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听障儿童的融合教育

2017-11-27 16:01潘娌兰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7年29期
关键词:听障儿童特校融合教育

潘娌兰

摘 要 本文在分析我国特殊教育现状及存在主要问题的基础上,阐述了当前应推行听障儿童的融合教育,并结合梅州市特殊教育学校的办学历程和办学特色详述了推广融合教育的具体做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 听障儿童 普校 特校 融合教育

中图分类号:G76 文献标识码:A

2010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其中提出:到2020年,基本实现市(地)和30万人口以上、残疾儿童少年较多的县(市)都有一所特殊教育学校。各级各类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接收残疾人入学,不断扩大随班就读和普通学校特教班规模。2017年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修订后的《残疾人教育条例》,其中提出:推广融合教育,保障残疾人进入普通幼儿园、学校接受教育。

1 我国特殊教育现状及存在问题

据统计,我国现有听力语言障碍的人数达2780万,其中14岁以下的听障儿童171万,0-6岁的听障儿童约70-80万,每年新增聋儿3万,这是一个十分庞大的数字。导致儿童耳聋的病因很多,但大部分听障儿童无法通过药物或手术来恢复听力。就儿童而言,听力损失会阻碍儿童学习言语和语言,影响儿童的健康发育,而且会导致他们的言语能力、认知能力明显低于正常儿童,心理发育迟缓。目前,这些听障儿童在入学阶段只有小部分在普校随班就读,大部分都进入特殊教育学校就读。特殊教育学校一直是我国实施特殊教育的主要形式,是我国特殊教育走向现代化的关键性过渡环节。

长期以来,听障者生活在以健全人为主体的社会群体中,随着社会的发展,两个群体的沟通越来越频繁,但由于沟通障碍,两个群体间常常会发生误解。日常生活中,多数人都认为这种摩擦是因为听障者“不懂事”或“不讲理”造成的;而听障者则认为受到歧视,不尊重、不接纳他们。听障者在社会中处处受阻,他们很难融入主流社会中。究其原因则是听障者因听觉障碍不能听取、模仿和理解周围人们的语言,失掉了许多获得信息和学习语言的机会,造成了语言障碍;而且大多数听障儿童在义务教育阶段都是在全封闭的特殊学校就读,这无形中阻碍了他们与健听儿童的交流学习,甚至与社会完全隔离。封闭的环境给听障儿童学习语言带来了巨大的困难,特殊学校的语言环境无法和普通学校相比较,其正常的语言交流很少,学生之间都是用手语沟通,这给他们的语言康复带来很大的阻碍,也阻碍了心理、社交能力的发展,并与健听儿童渐行渐远。为解决两者之间的矛盾,我认为应该大力推行融合教育。

2 融合教育

融合教育于1990年在美国最先提出,1994萨罗曼卡宣言强调融合教育精神,目前已成为世界发展的趋势。融合教育是指让特殊儿童进入普通班和普通儿童在相同的环境中,接受特殊教育服务,并和普通儿童共同学习的一种教育方式。

对于残疾人教育,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提倡“融合”而非“隔离”。作为缔约国之一,我国一直积极推动融合教育的发展,也越来越重视残障人士的受教育权利。“融合”成为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也是社会融合的一个重要方面;然而在现阶段,由于受到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我国还有很多特殊儿童仍在接受隔离式教育。

推进听障儿童接受融合教育,首先需要让融合教育的理念深入人心。融合教育的理念是反对歧视排斥、促进积极参与、注重集体合作、满足不同需求,这是一种没有排斥、没有歧视的教育,学生个体有差异,我们要区别对待,我们不能以精英式的教育理念来要求听障学生,只关注分数、照顾精英孩子,而忽略了听障儿童的特点、兴趣、能力和学习需求。另外融合教育是一种素质教育和公民教育,在促进特殊孩子健康成长的同时,普通孩子也在融合中学习到了宽容、善良和责任。这也是融合教育的重要意义所在。

3 如何推广融合教育

梅州市特殊教育学校创办于1988年,是广东省最早开办的特殊教育学校,是一所全日制寄宿学校,面向全市招收适龄的听障和视障儿童。学制从小学到高中,现有18个教学班,学生200多人。学校秉承“爱心、细心、耐心、信心”的校训,坚持“一切为了残疾孩子,努力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有一定劳动技能的残而有为的一代新人”的办学宗旨。学校主抓以爱国主义、自强不息为内容的励志教育和良好行为习惯、礼仪礼节为主要内容的养成教育以及感恩社会、感恩父母、感恩生活的感恩教育等。另外学校把职业培训和第二课堂活动放在重要的位置。针对盲生视觉缺陷的特点开设了手工、家政、定向行走、生活自理、按摩等课程;针对聋生听觉缺陷的特点,开设了美发、缝纫、烹调、律动等课程。通过学习培训,使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知识技能和劳动技能,为将来走上自食其力之路打下扎实的基础。

受到办学规模的限制,为解决更多听障儿童的受教育权利,推广融合教育的发展,从2010年开始,学校与梅州城区的卓新小学、美华小学、丹丹幼儿园、梅州农业学校等学校合作,逐步探讨随班就读、送教上门、合作学习等方式,开展多种形式的融合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具体做法如下。

