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形结合,引导学生自主建构

2017-11-30 08:28葛金花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17年11期
关键词:自主建构教与学数形结合

葛金花

[摘 要]数学是研究“数”与“形”的科学。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从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出发,坚持以学生为本,不断地将教与学融合,借助数形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参与认知的全过程,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关键词]数形结合;自主建构;教与学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32-0062-02

四、基于数形结合,在比较中沟通联系

数学知识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教师在引导学生建立认知时,要及时帮助学生将新知与相近的知识进行比较,厘清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从而巩固学生的旧知,增强新知的清晰度,使学生形成明确的知识体系。

如教学“因数和倍数”时,教师出示一组对比练习:

1.一个长方形的长是9厘米,宽是6厘米,要把它分成一些小正方形而没有剩余,最少要分成几个?2.一个长方形的长是9厘米,宽是6厘米,至少需要几个这样的长方形才可以拼成一个正方形?在仔细读题的基础上,先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学生汇报交流时,教师再着重引导学生利用画图厘清两题的区别。

对于第1题,要使分成的小正方形的边长既是长方形的长的因数,又是长方形的宽的因数,还要使分成的小正方形数量最少,首先确定小正方形的边长就是9厘米和6厘米的最大公因数——3厘米,再求出长方形的长能分成9÷3=3(段),宽能分成6÷3=2(段),如图4所示,即最少要分成3×2=6(个)小正方形。对于第2题,要使拼成的正方形的边长既是长方形的长的倍数,又是长方形的宽的倍数,还要使用到的长方形数量最少,首先确定正方形的边长就是9厘米和6厘米的最小公倍数——18厘米,再求出横向的边长需要18÷9=2(个),纵向的边长需要18÷6=3(个),如图5所示,即至少需要长方形的个数是2×3=6(个)。

利用数形结合解答的对比练习,形象地呈现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让学生动脑想、动嘴说、动手画,既理解、巩固、运用了知识,又积累了学习和探究知识的经验,发展了空间观念,增强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基于数形结合,感悟数学思想的魅力

数学知识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有形的知识,即直接在教材中呈现的知识概念和数学规律;另一部分是无形的知识,即分散在各部分知识中的数学思想方法。数学知识的背后往往蕴含丰富的数学思想,教师不仅要重视知识技能的传授,更要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只有将数学思维方法的分析渗透于具体数学知识内容的教学之中,我们才能使学生真正看到数学思维的力量,并使之真正成为可以理解的、可以学到手的、可加以推广应用的,深入地揭示隐藏在具体数学知识背后的思维方法,我们才能真正做到把数学课‘讲活‘讲懂‘讲深。”小学阶段是数学思想渗透的萌芽阶段,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源,根据学生的心智发展水平,做到因地制宜,把握时机渗透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感悟数学思想方法的魅力。

如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时,教师出示图6,并启发学生思考:“这是两个复杂的图形,不能一眼看出它们的面积大小,你打算用什么方法来比较这两个图形的面积?”学生在自主思考的基础上展开讨论,得出两种方法:一种是用数格子的方法计算出每个图形各占多少格后,再比较大小;另一种是在不改变面积大小的前提下,先将两个图形分别转化成简单的图形后,再进行比较。

以上案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使每个学生体会到转化策略的妙处。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思考:这个转化是把什么问题转化成了什么问题。最后,结合以前学过的一些转化问题实例,引导学生归纳“转化策略的本质就是把复杂的、未知的问题转化成简易的、已知的问题。”帮助学生从初步体验的具体问题提升为抽象的策略。

總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水平出发,直面学生的学习现实,基于数形结合引导学生参与认知的全过程,在自主建构中不断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力,提升学生的学习品质。

[ 参 考 文 献 ]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 郑毓信,梁贯成.认知科学建构主义与数学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责编 李琪琦)endprint

猜你喜欢
自主建构教与学数形结合
楷书的教与学
教与学
抓“关系”之课眼寻思维之点睛笔
数形结合在解题中的应用
用联系发展的观点看解析几何
奇异值分解的教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