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机遇、新动力、新挑战

2017-11-28 21:45陈艳郑广文
科技经济市场 2017年8期
关键词:新引擎新动力新机遇

陈艳+郑广文

摘要:陕西作为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排头兵、“一带一路”向西开放的桥头堡,已成为我国经济复苏的新引擎;加之国际港务区的深度建设、自由贸易区的成功获批等,各种利好因素的叠加效应已初显成效,陕西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必将迎来新一轮经济发展的新机遇与新动力。物流业作为支撑陕西省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性基础产业,其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必将获得新的机遇期。同时受制于历史与现实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其未来的发展也必将面对诸多的困难与挑战。

关键词:一带一路;新引擎;新机遇;新动力

1背景环境

1.1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1.1.1世界经济新特点。在世界经济增速整体放缓、经济复苏步履维艰的大环境下,世界经济呈现出如下新特点:贸易保护主义不断抬头、多年合作频繁受阻、区域集团化盛行,全球一体化进程明显放缓。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进一步挖掘全球经贸合作潜力,扭转全球贸易下滑态势,改变全球投资治理一盘散沙的局面,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内各国共同关注、思考和面对的话题。

1.1.2中国经济新常态。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程度日益提高,我國的世界性经济活动的参与度越来越频繁,受制于世界整体经济的不景气,加之中国迈入了改革的“探水区”,中国经济已告别高速增长的“黄金期”,“低速、平稳、绿色”将成为中国未来一段时间内经济发展的主旋律和“新常态”。

1.1.3区域经济新战略。随着我国迈入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逐步明显,各省市在深挖自己经济资源的同时,开始关注与周边经济发展的协同性、聚集性、相邻区域经济资源的互补性等有利因素,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成为诸多省市推动经济发展的新方向,如“京津冀”一体化、“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等。

1.1.4技术革命新趋势。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以互联网技术为基核的新一轮技术革命正在以前所未有的迅猛之势席卷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为主要标志的新一轮技术革命,为诸多行业产业都带来了颠覆性的变革,与之前的数次技术革命相比,本次技术革命产生于生活对生产的倒逼,于无声中渗透于生活与生产的各个环节与方面。

1.2中国经济形势分析

1.2.1“一带一路”向西开放的“桥头堡”。陕西作为“一带一路”向西开放的桥头堡,是联通中亚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物流业作为推动“一带一路”快速发展的基础性先导产业,其综合发展水平的高低势必对“一带一路”的建设产生重要影响,随着“长安号”中欧班列的开通,将进一步推动和促进陕西与“一带一一路”沿线国家的商贸往来,这也进一步推动和促进陕西作为中西部地区商贸物流集散地的建设。

1.2.2“一带一路”的核心区域和重要节点。陕西作为“一带一一路”沿线的核心区域,从空间地理位置的角度看,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向西开放的几何原点,具有天然的交通优势,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看,作为西北地区经济发展的强省,具有较为雄厚的经济基础,加之西安作为“一带一一路”沿线的重要节点,已被国家列为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

1.2.3“西部大开发”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中枢节点”。陕西作为西部大开发的“排头兵”,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打造成真正意义上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商贸物流集散地。

1.2.4自由贸易试验区获批。随着自由贸易区的获批,陕西的商贸服务业将获得极大的黄金机遇期,同时也对陕西商贸物流在仓储、运输、分拣、深加工等方面提出更高的国际化要求。

1.2.5“大都市”呼唤“大物流”。自贸区的获批、欧洲班列“长安号”的开通、国际港务区的深度建设、一带一路、西部大开发等一系列战略举措,都将成为陕西(西安)建设成为国际大都市的“加速器”和“催化剂”,而“大都市”势必需要有“大物流”与之相配套。

2发展现状

2.1物流业发展总体概况2.1.1物流规模持续扩大。2015年物流相关行业实现总收入2076.7亿元,同比增长5.5%;物流相关行业实现增加值1194亿元,增长5.6%(现价);物流相关行业增加值占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6%,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6.6%。全省社会物流总费用2885亿元,同比增长5.0%,比上年回落9.1个百分点,物流费用回落明显;物流相关行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683亿元,增长14.4%。物流规模的持续扩大,将为物流产业由量的积累到质变奠定良好的基础。

