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问题孩子”更要多点耐心

2017-11-30 12:35姜朝晖
环球时报 2017-11-30
关键词:军事化关键期不良习惯

姜朝晖

常有家长把有诸如“网瘾”等不良习惯的孩子送到军事化或半军事化的学校接受严格教育。不说这类学校的做法是否有效,但家长的无奈和无措,由此可见一斑。

作为教育工作者,笔者非常反对给孩子人为地贴“标签”,相信每位家长都不希望自己孩子就是“问题少年”。实际上,这些孩子一般是思想或行为上有异于普通孩子,并不一定就真有“问题”,顶多是一些不良习惯。把孩子送到像“豫章书院”这样的学校,主要责任还在于家长。据笔者观察,主要来自两方面因素:一是父母的不作为,从小溺爱孩子,让孩子染上了许多不好的习惯;而一旦孩子有了许多不良习惯之后,又不知道如何处理和帮助孩子走出困境,就只好“病急乱投医”。二是父母的高期望,把自己未实现的愿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处处高标准严要求,导致孩子心理上出现叛逆和反感,最后大多父母的愿望未实现,也因此毁掉了孩子一生。

笔者以为,在孩子教育上,适当的规劝和惩戒,有助于矫正孩子的行为,帮助孩子养成好的品行和习惯;但过度的惩戒甚至暴力,就构成了对孩子人身侵犯,极其可能对孩子心身造成长远的影响。甚至这种影响,还会延续到再下一代。教育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家长是孩子当之无愧的启蒙教师,不懂得孩子成长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不懂得用爱去引导和帮助孩子在每一个关键期的成长,很难说是一个合格的家长。

对孩子特别是未成年学生,要多一份耐心、宽容和等待。我们既要给予必要的启蒙教育,让孩子从小对自己的言行负责,知法懂法,有所敬畏;也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在各个关键期及时教育,特别父母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在润物无声中帮助孩子养成好的品行和习惯。▲

(作者是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办公室副主任)

猜你喜欢
军事化关键期不良习惯
小胖猪
不可错过的宝宝发展关键期
高管薪酬行业居首 业绩平平员工流失 “军事化”长城汽车距真正大企业尚远
中职院校班主任工作中改善学生不良习惯的行为研究
延安时期体育形式的探索与传承研究
听妈妈讲故事
不要错过宝宝的语言发展关键期
如何改变生活中的坏习惯
开发0-12岁儿童智力的关键期
儿童的不良习惯与牙颔畸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