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视野下的图书馆法治建设

2017-11-28 08:26刘春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7年30期
关键词:图书馆建设法治建设公共文化

刘春

摘 要 图书馆和谐发展趋势和书香社会的建构体系必然要求我们完善和加强图书馆法制环境建设和法律体系建设。这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和依法治理图书馆的职责所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的实施推动和完善了公共图书馆法治建设的发展,为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先进性和实现中华民族的文化强国梦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支撑。本文就该法对公共图书馆法治建设的发展及意义提出了几点思考。

关键词 法治建设 公共文化 图书馆建设

中图分类号:G249.2 文献标识码:A

一个国家图书馆的建设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国民文化素养和精神生活。国民能否在一个舒适、和谐的氛围中享受这份文化大餐就需要一个极具实证性、科学性和系统性的法律保障体系和法治环境。2017年3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正式开始实施。其主要内容有六章65条。该法的实施是我国文化立法的重大飞跃。它有理、有据、有法律制度体系的保障下为公共文化保驾护航。公共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成长与发展是推动和提高全民综合素养的有效途径。而这样一部法律的实施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惠及着我们每一位读者。

1公共图书馆法制建设建设的概况

时至今日,“图书馆法”的呼唤,从我们的先辈算起已有100年第一次高潮是在20世纪的20-30年代,当时有一些立法成果,也有一些研究成果,但动荡的社会中断了这个进程自改革开放以来发展尤为迅速,从之前的憧憬向的阶段已经发展到法治化的质的突破。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系统性,地方性图书馆的法律法规的建设有了新的飞跃。第一次突破了馆种类型、隶属系统的分割和壁垒,把各种类型的图书馆纳入了统一的法律平台。第二,随着《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的实施和深化,以服务人口为依据来确定公共图书馆规模实现了以人口的均等化。这种人口的均等化可以较系统的反映图书馆发展的实际水平和指标体系。第三,图书馆的建设面积、图书册数经费投入的预算化和预算的法律化都体现了图书馆的现代化管理理念,把以读者为本、统筹兼顾、环境舒适以及应用强大的计算机网络提供的阅读平台等服务逐步渗透到图书馆的法治建设的每一个环节。第四,近年来的全民阅读热潮的良好态势下,越来越多的读者走向了图书馆进而开始关注图书馆,这为图书馆的发展和成长提供了新的契机。这个契机就是图书馆对政府信息的深度介入。这种介入也是有法可寻的,根据我国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公开条例》就的十六条是与图书馆直接有关。由此,各级政府可以利用这个便利的平台把政府可公开的需要广大民众急需了解的国家法律法规或最新贴近民生的政策及时而准确的传达下去。而这种信息编目、信息索引、数据分析正好能发挥图书馆的专业优势。这也不仅体现了图书馆对政府工作的支持,也是对当地人民的一种贡献。

2 《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对公共图书馆法治建设的意义

放眼望去,图书馆行业的不断发展和稳步前进与图书馆法治建设的进程息息相关。《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犹如一缕清风为我们公共文化送来了法律保障。该法案是在2016年12月25日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上高票通过的。人民群众对这项与自己文化生活密切相关的法案给予了极大的期待与关注。“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是我国文化领域一部综合性、全局性、基础性的重要法律,是一部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充分反映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法律。它的制定实施,实现了我国文化立法的重大突破,在文化法治建设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宪法第二十二条也规定,“国家发展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文学艺术事业、新闻广播电视事业、出版发行事业、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和其他文化事业,开展群众性的文化活动。”此规定具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对图书馆发展的要求和依据。这就为我们图书馆的法治化进程提供了确切的法律依据的同时保障了读者的合理、合法的权力。简言之,读者在遵守规则的同时也可以自由自在地享受法律带给他们的权力。从而使图书馆的法治建设做到有法可依并在实践中得以顺利实施和贯彻。再者,该法案的顺利实施也填补了与其他领域相比较,文化领域缺少行之有效的法律依据的局面。这不仅弥补了图书馆公共文化法治建设的“短板”,而且也强化和充实了文化法律制度建设方面的内容,增强了全民共建公共图书馆法治文化意识的觉醒,为建设文明、和谐的社会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

