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企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作现状与推进建议

2017-11-30 03:59宋志明
科技与创新 2017年24期
关键词:双创中央工作

周 斌,宋志明

(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北京 100080)

中央企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作现状与推进建议

周 斌,宋志明

(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北京 100080)

中央企业作为国民经济建设的主力军,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战略部署和号召,投身“双创”热潮,并取得阶段性成果。综述了中央企业“双创”工作现状,分析了中央企业在“双创”工作中具备的科技资源、产业资源、资本实力、社会影响力等优势,以及其在思想认识、体制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进一步推进“双创”工作的建议。

中央企业;双创;科技资源;产业资源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下简称“双创”)是党中央、国务院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在经济新常态下做出的重要战略部署,对于推动经济结构调整、打造发展新引擎、增强发展新动力、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有重要意义。社会各界积极响应号召,掀起了创新创业热潮,创客团队、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等各类“双创”实体元素不断涌现,群众智慧和创造力极大激发,催生了一批新成果、新模式、新业态,为社会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力。中央企业作为国家监管的大型企业集团,具备开展“双创”工作的独特优势,同时,也存在若干问题,后续如何进一步推进“双创”工作值得深入思考。

1 中央企业“双创”现状

中央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是国家企业群体中的国家队和主力军,承担了更多的社会责任和民族使命,在“双创”中理应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双创”也是中央企业适应经济新常态、促进自身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实现企业二次发展的有效措施和重要途径。李克强总理指出,“双创”既是小企业兴业之策,也是大企业昌盛之道。对此,国务院在《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中表示,要形成小企业“铺天盖地”、大企业“顶天立地”的发展格局,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打造新引擎,形成新动力。自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正式部署“双创”工作以来,中央企业从实际出发,采取创业孵化、创投基金、研发资源共享、技术服务支撑、职工创意活动等多种形式,积极推进“双创”工作。2016年,国务院国资委举办中央企业熠星创新创意大赛,大赛致力于搭建开放协同的创新平台,汇聚和融合中央企业和社会创新资源,实现“资源汇聚、协同创新、多方共赢”,激发中央企业科技人员创新活力,促进中央企业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带动中央企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大赛共征集参赛项目1 237项,76家央企参与,参与度高达72%.此次赛事是中央企业在“双创”过程中的首次组团亮相,在集聚社会关注和激发央企员工创新创业热情方面有较好的效果。《“十三五”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规划》已明确将定期举办中央企业熠星创新创意大赛作为一项重点工作,相关部门应努力推进[1]。

相关数据统计显示[2],目前,由中央企业牵头的国家和地方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超过100家;中央企业共发起和参与的基金募集资金总规模超过5 000亿元;构建面向社会的创业创新孵化平台、创业创新技术平台、创业创新活动平台等各类“双创”平台超过400家,用户注册数逾200万,对全社会创业创新的带动作用和新经济业务的拉动作用初步展现。

2 中央企业“双创”工作优势

中央企业在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主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占据支配地位,长期以来,其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积累,中央企业在科技资源、产业资源、资本实力、社会影响力等方面具备较大的优势,为“双创”工作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1 科技资源丰富

中央企业拥有丰富的科技资源和雄厚的创新实力,是承担国家重大技术创新和推动产业技术发展的骨干力量,是国家技术创新体系的主体。目前,中央企业拥有国内外研发机构约2 700家,其中,国家级研发机构超过700个,占全国总量的50%左右,拥有两院院士共200多人,占全国的1/4,研发投入超过全国研发投入总额的1/4.近年来,中央企业每年获得近百项国家科学技术奖励项目,占获奖总数的1/3以上[3]。2016年,中央企业共有153项专利获得第18届中国专利奖,其中,专利金奖7项,占该项总数的35%[4].笔者所在的国机集团是我国机械工业规模最大、覆盖面最广、业务链最完善、综合研发能力最强的大型中央企业集团,连续多年位居机械工业百强榜首,拥有28家国家一类科研院所;拥有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等五大类国家级研发机构32家,省部级研发机构近100家;拥有国家质检中心22家,全国标准化委员会58家,拥有包括院士在内的专业技术人员近3万人,持有专利超过10 000项,其中,发明专利2 200余项;拥有省部级以上成果奖励7 100余项,其中,国家科学技术奖181项。中央企业丰富的科技资源可以为“双创”工作提供全面支持,成为项目成长的沃土。

