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观点和阶级分析方法的当代价值

2017-11-28 09:24鲁碧华
卷宗 2017年32期
关键词:当代价值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

摘 要: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观点和阶级分析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从一定意义上说,“没有它,也就没有马克思主义”。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阶级斗争问题上的认识一直是明确的,始终认为“阶级斗争还将在我国社会的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并且在某种条件下还有可能激化”。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客观上,阶级和阶级差别将长期存在,阶级斗争在一定范围内还会长期存在,我们仍然必须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观点和阶级分析方法进行观察和研究,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制订相应的对策,保证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阶级观点;阶级分析方法;社会主义;当代价值

近年来,人们的阶级和阶级斗争的意识淡薄,忽视阶级分析观点,回避阶级斗争问题,马克思的阶级斗争学说成为了被遗忘的角落。当前关于“阶级斗争”的话题是一个敏感的话题,是学术禁区,仿佛一提阶级观点和阶级分析方法就是“以阶级斗争为纲”,是冒天下之大不韪。在马克思主义诞生后一百多年的今天,处于和平发展的时代,在阶级和阶级斗争趋于消失过程之中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给我们提供的观察纷繁复杂世界的金钥匙——阶级观点和阶级分析方法是否不合时宜了呢?是不是像有的人说的那样应该抛弃呢?这是我们今天必须认真严肃对待和高度重视的问题。

1 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观点和阶级分析方法

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观点和阶级分析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马克思主義科学体系之中占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从一定意义上说,“没有它,也就没有马克思主义”。[1]

马克思认为,(1)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2)阶级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专政;(3)这个专政不过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和进入无阶级社会的过渡。”[2]阶级社会的基本矛盾必然地表现为阶级和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这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的“最高表现就是全面革命”; 无产阶级专政“是阶级斗争在新形式下的继续” [3];无产阶级的阶级地位、历史使命和它自身只有组织成为革命政党“才能作为一个阶级来行动”; “只有承认阶级斗争、同时也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的人,才是马克思主义者”[4]等等,这些就构成了马克思阶级观点和阶级斗争学说的主要内容,而运用马克思关于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学说及其基本观点,观察和研究各个阶级的经济地位和对某一事件的立场态度,观察和研究阶级社会中的阶级现象,找到社会发展的规律性,就是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学说是科学分析阶级,制订科学策略的依据。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要把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学说和阶级分析法具体化,寻找最广大的革命和建设成员,以服务于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是正确认识阶级社会阶级阶层现象的科学方法,对于分析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阶级阶层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2 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观点和阶级分析方法的当代价值

在和平发展的今天,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有没有阶级?还存不存在阶级斗争?还需要不需要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观点和阶级分析方法来观察和分析社会问题?这是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必须解决的一个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

(一)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阶级斗争问题上的认识一直是明确的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阶级斗争问题上的认识一直是明确的。我们党始终认为“阶级斗争还将在我国社会的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并且在某种条件下还有可能激化”。

改革开放初,邓小平清醒地认识到:“社会主义社会中的阶级斗争是一个客观存在,不应该缩小,也不应该夸大。实践证明,无论缩小或者夸大,两者都要犯严重的错误”,“在社会主义社会,仍然有反革命分子,有敌特分子,有各种破坏社会主义秩序的刑事犯罪分子和其他坏分子,有贪污盗窃、投机倒把的新剥削分子,并且这种现象在长时期内不可能完全消灭。同他们的斗争不同于过去历史上的阶级对阶级的斗争(他们不可能形成一个公开的完整的阶级),但仍然是一种特殊形式的阶级斗争,或者说是历史上的阶级斗争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特殊形式的遗留”[5]。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阶级斗争问题,作出了科学的论断。指出:“在剥削阶级作为阶级消灭以后,阶级斗争已经不是主要矛盾。由于国内的因素和国际的影响,阶级斗争还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在某种条件下还有可能激化。既要反对把阶级斗争扩大化的观点,又要反对认为阶级斗争已经熄灭的观点。”[6]

江泽民同志曾强调:“我们纠正过去一度发生的‘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是完全正确的,但这不等于阶级斗争已不存在了,只要阶级斗争还在一定范围内存在,我们就不能丢弃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和阶级分析的观点与方法。这种观点与方法始终是我们观察社会主义与各种敌对势力斗争的复杂政治现象的一把钥匙。”[7]现行宪法也有类似的表述:“在我国,剥削阶级作为阶级已经消灭,但是阶级斗争还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8]党的十八大通过的新党章明确地提出:“在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由于国内的因素和国际的影响,阶级斗争还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在某种条件下还有可能激化,但已经不是主要矛盾。”2014年2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看待政治制度模式,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政治立场,首先是阶级立场,进行阶级分析。”[9]习总书记的这个论断,重申了我们党的一贯立场,特别是我们党针对改革开放以来的新实际,一直明确的立场。

