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机时代,数字广播电台未来

2017-11-29 23:08
传播与制作 2017年6期
关键词:广播电台听众广播

每一个携带着智能手机的人,都相当于随身携带着一台可以随时随地接入网络的个人电脑。这使得媒体的传播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革。随着移动终端的新媒体崛起,传统媒体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广播行业前景如何是近年来业内人士普遍关注的话题。虽然相对于电视与互联网的浴血奋战,广播凭借其独特的不可替代性,硬是守住了收音机、私家车用户等一定的市场份额,然而,随着喜马拉雅、蜻蜓FM等移动应用的出现,传统广播再次陷入危机。

如何守住阵地?

目前中国大陆已经有300多个电台,近2000套节目,虽然与其他国家比较,这个数字并不大,但与中国以往比较,竞争已经日趋激烈。在互联网风潮下,网络电台加入导致电台竞争更为激烈,虽然每个电台的市场份额不一,但一枝独秀的竞争格局已经不复存在,都在运营和传播手段上进行了创新。

广播类机构开发基于移动互联网的APP,将是一种趋势,也是广播媒体发展的关键所在。移动互联技术以强大的引力将电脑网民变成了智能手机网民,也把传统广播电视受众从抱着收音机、蹲在电视旁的消费方式转变成了低头看手机电视、听手机广播。

随着我国互联网和移动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国内广播消费方式已经呈现出明显的多元化趋势,除了传统的便携式收音机,各种新型广播承载方式不断出现,使用手机收听广播的人数不断增多。进入汽车时代以后,我国车载移动广播的用户也在不断增多。传统的广播用户在电视以及互联网的冲击之下,经历一段时间的萎缩和低迷之后,随着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不断普及,广播的受众呈现复苏之势,且转向移动智能设备的趋势明显。尤其是智能手机普及以后,各种基于手机应用的广播APP不断开发出来,升级不断加快。广播机构在办好节目的基础上,开发出更为流畅智能化的手机应用客户端,方便听众下载安装,让听众能够随时随地收听广播,成为广播事业机构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应时而变的必然趋势和不二选择。

如何开拓阵地?

广播界密切关注智能手机用户的习惯和需求以及广播事业发展的出路和前景,广播类机构开始重视广播移动智能化的发展模式。从设备和技术的角度看,广播和手机实现融合或者嫁接没有技术上的障碍,也不需进行更多的硬件开发和升级,移动通讯的网络化和数字化非常适合广播的音频。

广播逐渐转向数字化媒体,成为声音数据库、内容提供商、服务应用平台。在传统广播基础上打造内容和渠道交融而实现价值增值的全新产业链,成为切实可行的运营模式,在中央和各省市广播电台实践中已较为成熟。

交通频率是最早受益的专业频率。近年自驾游呈常态,如安徽交通广播举办境外自驾旅游活动,推介目的地,招募网友,发布信息,组织活动,用户黏性高,创收逐年上升。交通广播形成从上游到下游一条龙服务,包括汽车销售、保险、维护、修理、车载用品、驾驶培训、车友俱乐部等。电台根据大数据分析,为用户定制个性化服务。

抛开“内容为王”还是“渠道为王”的争论,广播更重要的是如何将内容与渠道充分融合创新,共同打造全新价值链。

傳统广播APP的功能大致可分为两种,第一种方式是传统广播的智能手机嫁接,就是在智能手机上安装能够收听传统广播电台节目的APP,打开这个APP,智能手机就成了一个便携式收音机,听众能够在线收听或者点播一些广播电台的节目。比如,山东广播电台APP就是传统广播电台的网络版。第二种,如“无线苏州”广播APP,功能更为多元化,不仅有传统广播电台节目的收听功能,还为用户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服务。下载安装以后,可以收听广播、收看苏州各电视台的直播节目,能够对以往的节目进行回放收听,还可以收看苏州新闻综合频道、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等电视台的节目,满足听众的多样化需求,实现了广播电视的融合。捆绑电视节目既是多样化服务的表现,也是增强生存能力的重要方式。还有些广播APP提供更为个性化的功能服务,比如,针对人们出行较为频繁的生活和工作实际,除了提供广播节目,还提供最新的天气信息、地方道路通行信息,并开设微博、微信互动板块,加强与听众之间的互动。

调查显示,近五年以来,传统收听终端的使用比例逐步下滑,手机收听终端的使用比例持续大幅增加。使用手机收听广播的听众比例超过40%,比例上升幅度超过30%,已经跃升为听众收听广播的主要收听终端。在这样的传播时代,真可谓是“得移动端者得天下”。

以手机为代表的移动终端与APP的组合,满足了用户碎片化获取信息的需求,APP已成为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传统资讯的新载体。如何提供更好的信息碎片的整合手段,也成为媒体优化信息服务的一个关键。

广播是否继续存在生命力,取决于其自身能否在媒介市场竞争中发挥音频传播优势,并保持不竭的创新动力,更好地适应用户的音频使用习惯,满足用户信息需求。B&Pendprint

猜你喜欢
广播电台听众广播
听众
周二广播电视
周三广播电视
周二广播电视
周四广播电视
试论地方广播如何利用好新媒体特性实现“突围”
广播电台内外网隔离安全传输技术研究
怎样让竞职演说“挟持”听众
表达心情
休闲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