研究——基于商业银行两部门决策模型的分析[J].经济学,2016,(1):350-368。

[4]俞锋.我国货币市场利率期限结构研究[J].中国市场,2015,(29):207-210。

[5]郑晓亚,赵自然,陈华.利率走廊、政策利率传导与商业银行贷款市场化定价——结合中美实践的比较研究[J].财政研究,2016,(7):92-10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