总之,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对这一问题始终保持着明确的认识,既为党的领导人所强调,也鲜明地体现在中国共产党党章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之中。因此,对我国现实存在的阶级斗争既不能夸大,不能重犯“阶级斗争扩大化”的错误,冲击当前的中心工作,也不能回避客观存在的阶级斗争现象,更不应抛弃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观点和阶级分析方法,阶级观点和阶级分析方法依然是观察我国复杂社会现象的一把金钥匙。endprint

(二)从当今世界来看

尽管我们所处的大时代,是由资本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的时代,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当今世界的经济全球化,主要是由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掌控主导,它们主宰着全球经济秩序。全世界除了中国等少数几个社会主义国家之外,在总体上还是资本主义的、而且主要是垄断资本主义的世界,在总体上还是阶级社会,在国际间还客观地、长期地存在着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两种制度、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两个阶级的对立、合作与较量。当今世界并不安宁,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横行,企图侵占、掠夺和剥削他国的资源财富,企图消灭各国革命、民主和进步的社会力量,企图永远主宰世界和人类的命运。所以,我们不能离开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观点和阶级分析方法,来看待国际政治,来看待我们所处“大的历史时代”的本质与当代“主题”的关系。

(三)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来看

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只有“现代生产力的充分发展”,才具有完全消灭阶级的根本物质前提和物质基础。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生产力总体发展水平低,还没有完全消灭一切阶级和阶级差别的物质基础,阶级和阶级差别将长期存在。在我国至少长期存在着两个基本的阶级即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还存在若干新的社会阶层即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員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社会阶层。共产党要巩固执政地位,就必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观点和阶级分析方法去研究和分析各派政治势力的阶级基础和阶级意向,正确区分和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敌我矛盾,明确阶级立场,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制定和真正落实促进最广大劳动人民根本利益的国家发展战略。

我国现阶段,虽然阶级结构、阶级关系等发生了重大变化,阶级斗争已经不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但是在一定范围内仍将长期存在,这是客观事实。西方敌对势力企图“西化”和“分化”我国的政治图谋,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干涉我国内政、危害我国领土和主权完整的行径;“台独”、“藏独”和“疆独”等危害国家统一和领土主权完整的分裂活动;一些资产阶级自由化分子宣扬中国实行“私有化”、“美国化”,企图颠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言行;危害国家安全和国家稳定,侵害国家和集体利益、侵害他人权益和生命财产安全等违法犯罪活动;极少数官员和领导干部的腐败犯罪行为;极少数私营企业主的违法犯罪行为;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如此等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阶级斗争的因素或带有阶级斗争的性质。这就需要我们必须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观点和阶级分析方法去观察、分析和处理问题,看清这种种现象发生的原因、本质和规律,巩固社会主义制度。

我国实行“一国两制”的方针,内地即我国主体部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和台湾回归祖国以后,仍然长期实行资本主义制度。那么在我国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的地区客观上就存在着一个资产阶级。只要阶级存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观点和阶级分析方法就没有过时。当然,我国中央政府绝不对其搞“阶级斗争”,而是按照基本法,实行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方针,努力促进特别行政区的长期稳定和繁荣。

既然当今世界总体上是由西方垄断资产阶级主导的阶级社会,既然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客观上,阶级和阶级差别将长期存在,阶级斗争在一定范围内还会长期存在,那么,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观点和阶级分析方法,就具有当代价值,我们仍然必须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观点和阶级分析方法进行观察和研究阶级和阶级斗争现象,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要有政治观点、大局意识和战略头脑,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制订相应的对策,保证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列宁选集》第4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92页。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杜1995年版,第547页。

[3]《列宁全集》第36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年,第362 页。

[4] 《列宁选集》第2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年,第314 页。

[5]《邓小平文选》第2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年,第182、169 页。

[6]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历次全国代表大会主要全会重要文件选编》(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79 年,第211 页。

[7]《江泽民文选》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83页。

[8]《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4年,第4页。

[9]引自刘世军:《中国政治学研究新时代的到来》,《文汇报》,2014年6月30日。

作者简介

鲁碧华(1964-)女,四川资阳人,法学硕士,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endprint

猜你喜欢
当代价值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创建新时期高中思想政治课堂
浅谈长征精神的当代价值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学生社团建设
浅析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