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探地理教学中环境教育的渗透

2017-11-30 19:18郑祥滨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7年10期
关键词:环境保护意识人类

郑祥滨

[摘 要]环境问题严重威胁着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球,环境教育刻不容缓。地理学科的特点使它承担起环境教育的重担。地理教师可从以下方面着手实施环境教育:深入挖掘地理教材,优化教学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利用知识竞赛和考试以及专题报告讲座,更有针对性地进行环境教育;组织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加强环境教育。

[关键词]地理教学;环境教育;环保意识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28009402

人类发展至今,已经创造了高度的文明,但有不少人对地理环境规律缺乏科学正确的认知,导致自然环境破坏、资源过度开采和不合理使用,造成全球性环境问题,如酸雨、全球气候变暖、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城市环境污染等,已经威胁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在经济社会,保护地球环境、提高全民环境保护意识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

一、将环境教育渗透于地理教学中

地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与地理环境关系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地理教育与环境教育之间的联系十分紧密。为了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地理教学应当肩负起培养学生环境意识的任务,为培养21世纪高素质的人才做贡献。

高中地理教材是环境教育的基础和载体,地理教学目标中关于情感态度、思想观点、行为参与等方面的内容,也有很多是关于环境教育的。

我国高中地理教材的内容,以“人地关系协调论”的理论和观点,向学生进行科学的全球观、人口观、资源观、生态观等教育,让学生懂得如何科学地协调人类发展与环境的关系,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能力和分辨是非的能力,这些与《中国21世纪议程》及联合国《21世纪议程》所强调的“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以求得社会和经济的持续发展”的目标是一致的。

二、地理教学中的环境教育目标

1.培养学生初步形成科学的环境观、资源观

地球给予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清澈甘甜的水源、肥沃的土地,还有人类每时每刻呼吸着的新鲜空气。地球是人类唯一生存的地方,大自然孕育了人类一代又一代生命,人类是大自然的一员,而不是大自然的主宰。

2.让学生了解当前环境问题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的严重性,主要表现为城市的大气污染、噪声污染以及乡村的生态破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壤盐碱化、森林减少、水源枯竭、物种减少等。

3.开展环境法制教育

环境法制教育是中学阶段地理课程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在地理教学中结合学法用法进行深入的环境教育、普及环境保护知识具有重要意义。要让学生懂得破坏环境与自然资源不单涉及文明道德层面,还会上升到国家法律层面。

三、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途径

1.深入挖掘地理教材,优化教学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

把课堂教学目标和环境教育结合在一起,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环境意识。“人与环境、环境与发展的关系”是正在试用的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的重要内容。地理教师应明确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针对学生各个阶段掌握到的知识,选择好地理教材与环境教育的结合点,完成环境教育目标。

例如,人教版高中地理《陆地资源》这一节的教学,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引入我国自然资源分布状况及滥采滥伐问题,让学生了解环境资源忧患,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又如人教版高中地理《全球环境问题》一章提到的第一个环境问题就是温室效應。在地理课上可让学生观看有关温室效应影响的影片和电视节目等,让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思考造成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最后讨论温室气体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有哪些紧密的联系,人为因素破坏环境对地球的影响有多大。

在地理教材中,可渗透环境教育的内容很多,如人与自然环境的协调性、海洋环境保护、大气环境保护等。学生是国家未来的主人,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相关内容,使学生提高环境意识,增强生态保护意识、社会责任感和环境法治意识,强化环保行为。

2.利用知识竞赛和考试以及专题报告讲座,更有针对性地进行环境教育

教师可在地理课考试和竞赛命题中出一些有关地理环境与人口、城市化、工农业发展、产业合理布局等的题目。学校可邀请社会各界环保有关人士就当地或某一地区的某一方面环境问题做专题报告。

3.组织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加强环境教育

教师可以利用与环境保护有关的节日进行环境教育,如地球日、植树节、世界水日等,组织学生开展不同形式的专题活动,提高学生资源利用意识。鼓励学生多多参与以环境教育为主题的公益活动,开阔视野,感受环境问题与自己生活的紧密联系。除此之外,组建环境兴趣小组也是环境教育的一种有效形式。教师可组织兴趣小组开展课外实践,如气象观测、水环境及水污染检测等活动,培养学生爱护环境的意识,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和环保宣传能力,让学生自觉地从环境方面考虑去修正自己的行为方式,养成“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的环境保护的良好习惯。

要提高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必须从小抓起,因此学校应重视环境教育,而环境教育也是地理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地理作为一门专门研究人类社会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的科学,直接与环境教育相关,因此我们应充分发挥地理学科的环境教育功能,为国家培养合格的公民。

在地理教学中将环境保护相关理念融入课堂是必要的,是有优势的,而且要把环境教育贯彻始终,使学生在此过程中不断丰富环境科学知识,逐步树立环境保护意识,让学生真正能够重视环境保护,养成良好的环境公德和行为习惯。

[ 参 考 文 献 ]

[1]钟启泉.地理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冯晓林.中学成功教学法体系[M].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9.endprint

猜你喜欢
环境保护意识人类
广东省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之重大(点)工程
如何培养孩子的节约意识
人类能否一觉到未来?
例谈概率统计备考的五个意识
人类第一杀手
谁变成了人类?
初一学生符号意识的培养应从“理解”入手
消防意识
人类正在消灭自然
新《环境保护法》4个配套办法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