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化学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2017-11-29 22:43余晓
大陆桥视野·下 2017年12期
关键词:渗透德育

余晓

【摘 要】高校是学生学习基础的知识和提高自身道德文化素养的重要场所。在高校化学教学中,老师要将生态道德教育渗透到学生的日常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理念,为提高全社会的生态文明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高校化学教学;德育;渗透

一、什么是生态道德教育

在当代社会,道德和法律相辅相成,是维持社会稳定、国家富强、人民安居乐业不可或缺的两面大旗。不同的是法律具有强制性和具体性,而道德是非常抽象的概念,它关乎到了人们对是非黑白的判断,影响着人们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行成和发展,生态道德教育属于道德教育的范畴,我们不能强制每个人的行为必须符合生态道德,更加无法定义哪种行为就是违反生态道德建设的。因此,生态道德教育是一项长远而复杂的项目,在践行的过程中必须非常谨慎。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必须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将生态道德教育渗透到对学生的教育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理念。生态道德教育要求学生必须明确的认识到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统一的辩证关系,必须体现出社会发展对人们道德的基本要求。生态道德教育要求学生必须将生态文明理念牢固地刻在内心,以这种理念去约束自己平时的行为。它从道义上规定了人们必须有保护环境,和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正确地处理人与环境、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维持生态平衡。

二、高校加强生态道德教育的现状

根据调查研究可以发现,如今的高校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整体不错,但是也会有这样的现象出现,比如:如今大部分高校学生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尽可能地给他们提供了最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以至于一些高校学生养成了花钱大手大脚,奢侈浪费的不良习惯,吃饭的时候经常点太多而产生许多剩饭剩菜,在宿舍浪费水电等现象也比较严重。对大自然也缺乏爱心,为了拍照,随意去践踏草坪。同时,通过调查还可以发现,如今,无论是学校还是家长,对高校学生的道德教育多是偏重于教育学生要树立尊老爱幼、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勤俭节约等传统美德,而对生态道德教育涉及甚少。以至于现在的高校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都比较薄弱。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负面影响的显露,校园文化逐渐偏离了正常轨道,朝着功利化和商业化方向发展。

高等教育是社会教育体系的最高一级,由此更加可以看出它对人才培养和未来未来社会发展的重要影响。可以不夸张地讲,高校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可以决定我国未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变革方向以及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我国的高等教育偏向于对学生专业知识技能的培养,比较重视学生的成绩。这样的教育环境很难让学生提高自身的生态道德修养。因此,学校必须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加强对学生的生态道德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生态道德教育在高校化学教学中的渗透

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以及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化学是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重要方法和手段。

(一)生态道德教育在高校化学课堂教学中的渗透

当前生态危机和环境恶化问题日益突出,是人类社会需要重视的问题,也是化学课程重点关注和研究的对象。化学是一门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老师在化学课堂上可以多向学生展示一些应用化学知识解决我们生活中的环境问题与生态问题的例子,让学生学着将化学与我们的生活现状相结合。例如全球气候变暖主要是由于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产生的温室效应造成的,而二氧化碳是如何来的呢,生物呼吸和气体燃烧都会产生二氧化碳。主要是由于煤、石油和天然气的燃烧产生的居多,汽车尾气也会排放许多二氧化碳。减少二氧化碳的措施可以是植物的光合作用,这样学生就会明白平时保护绿色植物,多多地植树造林对减轻温室效应的重要作用了。通过这样的教学形式,学生可以养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好习惯,在学习某个知识点的时候也能形成系统的方法去研究其来源、用途、应用。这样能够让学生在學习化学理论知识的时候及时地认识到该知识在生活中应用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的能力得以提高。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也能过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并在平时的生活中约束自己的行为去关注和维护生态文明建设。

(二)生态道德教育在化学实验中的渗透

在高校化学教学中,实验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许多化学现象光靠书本上的介绍学生并不能够完全的掌握,必须让学生亲自动手,用实验的方式演示出来,学生才能够亲自体会到化学世界的奥妙,同时也清楚地掌握实验现象,进而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相关结论。这个过程也是锻炼学生观察现象,分析问题的能力的一个过程。化学实验做完以后,如何处理“废气、废液、废渣”,这是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化学实验产生的废气、废液、废渣大多是有毒的,不仅会危害环境,有的甚至对人的身体健康有很大危害。如果随便丢弃,更容易给收拾垃圾的清洁工带来危害。老师要让学生明白,处理实验过程中产生的“三废”和做实验一样重要,学生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做完实验以后,合理地处理掉实验过程产生的“三废”。在处理“三废”的过程中,老师要引导学生利用相关的化学反应,尽可能地将“三废”变成对人与环境无污染的产物或是减轻产物的毒性,或是变废为宝,利用其他化学反应将产物变成实验的反应物,重复利用,在保护环境的同时还可以节省材料。由此可见,处理“三废”的过程是一个考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的过程,它可以让学生灵活地设计最优方案,尽可能地将危害和损失降到最低。处理“三废”虽是一件小事,但它却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将生态道德教育真真正正地渗透到学生的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额环境保护意识。

(三)生态道德教育在化学第二课堂中的渗透

所谓第一课堂指的是以学习理论知识和实验指导为主的课堂,第二课堂指的是训练学生如何将学到的理论知识以及实验方案应用到生活实践中去。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些以化学课题研究为起点的课外活动。例如,组织学生去一些化工企业比较多的城镇地区调查该地区的“三废”排放问题,检测一下该地区的空气质量和进行土壤中相关化学指标的测试。这样学生就可以真真切切地感受一下化工企业的产生的“三废”不及时处理会对于环境造成的危害,以及生态环境进行恢复面临的困难。这样可以警醒学生,树立生态道德意识的重要性。

四、总结

化学是一门与生态环境保护密不可分的学习科目。通过在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中渗透生态道德教育,学生可以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明白化学与工业生产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的联系。通过分析具体的环保案例以及开展相关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树立生态文明意识,提高自身的生态文明修养。高校学生作为国家的栋梁之才,要践行生态道德要求,为我国的生态道德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并用行动去呼吁周边的人。

参考文献:

[1]吴晓霞.浅谈如何在高校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J].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49-102.

[2]李晓月.浅析高校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9(3):380-482.

[3]贾宁.浅析如何提高高校学生的化学成绩[J].山东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2004(3):380-482.endprint

猜你喜欢
渗透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职高体育教学中的“教学做合一”研究
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研究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
社区盛开德育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