2.2 产业资源丰富

中央企业经过多年发展,在自身主业范围内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体系,并有效运行,项目承接能力强。针对与自身主业相关的“双创”项目,可以通过梳理技术与产业结合点,为项目提供丰富、可靠的应用场景和载体,在项目成果产业化应用的关键环节实现资源短板补齐,起到“临门一脚”的助推作用。另一方面,“双创”项目在依托中央企业完善的产业体系与链条突破瓶颈的同时,也将在推动产品换代、业务拓展和结构调整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实现与中央企业“互利共存、合作共赢”的融合式发展。

2.3 资本实力雄厚

随着时代的发展,资本在加速科技创新与项目发展中的作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双创”项目的最终落地与应用还需要有足够的资本力量推动,而这也正是中央企业的优势之一。绝大多数中央企业都是各自所在行业的龙头企业,经济规模和资产总量庞大,拥有较为雄厚的资金实力,能为“双创”项目的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工程应用、产业发展全过程提供强大的资本支撑。据国资委统计,目前,已有50多家中央企业发起和参与科技创新发展基金180支,直接认缴额度超过1 600亿[3]。随着“双创”工作的深入推进,中央企业在资本方面的优势将愈加凸显。

2.4 社会影响力强

中央企业的业务范围涵盖军工、电网电力、石油石化、电信、煤炭、交通运输、钢铁、机械制造等关系到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并在这些行业和领域中占主导地位,发挥骨干作用[5],同时,长期以来,它们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也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积累了较强的社会影响力和市场号召力。从宏观层面看,中央企业直接开展或参与“双创”工作容易获得社会各界的认可,并为社会上与“双创”相关的各类服务机构、投资机构等增添信心,带动更多的个人和群体加入到“双创”浪潮中。从微观层面看,获得中央企业支持的“双创”项目将由于央企背景直接受益,在关注度、市场信心、资金募集和未来发展空间等方面有显著优势。

3 中央企业“双创”工作存在的问题

虽然中央企业在开展“双创”工作方面具备很多天然优势,并且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与社会上个人、团队和民营企业“双创”工作的广泛性和深入性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究其原因,主要是中央企业在思想认知和体制机制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3.1 思想意识问题

虽然“双创”工作在全国不断深入,影响力日益增强,但目前,部分中央企业在“双创”方面仍存在思想认知问题,主要有以下2点:①对“双创”的认识不到位,认为“双创”工作是国家为盘活民间资产、激活民间智慧、支持个人创业和小微企业发展壮大的一项举措。因此,“双创”工作的主力军应该在民间,中央企业作为主业经营相对稳定、发展相对成熟的大型国有实体,与“双创”的相关性不强。②思想解放不到位,害怕“双创”工作的开展会导致企业人才、资源流失,培养竞争对手,增加经营风险,影响企业未来的发展。事实上,“双创”是一个相对宽泛的概念,其内涵深邃,能够衍生出丰富的操作模式和途径,中央企业完全可以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探索出有效的“双创”机制,隔离消极影响,放大有利因素,实现企业创新发展。