2.1.2通达能力显著提升。经过数十年的建设,陕西省交通运输网络日益完善。目前基本形成以“一日交通圈”为内网,以“两纵五横四枢纽”铁路骨架网和“一主四辅”航空运输格局,加之“长安号”货运班列的开通,在交通方面为陕西省的外向型商贸经济提供了有力支撑。

2.1.3物流功能日臻完备。随着物流产业在陕的快速发展,国家级物流节点、国家级物流园区、咸阳机场航空一类口岸、西安国际港务区铁路一类口岸、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西安国际港务区的西安铁路集装箱中心站、西安公路港、西安综合保税区三大平台等的获批与建设,使得陕西的物流功能日臻完善。

2.1.4物流企业成长迅速。目前主营业务收入超亿元的物流企业达到20家,截止2016年3月,陕西省A级物流企业61家。其中5A级物流企业5家,4A级物流企业16家,3A级物流企业25家,2A级物流企业12家,1A级物流企业3家。无论从数量还是规模方面,陕西省物流企业在过去一年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2.2交通结构

2.2.1公路运输网络基本形成。高速公路“一日交通圈”已经形成,公路运输能力获得极大增强,但如何平衡公路运力与限超限载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以及大件运输与现有公路运输之间的矛盾,将是公路运力的有效释放的重点与难点之一。

2.2.2铁路运力缺口逐年增加。虽然‘两纵五横四枢纽”铁路骨架网已经形成,由于陕西省作为资源能源型大省,铁路运力的增长速度明显低于其运力需求,如何转移、缓解铁路运力不足所带来的物流“瓶颈”,仍将成为制约陕西物流业未来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endprint

2.2.3多式联运联动基本形成。公路、铁路、航空交通基础设施的联运联动基本形成。例如:电商物流、快递业与民航、铁路、公路等运输行业联动发展初具规模,相应的联动能力还有待加强。

2.2.4水路航空运输占比较小。虽然“一主四辅”航空运输格局已经形成,安康汉中黄金水道的通航能力也有所增加,但近年来依托航空和水路运输的货运量占比仍很小,航空水路运输能力未能得到较好的深度挖掘与释放。

2.3货运结构

2.3.1大宗货源高度依赖铁路。陕西作为资源能源型大省,其煤炭、石油、装备制造等主要依赖铁路运输,随着能源外运输出量的增加,现有铁路运力明显吃紧。

2.3.2限超限载制约公路运输。限超限载政策的实施,在保证高速公路养护结合、安全畅通的同时,也使得物流运输成本增加,公路运输积极性受到制约,使得公路运力难以得到最大限度发挥。

2.3.3航空运输货源缺口较大。咸阳航空货运机场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但货运缺口较大,如何解决好三星、美光、中兴等电子信息及航空制造、生物医药等高附加值产品运输,开辟附加值农鲜产品的航空运输,以及高附加值的航空冷链物流,释放航空运输新活力,将成为破解我省航空运输供大于求的关键因素之一。

2.3.4大件运输面临转型阵痛。大件运输作为物流领域的特殊分支,其行业利润率低,相关公司分散,相关企业资质管理薄弱;管理乱、收费高、行路难等问题一直未获得有效解决,陕西作为大件运输的大省,这些问题的存在一直困扰着大件运输业的健康发展。

2.3.5春运运力缺口逐年加大。作为能源、资源输出型大省,随着外部市场对陕西各种资源需求度的增加,在每年春节期间物流运输缺口表现尤为明显,如何有效解决陕西省季节(节点)性物流运力的暂时性短缺,将成为衡量我省物流业综合机动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2.3.6货物流进、流出不匹配。在“引进来、走出去”等政策的指导下,陕西物流的双向流动得到一定的改善,但流出大于流入,即“装大于卸”的现状仍未得到彻底改观。充分发挥陕西省作为西部地区商贸物流集散地,致力于将“长安号”中欧班列打造成西部地区的揽货中心等或许对陕西省货运物流的“装大于卸”具有一定的改观作用。

