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画通往鲁迅的“秘密花园”

2017-11-30 14:52刘欣
博览群书 2017年10期
关键词:手绘猫头鹰图案

刘欣

鲁迅一生爱美术。学界近年来对鲁迅与美术的研究多了起来,《鲁迅与中外美术》《鲁迅的艺术世界》《鲁迅美术年谱》等著作相继出版,并有鲁迅是在“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上一位通人”的研究论述。在鲁迅以“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的形象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影响着中国文化各个领域的时候,他“以思理美化天物”的美术思想与推动中国美术发展的贡献就如同荆棘中的一朵鲜花,显得细腻柔软而贴近人心,也让留在几代人心目中“横眉冷对”的鲁迅多了几分真实感与情趣。1936年逝世的鲁迅,至今已经离开我们80多年了,尽管鲁迅的本意是“不要做关于任何纪念的事情”,尽管他被推上神坛或拉下神坛,他的文章被选入课本或踢出课本,但他思想的影子始终深刻影响后世,纪念他的活动更加丰富了。

根据现有的记载,鲁迅没有上过艺术学校,没有美术老师,然而他却是民国时期对美术理论与绘画实践研究最前沿的人物,他手绘的图画不多,却能体现对线条的感悟与绘画功力。陈丹青先生说:“在我能够读到的民国文艺言论中,鲁迅是一位最懂绘画、最有洞察力、最有说服力的议论家,是一位真正前卫的实践者,同时,是精于选择的赏鉴家。”鲁迅一手培植了左翼木刻、开启书籍装帧艺术的一代新风、翻译美术理论介绍外国作品、收藏大量版画和艺术书籍……他在56岁短暂的生命中,只是拿出来很小的精力从事美术研究与活动,却在中国美术史上留下了深刻的一笔。鲁迅在美术方面的贡献与成就来源于他对美术的热爱,从小对图画书的浓厚兴趣与对绣像的影描打下了他的绘画基础,对中外美术作品与艺术类书籍的刻意收藏、研究与译介是美术理论建立的来源,对图案的随手绘制与书籍封面的设计是他对美术的实践。尽管他没有绘制过宏伟大作,但鲁迅的手绘图画耐人寻味。除了解剖图和几幅影描的小图案是上过色的,鲁迅的画大多是毛笔绘制的黑白稿,近年流行的涂色绘本《秘密花园》是黑白线描图画,却能够带给人无限色彩的可能与创造力,通过鲁迅的一幅幅画作进入他的“秘密花园”,能让读者感知他内心对美术的偏好与品位。

影写作为基础

在北京鲁迅博物馆馆藏鲁迅文物中,有30幅鲁迅手摹的装饰图案,精美而细致,尽管是从德文书籍影描下来的,不是鲁迅的艺术创作,但流畅的线条足以说明鲁迅的绘画功力。其中的一个图案是法国诗人保尔·魏尔伦(Paul Verlaine 1844-1896)诗集中的小插图,还有一个图案是比利时剧作家、诗人、散文家莫里斯·梅特林克(Maurice Maeterlinck 1862-1949)劇本《玛莱娜公主》里的装饰性花边,其他图案的出处尚无考证。描摹这些图案的缘由,鲁迅并没有在日记和文章里说明,在图书藏品中有一张小纸条写道:“鲁迅从德文书上描摹下来的图案,拟用于书记装帧者。”笔迹似为许广平笔迹。其中有20幅椭圆形小装饰图用水彩上色,另外10幅是花边或装饰框为黑白线描稿,这些黑白画稿可谓鲁迅的“秘密花园”,将设计理念与思想留给后世,并充满无限的拓展性。

鲁迅从小热爱美术。从挂在墙上的老鼠娶亲图,到幼年对《山海经》的至极喜爱,他注意收集图画书籍,并影描书中绣像。鲁迅曾用“荆川纸”影描过木刻原版《荡寇志》《西游记》的全部绣像,他自己在文章中提到:“我是画画儿,用一种叫作‘荆川纸的,蒙在小说的绣像上一个个描下来,像习字时候的影写一样。读的书多起来,画的画也多起来;书没有读成,画的成绩却不少了,最成片段的是《荡寇志》和《西游记》的绣像,都有一大本。”周作人回忆鲁迅的文章中也多次提到他幼年经常影描各种画谱,画谱的名字也有记载,只是这些鲁迅的摹本都已散失。据周建人回忆:“鲁迅先生小时又喜欢描画,画的多数是人物,从各种书上映画出来,后来订成本子。用的纸多是荆川纸,光,薄,透明。”年幼时期对绘画书的影写加深了他对线条的感悟,使为他具备了深厚的绘画功底。

1912年5月,鲁迅到北京教育部工作,主管博物馆美术馆等。虽然他在《呐喊·自序》中说:“许多年,我就寓在这里抄古碑。”但他为美术教育也做了很多工作。他为实现蔡元培先生的教育思想,开办美术讲座、撰写《拟播布美术意见书》,还设计北京大学校校徽、参与国徽的设计。大量的抄碑、收藏中外美术书籍、翻译外国艺术理论都是在实现他热爱美术的情结。鲁迅“一发而不可收地做起小说来”之前,一直有影写的习惯,到后来很多不易得的书鲁迅都进行影写,《秦汉瓦当文字》《百专考》都经鲁迅手摹影写。《秦汉瓦当文字》现藏于北京鲁迅博物馆,可从摹本中看出鲁迅用笔线条的细致与熟练。鲁迅手摹的这30幅装饰图案,就是在这一时期所做的工作。鲁迅的手摹这些图案的目的大约有三:一是因为习惯,鲁迅自幼就有影写的习惯,就像读书时做笔记;第二个原因是出于爱好,因为在当时中国所见的外国图案纹样是非常不容易的,鲁迅手摹下来也是一种对外国美术的学习;第三个原因是出于美术设计的需要,事实证明,鲁迅后来设计的大量书刊封面,都与他的手摹经验有关。

