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记忆中的老社长

2017-11-27 15:15殷东
慈善 2017年6期
关键词:社长杂志社稿件

殷东

十月末的北方城市天津已是初寒乍冷,从西伯利亚远道而来的西北风似挣脱了封印的巨兽,迫不及待地光顾着这座城市,满天飞舞的越来越多的落叶验证着他那彪悍的力量,他的每一次光顾,都会让这座城市变得更加凄凉萧条。在这座城市中传统意义上诗情画意般的秋高气爽、气候怡人的金秋时令总是很短暂。他总是在暑热迟迟不愿退去,与寒潮争先捷足的夹隙中一年一年的稍纵即逝。当人们还在感慨他那高远的蓝天、轻柔的微风、适宜的温度给人们带来无限唯美时,他已从我们身边犹如匆匆过客带着几分悲壮悄然划过,留给人们更多的是对金秋不舍的回忆。

这个月末是《慈善》杂志2017年最后一期结稿编审的时候,前期的三审三校工作已基本完成,看着厚厚一摞清晰干净的打印稿,我突然感觉有些怅然若失。《慈善》杂志自1998年创刊至今已出刊100多期,每一期杂志内容从选稿、编辑、校对直至送印刷厂,我们都会努力做到精益求精,使之成为高品位高规格人们喜闻乐见的刊物,多年来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无数。这其中离不开我们的杂志社原老社长陆焕生,在杂志社成立初期,陆老就担任杂志社社长,每期杂志出刊前都要送交老社长终审后最后定稿。近年来陆老虽已不在担任杂志社社长但每期杂志出刊前,我们都已习惯送交陆老最后终审,陆老也从不推却。2017年8月末,老社长因病永远离开了我们。以后的每期杂志终审稿件上也在看不到老社长那刷刷点点的圈改与点评。

此刻的我多年前的一桩往事渐渐在脑海中浮现慢慢清晰。十多年前当时我刚刚来到杂志社不久,那时的杂志社社长正是已从领导岗位退下来的陆焕生,记得有一期杂志结稿后,最后要送交陆老终审。当时初来乍到的我自认为了然一切的心想,以陆老退休之前的领导地位,每期杂志送交陆老终审,只不过是对老领导的一种尊重,一种形式上的走过场而已。然而两天后,当厚厚的打印稿送回来时,我惊奇地发现,打印稿上已添加多处陆老用红笔对三校后仍未发现的错别字、词的圈点修改并注点评。而最让我吃惊的是稿件上还有不少在我们平时很少注意的标点符号的注改。当时的我拿着陆老终审后的校对稿感受着他那厚厚重量的同时,对两天之前生出的那种盲目的、想当然的思维想法感到自惭。这件事也是陆老给我留下的第一次记忆。

陆老不仅对每期杂志文字上做最后的修审,同时对每期杂志中出现敏感的涉及相关政治的问题更是严格把关,一丝不苟。记得多年前的一期杂志在最后送陆老终审后的转天,陆老给主编打来电话,说其中一篇稿子中涉及一位政治敏感人物的名字,此稿件中所涉及人物并非那位政治敏感人物。但有可能会给读者造成一些误解,也有可能会对杂志本身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最终在与主编的几次商榷后决定删除了此稿件。多年来陆老对工作的高度认真负责的态度。让我们杂志社的每一位同事都非常敬佩,同时陆老严谨的工作作风也一直在无形地影响督促着我们每一位员工在工作上不断提高,努力地工作。