3.1 合作学习、送教上门

对于听力有障碍但尚有残余听力的听障儿童,在配戴助听设备(包括助听器和人工耳蜗)后送入普通幼兒园,因具有一定的沟通能力,在幼儿园里能有正常的交流环境,他们不仅能听(看)许多健听儿童说话,走出无声的世界,对社会、对自己也就能有更好的心态去观察和思考。在小学阶段,选择就近随班就读的听障儿童因为自身的原因无法跟进普小的进度,而且由于普校老师缺乏专业知识辅导他们的学习,他们在班里逐渐就成为一个摆设。在这一阶段如果有特校老师能够进行跟踪和辅导,无疑对他们的矫正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学校为了促进融合教育的推广,每年选派十多名政治觉悟高、业务能力强、精通手语的老师,定期或不定期深入到梅州城区的普通中小学校,担任“爱心大使”,为听障儿童提供指导、咨询与帮助。一方面与普校老师交流,共同探讨特殊教育方法和技能,探索随班就读的有效方法,协助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另一方面引导听障儿童养成良好的个人品质,教会他们如何与同学和睦相处,逐步完善自我、增强自信,克服自卑、敏感的心理,健康快乐成长。同时也对他们跟踪观察,建档立卡,详细掌握基本信息,建立成长记录袋,客观记录成长发展轨迹,为融合教育的推广积累丰富的经验。endprint

只有在普通教育和特殊教育的共同作用下,听障儿童与健听儿童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融合,达到接近健听儿童的境界,这样的融合教育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融合。

3.2 挖掘潜能、回归普校

在特殊学校就读的听障儿童中不乏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其观察能力和领悟能力比一般的听障儿童强,在特校经过语言康复训练后能借助残余听力及唇语能快速地学习语言,他们可转到普校就近入学。在普校,为了更好地帮助他们适应学习,要安排在正中靠前的座位,以便他们能更好地听到老师的声音和看清老师的口型。然后要引导班里的学生争当“爱心使者”,跟听障儿童做好朋友,课后多和他们说话,在教师的引导和暗示下让听障儿童和健听儿童之间不断互动,营造良好的氛围,使听障儿童能得到同学的认同、宽容和尊重。

城区的听障儿童进入我校的语言训练班进行康复训练。在训练班中,他们借助助听器,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学习语言,经过几年的康复训练再进入普校就读。我校的郑善锋、严远泉等同学,在经过三年的语言康复训练后转入普校完成九年义务教育,他的理解能力、学习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比在特校就读的学生高出许多。2012年再回到我校就读高中,2014年参加了特殊教育高考,顺利被天津理工大学计算机专业全纳班录取。

事实证明听障儿童在融合教育中,不但能够促进正常儿童和听障儿童的共同发展,而且听障儿童也能从融合教育中获得更多的刺激性、变动性和学习回应性的经验,与健听儿童的日常相处中,通过观察、模仿、学习互动,充分挖掘其社会交往、语言沟通等方面的潜能。健听儿童也能从同伴比较中认识到自己的责任,调整自己的言行,从帮助同伴中克服自我中心,促进自我的发展与进步。

3.3 请进来,走出去

为顺利实现听障孩子和普通孩子的融合,我校一直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的原则,一方面邀请学生家长、普校学生、杰出残疾人等人群走进学校,与学生交流互动;另一方面,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到一些单位参观学习,进行特殊教育宣传。

3.3.1 请进来

为宣传特殊教育,推广融合教育,我校经常邀请学生家长、普通学生、杰出残疾人等人群走进学校,与学生交流互动。一方面邀请梅州农业学校、梅州市职业技术学校、嘉应学院医学院等学校的青年志愿者来学校参观、参加融合活动,通过举办学雷锋、“六一”游园活动、文艺汇演、义诊、助残等活动,让普校学生全面了解特校学生,转变传统观念,消除偏见和歧视。另一方面,我校也积极邀请杰出残疾人来校进行交流,先后邀请CCTV《星光大道》2007年度总冠军、“模仿奇才”杨光和《感动中国》2005年度人物、中国残疾人艺术团的演员队长邰丽华来到学校参观指导,走进特殊学生中,讲述他们的拼搏和奋斗故事,分享成功的喜悦,激励学生自力更生、热爱生活,勇于面对生活,敢于超越自我。

学校一直非常重视学校与家庭、教师与家长、教师与学生的沟通和合作,共同为学生创造融合的环境,经常召开家长座谈会或亲子活动,举办家长手语培训等活动,转变家长教育观念,培养家长的认同感,形成家校互动的良性循环,实现学校和家庭教育的結合。

3.3.2 走出去

为增长学生见识,展现学生自强不息的风采,我校师生走出校门,先后到梅县机场进行科普教育活动,参观叶帅故居,来到梅州农业学校、梅州市职业技术学校与幼师专业学生进行联谊活动等,展示学生才艺,进行特殊教育宣传,让学生了解社会,让社会认识特殊教育,实现学校和社会教育的结合。

4 结束语

听障儿童的融合教育已经成为聋儿回归主流社会的主要方式,虽然我国一直在积极推动融合教育的发展,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我们也应该清楚地认识到我国的融合教育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仍然很大,国家投入的不足、专业教师的紧缺、学生和家长的不理解、普校教师的认识不够等因素都极大地制约了融合教育的普及和发展,每年有很多听障儿童未能得到早期发现和康复的机会,可谓任重而道远。听障儿童康复事业是一项民生工程,关乎社会、学校和家庭,需要社会各方面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更需要每一位特教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和积极探索,不断优化融合教育活动形式,为推广融合教育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葛亮亮,张烁等.推动融合教育发展,保障残疾人受教育权[N].人民日报,2016-4-1.

[2] 周满生.对加强融合教育的几点思考[J].教育研究,2014(02):151-153.

[3] 季兰芬.浅谈听障儿童的早期融合教育[J].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2011(01):57-58.

[4] 徐向阳.浅谈听障儿童的早期融合教育[J].江西教师网,樟树向阳名师工作室,2013.

[5] 熊金飞.浅谈自闭症儿童的融合教育[J].课程教育研究,2015(04):147.endprint

猜你喜欢
听障儿童特校融合教育
创特色品质特校
早期阅读在听障儿童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融合教育”理念下的聋生“随班就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