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实施路径研究

2017-11-30 06:33刘晓君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44期
关键词:高校教育实施环境保护

刘晓君

【摘要】随着各种环境问题的不断出现,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环境保护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人类的生存、进步和发展与生态环境息息相关。为推动环境保护和环境可持续发展,首先要普及和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高校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主力军,追求进步、可塑性强,在高校教育阶段开展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教育往往具有较好的效果。本文將浅析高校开展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当前现状并提出一些实施建议,希望能促进高校环境教育的发展,为环境保护做出贡献。

【关键词】高校教育 环境保护 可持续发展 实施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4-0250-02

引言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生态环境。在生态环境为人类提供了生产生活所需的空间、资源等必需因素的同时,人类却对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特别是工业革命后,随着对资源的大量消耗及污染物的大量产生及排放,生态环境已经不堪重负,雾霾、酸雨、臭氧层空洞、温室效应、物种锐减、泥石流等因人类的引发的灾难愈演愈烈,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威胁越来越大,也使人类越来越意识到良好的生态环境对人类的重要性。在开展环境保护、促进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尤为重要。高校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决策者、组织者、参与者,在高校开展环境及可持续发展教育,提高高校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环保管理技能以及环保创业能力,对整个社会的环保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1.国内高校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研究现状

1.1 高校普及型环保教育力度不足

我国一些高校为了培养专业型的环境保护人才,开设了相关的环境专业。但是中国普及型环境保护教育的力度明显不足,相邻学科彼此独立,没有形成跨学科环保的整体思维,组织结构上整体性和集中性不强。环保专业属于近年来出现的专业,虽然得到较大发展,但尚未形成成熟的教学体系,对于环保专业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还处于探索阶段,课程设置学科综合性不强,教学容较为单一,环保中涉及的其它科目的专业知识浅尝辄止,导致学生学习环保知识的效果不够理想。同时很多非环保专业的教职人员对环境保护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理念不够重视,在日常教学中未能充分展现出学科知识与环境保护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关联性,选择环境相关的选修课的人相对较少。

1.2高校环境及可持续发展教育形式的开展缺乏影响力

在1998年清华大学率先提出绿色大学理念,通过在教育、科研、校园示范工程等方面融入生态文明理念和环保节能理念的方式开展“绿色校园”建设,在2007年同济大学开展节约型校园示范工程建设。而后得到大批院校的积极响应并与2011年成立中国绿色大学联盟。虽然全国近300所高校开展绿色校园建设,但是只有少数几所大学获得了国家政策和资金上的支持,大部分高校缺乏政策和资金的驱动,在环境保护及可持续发展方面影响有限,只是在示范工程中追求节能环保的理念,降低年度或人均的能源消耗,但是在日常教学、科研中并未对环境及可持续发展理念进行深入的宣贯和执行,同时大量绿色示范工程并未造成持续性且广泛的社会影响,因此难以有效提高学生及社会环境保护意识。

1.3专业师资人才严重短缺,教学模式单一

我国不少高校虽然设置了环境保护相关的专业,但是从事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和研究的专业师资力量明显不足,长期从事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研究和教学的专业型人才主要集中在我国几所重点高校,一些高校从事环保教学的教师资质稍显不足,缺乏环保教学的教学经验、传授环保方面的专业知识深度不足,同时在教学中过多得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实践与实地考察的时间和机会偏少,导致学生很难深层次地实现知行合一,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与日常学习生活相结合,难以引领学生并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专业水平。

1.4 社会责任和意识的缺乏

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不能仅着眼于当代,生态环境不仅和当代人密切相关,而且对子孙后代同样具有深远影响。同时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眼光不能仅局限于我国自身,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治理环境污染是全球性的重要课题之一。在高校传授环保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意识也尤为重要,只有使学生认识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正确关系,树立了正确的社会责任感和科学发展观、自然观、价值观,才能更有力的推动环境保护事业和可持续发展的进行。当前不仅一些高校的教职人员缺乏社会责任感和意识,而且在教育方式和教育方法上明显忽视培养学生在环保领域的社会责任和意识。

1.5制度保障不到位

很多高校的环境保护专业除了尚未建立健全的教育体系和机制,还缺乏专业化的服务平台和信息平台,用于开展环保教学和研究的硬件环境也不完善,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效果受到较大影响,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环保管理视野受到极大限制。同时环境领域研究成果的转化率较低,市场激励机制尚不成熟,使高校在环境领域的研究积极性受到打击。