说到陆老不得不说,陆老的幽默一面,陆老在退休前,曾担任过天津市高级领导干部,在和陆老面对面接触之前,我总认为这么大的领导肯定是,一脸严肃,说话一本正经,不会说笑,不会家长里短和人说话。但一件事改变了我的看法。陆老平时来单位的时间不多,每期稿件都是由秘书来取陆老审完后在送回来。几年前临近春节的一天,听主编说陆老要来单位看望杂志的全体员工,并约定和杂志社全体员工在单位食堂吃团圆饭。那天,当陆老高大的身躯气定神闲走进编辑部面对面站在我们面前时,我不自觉地感到了有些紧张,我扫了眼身边的几位同事,他们的脸上也全是写满了严肃。陆老先是满脸微笑着和大家一一握手给大家拜年,随后依然带着微笑语气平缓随和地一个个问我们哪一年出生的多大了。我们每个人报了年龄。这时陆老看着我们一本正经地说道,你们知道我多大了吗?不等我们回答陆老指着我们其中一位年龄最小的同事说道,我和她一样都是八0后。陆老说完当时我第一反映是知道陆老在开玩笑,但玩笑也要有出处,出处从何而来。我和几位同事相互看了看都是一脸迷茫。此时的陆老哈哈哈自顾自地笑了起来,边笑边解释说,我今年81岁了,可不就算八0后了吧。当时还有些紧张的气氛一下子烟消云散。中午陆老与我们一起在单位食堂吃饭时,陆老也不忘时不时开着玩笑,他说我们单位的会计管着全单位的账就是财神奶奶,让我们一位体态胖胖的同事,要少吃饭多运动,要不不好找对像。此时的我注意到陆老在开玩笑时,脸上总是先一本正经地打好埋伏最后会带着一种老顽童般坏坏地笑着打开包袱,引得大家哄然大笑。一说一笑间,我们没有了与大领导共餐的紧张和拘束,更多的感觉就像与自家长辈在一起共餐的欢乐和祥和,其场面其乐融融。

在我眼里陆老不仅有工作上认真严谨的作风和幽默的性格,他更是一位言传身教,关心年轻人的长者,陆老除了曾经的高级领导身份外,更是我国水利方面著名的专家学者,同时也曾在天津大学留任过教师工作,与他接触让我感觉更多的是他身上的学者和师长的风范。

多年来陆老来杂志的次数虽然不算太多,但每次来看望大家陆老对我们讲得最多的就是激励我们一定要多读书。记得曾经有一期杂志出刊后陆老来到杂志社,看着我们这些年轻的面孔语气中无比羡慕地对我们说,现在的社会环境多好啊,你们年轻人赶上好的年代了一定要多读书啊。当年我在和你们这么大的年纪时就被打成右派20多年,每天都要劳动改造干很重的活儿,晚上就住在牛棚里,夏天蚊虫叮咬,冬天四面透风,但每天晚上回到牛棚我都会翻出偷偷藏起来的那仅有的两本书借助月光读上一段,到最后我已经能通背全文。说到此时,陆老的脸上写满了惆怅、语气中充满感慨。随后陆老带着自豪话音朗朗地说,直到今天我依然坚持天天读书从未间断,不仅要读并且有些經典诗词篇章我还要背下来。说着,陆老通篇贯通地为我们现场背诵几篇经典的诗词。他那富有激情的声音抑扬顿挫,目光神采熠熠,完全沉浸在其中。

除了平时鼓励我们多读书,陆老有时也会出题考考我们。陆老给我们出题,没有一定的规律完全是见景听风后随机朗读几段诗词段落,然后会中途停下来微笑着扫视我们说道,后面的谁能接下来。每每有人接上来陆老就会露出师长般欣慰的微笑,当看到大家面面相觑无言答对时,陆老就会接着通背全篇,然后再给我们讲解其出处与其意。一定要多读书成了陆老在我记忆里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活到老学到老,不断学习已成为陆老在我心里的一个重要标签。

秋冬的更迭带给我们凄凉,老社长的离去让我们无比哀思,那个慈祥的、严肃的、认真的、幽默的老人,已如金秋时节般悄然而去,但留给我们的是那长久的、永恒的、不变的美好记忆。恍惚间我手里那一摞杂志打印稿件上又出现了那曾经熟悉的用红笔圈圈点点的注改,耳边又回荡着那语重心长的话语“孩子们啊一定要珍惜现在的好年代一定要多读书啊”。endprint

猜你喜欢
社长杂志社稿件
我的问题③
我的第一次采访
社长大人和他的FANS
陈道明越俎代庖
《华人经济》杂志社特别鸣谢
社长/总编荐书录
社长/总编荐书录
《华人经济》杂志社特别鸣谢
《华人经济》杂志社特别鸣谢
《华人经济》杂志社特别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