3.2 体制机制问题

中央企业由于特殊的身份背景,与民营企业相比,在体制机制灵活性方面存在较大差距,这也成为阻碍中央企业“双创”工作进一步推进的因素之一。从企业管理层面来看,“双创”活动具有较高风险,其投入的回报率和回报周期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而中央企业作为国有控股企业,承担着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利润贡献、经济增加值等经营业绩考核压力,在此种考核导向作用下,中央企业的风险容忍度较低,造成面对“双创”不敢投入、不愿投入的局面。此外,在国家大力倡导中央企业瘦身健体、压减企业层级,中央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尚未全面推广的大背景下,中央企业面对内部“双创”项目,需要考虑是否成立法人制企业、控股还是参股、是否财务并表、员工持股比例如何确定、股权激励如何操作等一系列问题,大大增加了工作难度和复杂性,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双创”工作的推进。从企业员工层面来看,长期以来,央企、国企一直是工作稳定的代名词,不少基层员工形成了一定的工作惰性,不愿意冒险创业,对“双创”明显缺乏必要的热情和参与的积极性。

4 进一步加强中央企业“双创”工作的建议

4.1 提高全员对“双创”的思想认识

中央企业进一步深入推进“双创”工作,首先需在提高思想认识上下功夫。中央企业要加强自上而下的思想宣贯,加强央企“双创”典型案例的宣传、学习和研讨,让广大领导干部和基层员工对“双创”内涵有更加深刻的理解;要认识到中央企业“双创”并不是单纯的投入和付出,而是可以帮助央企拓展和完善产业链,提高竞争力的一项有力措施,可以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企业发展打造新的增长极。

4.2 通过体制机制改革加强“双创”引导

从国家层面看,适度进行“机制松绑”是推进中央企业“双创”工作的必要手段。在考核机制、管控机制等方面,要更多地结合“双创”实际情况进行考虑,分类设置指标,解决中央企业“双创”的后顾之忧,引导企业的资源配置向“双创”转移和倾斜。比如,为了能够充分调动创新创业个人、团队的积极性,增强项目生命力和成长活力,必须在分配机制上实现个人、团队、企业利益的统一。因此,中央企业“双创”必须具有混合所有制的基因,国家应考虑在这方面赋予中央企业更多的自主权。从企业层面看,应该积极探索有利于引导员工开展“双创”的相关制度,完善“试错容错”“离岗创业”等机制,营造鼓励“双创”的制度环境和文化氛围。

4.3 探索具有央企特色的“双创”模式

中央企业要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探索符合央企实际、具有央企特色的“双创”模式。例如,作为国有资产载体,虽然中央企业拥有雄厚的资本实力,却无法像社会资本那样直接介入“双创”项目风险投资阶段,其要想有所作为,就必须通过资本结构和运作模式创新,与各类风险容忍度高的专业投资机构合作,探索出一条央企资本与“双创”融合发展的新道路。同时,要进一步开放自身科技服务能力,发挥科技资源优势,搭建专业化“双创”技术服务平台,通过知识产权授权许可、设备设施共享、技术咨询、标准支持、检测服务等多种途径,加速“双创”项目成长,这也体现中央企业在响应国家号召、服务创新创业中的责任和担当。

[1]科技部.“十三五”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规划[S].2017-04-24.

[2]国资委.国资委推动中央企业“双创”工作交流材料[S].2016-01-11.

[3]国资委.中央企业科技创新宣传月材料[S].2016-05-19.

[4]国资委.中央企业专利工作再创佳绩[J].国资委综合参阅,2017(7):1-15.

[5]胡文瑞.论中央企业在我国企业技术创新中的地位和作用[J].石油科技论坛,2015(5):6-10.

周斌(1982—),男,湖南湘潭人,科研院所事业部业务经理,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协同创新管理、科技战略研究、前沿技术产业发展研究。

〔编辑:白洁〕

F204

A

10.15913/j.cnki.kjycx.2017.24.001

2095-6835(2017)24-0001-03

猜你喜欢
双创中央工作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解读
定了!中央收储冻猪肉2万吨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圆梦星之火,助力“双创”加速跑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不工作,爽飞了?
防止“带病提拔”,中央放大招
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