随手而绘的小品

鲁迅一生用毛笔书写,只有在日本留学期间用钢笔写字,从保留下来的医学笔记中可以证明。鲁迅的医学笔记曾受到其爱师藤野严九郎大加赞赏,其中解剖学笔记的画图更是精妙准确。鲁迅的绘画功底使他具有很强的造型能力,他的图画轻松流畅而少有修饰,简直可以和印刷品媲美。现在保存在国家图书馆的鲁迅留下的植物标本册封面上,有鲁迅手绘的古文“鸟”字和一幅猫头鹰的小画。鲁迅画过的猫头鹰以及对猫头鹰的宠爱众所周知,这幅猫头鹰是1909年所绘,形象用笔简练,神态可爱,装饰性极强。人民文学出版社曾有“猫头鹰丛书”,就是使用鲁迅手绘的这个猫头鹰作为装帧图案。1926年,鲁迅的杂文集《坟》出版时,他还画了一只猫头鹰,他在《坟》的第一页绘制了一方形图画作为装饰,右上角站立一只睁了一只眼的神态可爱的猫头鹰,画中间为是作者名“鲁迅”和书名“坟”,边框为象征性装饰图案。鲁迅亦曾绘制过北邙所出的明器图、手绘西三条21号房屋改建图、手绘贺《天觉报》创刊“如松之盛”(存在争议,有待考证)、在《〈朝花夕拾〉后记》中手绘一幅“活无常”、手绘“拖鞍”图等。周作人说:“鲁迅的画没有发达下去,但在《朝花夕拾》后记里,有他自画的一幅活无常,可以推知他的本领。”从解剖图的精细描绘到一张张小品的随手绘制,都体现出了鲁迅幼年时期影写图画的绘画功力,他对中国绘画书籍的收藏与研究,对外国艺术图书的收藏与译介,都是对美术的实践与积累,为他日后所从事的美术事业打下了厚实的基础。endprint

美术书籍的收集与书衣设计

鲁迅收集了国内外大量美术类书籍,他比留学归来的画家们更了解西方艺术,外国美术史类书籍购买很多,甚至印象派、表现派、立体派到超现实主义都有涉猎。他所藏的外文书籍中多半是日文书籍,购买昂贵的西洋画册,花费大量精力翻译《近代美术史潮论》,并说:“从法国革命后直讲到现在,是一种新的试验,简单明了,殊可观。我以为中国正须有这一类的书,应该介绍。”鲁迅从一个宽广的视野中选择了珂勒惠支、梅菲尔德、比亚兹莱等鲜明代表性人物的版画进行推介,体现了他性格中的丰富。鲁迅从小熟读四书五经,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掌握深刻至极,喜爱并收藏六千多幅秦汉的瓦当、碑帖及汉画像拓片,是他研究中国美术的一个侧面,他与郑振铎编印《北平笺谱》可见他对中国文化的珍视。倡导新兴木刻时他对青年说:“倘参酌汉代的石刻画像,明清的书籍插画,并且留心民间所赏玩的所谓‘年画,和欧洲的新法融合起来,许能够创出一种更好的版画。”在鲁迅的藏书中图案类书籍有九种,作为设計的参考用书,均为日文书籍,图案类别涵盖了从手工图到版画、古典到现代、东方到西方,其中甚至包括《欧美广告图案集》和《表现派图案集》。鲁迅对古今中外历史及艺术的了解和民国文艺的清醒认识,都使他懂得应该介绍合作艺术理论,引进那些外国美术作品,以及亲自实践进行书刊封面的设计。

鲁迅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中国现代书籍装帧设计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他一生设计了60多个书刊封面。《桃色的云》《国学季刊》《心的探险》等封面具有“民族韵味”;《引玉集》《小彼得》《萧伯纳在上海》等封面设计具有“中西合璧”因素;《呐喊》《彷徨》《坟》等作品集的封面具有强烈象征主义风格与现代性,视觉冲击力极强。鲁迅或亲自设计字体,或请人绘制封面,他的书衣设计风格是随着他对艺术的理性思考而形成的,设计风格几乎囊括了所有现代书籍装帧风格,对中国现代书籍装帧带来了很多启发。

结?语

鲁迅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先驱,一直以来被誉为圣人与文化符号,然而看看他收藏的中国画谱和外国画册,翻开他珍藏的四千多幅中外版画,拿起一本本他进行过精心设计的书籍,就会觉得他是真的懂艺术。鲁迅逝世80多年,再看他手绘的那些花卉、动物、书籍插图等绘画,会突然觉得他依然真实地活着,而且活得那么认真、丰富和可爱。这一幅幅手绘图画也是通往鲁迅内心的“秘密花园”,他的手绘与设计实践与他所倡导的艺术理论相辅相成,他对绘画的一生热爱,他对美术的终生倡导,他对文学和美术所作出的贡献都是先生留给我们的丰厚精神文化遗产。对鲁迅思想的解读一直在持续,对鲁迅的纪念也一直在进行,对鲁迅先生的认识将会有一个新的开始。

(作者系北京鲁迅博物馆馆员。)endprint

猜你喜欢
手绘猫头鹰图案
猫头鹰
手绘精彩《追梦》创刊等
猫头鹰
爱哭的猫头鹰
画中谜
画中谜
画中谜
创意动物手绘
手绘
手绘二十四节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