2.4存在不足

2.4.1现代物流理念不强。对物流业的服务业属性和产业地位认识还不到位,规划前瞻性、系统性不足,强调土地、资金等硬件多,对环境机制、模式等软件涉及不够,在走访调研中发现,诸多企业的物流理念仍处于“等靠要”的阶段,主动求新求变的意识不强。

2.4.2物流市场主体偏弱。尽管我省A级物流业数量呈逐年上升的态势。但在整个物流市场的占比仍很小。多数物流企业仍存在着规模偏小,服务功能单一,物流运作的一体化、网络化程度较低,对市场和资源的掌控能力不足,国际国内知名企业设立的各类总部机构较少,缺乏具有强劲带动力和竞争力的行业龙头。

2.4.3服务网络相对滞后。物流基础设施未能与交通基础设施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和配套发展,存在项目布局散、乱现象。公路、铁路、航空等多式联运基础设施投入不足,无缝衔接的综合物流运输网络体系尚未形成。节点城市之间发展差距明显,西安单极支撑,缺乏新的物流增长极。

2.4.4转型升级难度较大。航空物流发展明显滞后,在航线网络、货运能力、运营成本等方面与周边竞争机场差距较大;铁路物流仍以煤炭等为主和制造业、商贸、电子商务等结合度低;国际货运班列市场化运作能力不强;公路货运量占比大;传统运输模式仍是主流,甩挂运输、多式联运、冷链物流等发展缓慢。

2.4.5政策落实力度不够。物流项目用地、规划保障力度仍需加强。税收减免、水电气价格与工业同价、便利通行等优惠政策落实不到位,法规、信用体系建设滞后,无序竞争和服务同质化问题严重。

2.4.6问题叠加效应突出。上述问题的叠加,导致我省物流业货物、集疏运能力不强,地理区位优势未能充分转化为社会物流成本洼地优势。

3蓝图规划

3.1总体

(一)将物流业打造成为陕西省服务性支柱产业;

(二)将陕西打造成为“一带一路”国际商贸物流中心。

3.2核心

3.2.1降能降耗降成本。预计到2020年全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比率为14%。

3.2.2提升市场繁荣度。预计到2020年全省货运总量年均增长8%左右,达到25亿吨,铁路货运比重达到25%左右,航空货邮吞吐量达到30万吨。

3.2.3限超限载降成本。公路运输限超限载政策的实施,在进一步规范公路运输、提高公路使用寿命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公路运输成本,在新的建设周期内,如何在确保限超限载的同时,降低公路运输成本,将成为进一步激活公路运输活力的主要议题。

3.2.4流进流出调结构(陕西省作为一个以能源与资源为主的大省,在物流运输方面一直以来是一个“装大于卸”的省份,一方面起到了陕西资源的输出,但同时也使得回程空载率较高,进而成为陕西省物流成本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之一。

4陕西模式

4.1构筑推动陕西物流业发展的“双引擎”。政府的引导作用和公共服务的支撑作用与企业的市场主体作用相结合,各司其职,并行互助。

4.2打造促進陕西物流业发展的“双金库”。专项资金及时、准确、足额到位,在加大专业人才的本土化培养与引进相结合的基础上,更要增强对专业化人才的合理利用与有效激活。

4.3制定符合陕西物流业发展的“双规划”。《陕西省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5-2020)》与《陕西省物流业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等发展规划先行。各地区相应的规划要与省级规划保持高度的协调一致。各种规划的科学制定是前提,动态修订是关键,配套落实是根本。endprint

猜你喜欢
新引擎新动力新机遇
干农业,这儿有致富新机遇
乾县学习十九大再增新动力
健康中国的新动力
抓住医改新机遇
党建创新:非公企业发展“新引擎”
希望老促会在新机遇下再立新功
寻找医院发展壮大的新动力
航天新动力“新”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