3 《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对促进图书馆法治建设的建议

(1)建构大而全的图书馆公共文化领域服务平台。建构制度化、服务性、基础性、网络化、全局性、社会化、高效率、实用性的各种法律资料建构一个大而全的图书馆公共文化领域。各类图书馆法治建设的基本法律制度和体系框架,作为我国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图书馆法治建设和全方位服务方面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遇。在已有的法律框架指导下,建立健全公共图书管规范化服务方面规划出更加丰富的管理模式和服务模式,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互联网+新理念等信息化和高科技资源,建设社会化、服务性、法治化、网络化的新型图书馆创新模式,汇集容纳社会大众的现实需求和各种资源,促进公共文化服务事业和图书馆法治建设事业健康发展。

每一个体系和制度的建立都要有自己的核心理念,建立强有力的且行之有效的圖书馆专门法是引领这个行业走向健康、有序发展的引路灯。在充分了解和分析图书馆面临的现状和困境的基础上,借鉴一些其他国家图书馆建设的成功经验补充和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图书馆法》,让每一个图书馆人和读者都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有法可寻,使这个知识的海洋、信息的海洋的图书馆处处彰显了它的文明与高雅的素养。同时,地方性图书馆的立法也不容忽视。抓住图书领域新的契机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发展个性化有特色的地方图书馆也是我们伟大祖国多民族、多元化的文化的必然要求。

(2)讲究图书馆行业自律精神。其表现形式有两种:一种是发布图书馆的权利宣言、自由宣言,或者叫服务宣言,另一种就是发布图书馆员的职业伦理规范。职业伦理规范首先要求图书馆员要操守职业道德。即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和秉持的行为准则。德治和法治相结合一贯是我国法治建设奉行的主张。“德”主要体现在图书馆人服务道德提升,精神素养,人文追求以及恰到好处的道德引导。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亲和的服务态度使每一位读者于温馨和谐中享受知识的力量。“一切为了读者,为了读者的一切”。它也是图书馆法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每一位图书馆员今后努力的方向和核心的价值理念。endprint

(3)建构负有责任性的图书馆数据开放制度。信息化、法治化、大数据、开放性的图书馆,一定要按照科学管理重视数据的开放和高效利用,鼓励和加强图书馆各种数据的安全保护和储存。尤其是重要数据的复用和灵活运用及科学管理,将会催生创造性和创新性的重要研究成果,不但能促进科学交流的多样化和科学成果不断社会化,而且为更多科学研究团队创造条件,能够培养和产出更多人才和优秀的科研成果。这样的图书馆既为我国科学事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储备,在开放科学和开放数据的事业发展方面负有责任和担当做出了它应有的贡献。

(4)建构大数据环境下的图书馆统计与评价机制。加强建设中国网络环境下图书馆馆藏分类、更新、保护、统计很重要,在各大公共图书馆服务绩效评估体系建构和高校图书馆服务绩效评估体系建构的创新方面要下功夫,尤其是科学管理和专业化人才资源共享方面形成规范化的制度体系。各类图书馆服务能力测评的指标体系与评估方法,都要纳入规范的制度框架内加以执行。

4结语

《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的建立和实施对图书馆的法治建設带来了新的契机,明确了图书馆法治建设应当坚持以“读者为中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念引领广大读者,从而能更好使人民群众享受文化改革丰硕成果的大餐,保障了每一位读者的文化权益。同时,我们要借此良机依托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充实和丰富图书馆的法治建设的内容,夯实完善文化发展的基础,用现代化的数字人文和图书情报促进服务效能的快速提升,彰显法治建设下图书馆建设的社会价值和文化软实力。

参考文献

[1] 中国图书馆学会.百年文萃—空谷余音[M].中国城市出版社,2005:4+10.

[2] BLS.Librarians:Job Outlook[DB/OL].http//www.bls.gov/oco/ocos0688.html,2003-08-05.

[3] 李国新.中国图书馆法治建设的成就与问题(上)[J].图书馆建设,2004(01).

[4] 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Z].2007-01-17.

[5] 王晨.在宣传贯彻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7-02-22.

[6] 李国新.中国图书馆法治建设:现状与问题[J].图书馆建设,2007(06).endprint

猜你喜欢
图书馆建设法治建设公共文化
公共文化综合服务管理平台的设计研究
社会力量参与档案公共文化服务路径探究
以“五个常态化”为核心的供电所法治建设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人才队伍建设
习近平法治思想对党法治建设的新贡献
高职院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的特点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