2.高校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实施的几点建议

2.1加强高校间环境领域的合作和沟通

在高校加强建设高校示范工程,建立节能校园、绿色校园的同时,高校间应加强环境及可持续发展的学术交流,在扩展视野、互相提高环保学术水平的同时,将环境及可持续发展的意识的影响力尽可能扩大。不同高校处于不同的地域、面对不同的环境问题、拥有不同的技术优势,加强高校间在环境及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合作和交流,可以使各高校间实现学术资源共享,开阔了各高校在环境教育领域的视野,特别是深受国家体制和经济扶助的重点院校,其研究和教育成果,可以通过示范作用,使其它大多数院校在环境及可持续发展教育上受益匪浅,不仅通过交流获得更优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方法,而且在教育和研究的规划和实施中得到具有极大价值的指点和帮助。而且通过成立绿色联盟、绿色发展研究基金、绿色校园发展论坛等,通过凝聚各高校间的优势,更容易获得更大的研究和教育成果,此外通过技术扶持和资金扶持,为各高校更好地开展环境及可持续发展教育及研究工作提供了动力和帮助。这种众多高校的合作和交流往往会在全国范围内得到关注,对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促进环保科研成果转化具有重要意义。

2.2高校通过多途径加强绿色教育,培养优秀人才

为全面推动高校学生的环境及可持续发展意识,在对环境及资源专业的学生进行课堂教育的同时,对于非环境专业的学生也应通过选修课等形式进行适量的环境文明和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或在各学科的基础课程教学中合理地融入环境及可持续发展的内容。通过整合相关资源,建立和推进 “环境科学”二级学科;利用各大学的综合性优势,发展环境社会和环境人文学科,为全面普及公共环境教育和提升可持续发展教育。

为了提高环境及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的教学效果,学校应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在进行传统的专业知识教育的同时,环境相关专业的学生还应加强与环境及能源相关的学科知识的学习,通过跨学科教育的方式培养优秀的环境专业人才。此外学校可以通过定期举行研讨会的方式,使学生在课外时间对周围的环境问题及解决措施进行调研和讨论。如当地雾霾的严重程度、成因、危害及预防措施,学校教学及生活区域节能现状及改进措施、校园垃圾处理优化等,都可以作为学生课外实践的研究课题。通过聚焦不同的环境热点问题和环保产业最新发展趋势,使高校学生的环保视野得到进一步扩展,通过学生的研究、分析,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同时为进一步促进专业知识的灵活运用。

同时学校应通过与环保组织、环保企业、政府组织合作的方式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调查、研究,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从问题入手,以解决问题和方案优化为最终目标,以全新的视角探讨中国环境公共政策发展动向和改进途径,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既提高了学生进行环境问题调研的能力,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也培养了他们团队合作精神。

2.3促进环保影响力和研究成果转化

高校在进行环境及可持续发展教育和研究的同時,应注重研究成果的转化。研究成果不仅包括各种环境保护技术、环保装置、节能技术的专利和发明,还应包括优化后的环保理念、环保文化、评价机制等。

进一步加强节能校园和绿色校园的试点,通过优化建设标准和评价监管机制,使学校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消耗,同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在通过新技术等实现资源极大节约、污染减少的情况下,应重视环保效果的宣传和推广,提高成果在社会和市场的影响力,倡导“环境技术市场化”,特别是加强设计理念、评价监督机制在高耗能企业、高污染企业、国家公共设施等方面的推广和应用,通过高校的示范工程指导和推动节能环保工作,促进绿色产业链的形成。

此外,对于高校在环境保护、能源节约方面的研究成果,高校应注重成果的市场化,使先进的理念和技术不仅仅停留于理论和实验室,通过加强与相关政府部门、企业的合作与交流,促进先进成熟的新理念、新技术及时在现实中得到推广和应用,使更多的企业和设施既实现节能和环保,又不会承受较大的成本和负担,甚至使企业获得更好的市场收益,以此形成良性循坏,以市场的手段推动环保事业的发展。同时作为回报,使高校获得企业或政府的资金、政策等方面的帮助,进一步推动高校在环境及可持续发展领域的教育和研究工作。

2.4提高环境意识,丰富校园绿色文化内涵

在学校建设节能校园、绿色校园的同时,也应注重培养和提高高校学生的环境意识,丰富校园的绿色文化内涵。倡导知行合一,将绿色生活的理念灌输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如提倡朴素简约的生活、鼓励学生低碳出行、绿色消费、注重节水节电及其它能源、做好垃圾分类工作。并通过社团宣传等手段,提升附近居民的环境意识。

结语

随着环境和能源危机的愈演愈烈,推行生态环境保护和环境可持续发展是当今社会的必然趋势,这需要大量优秀的人才投身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大潮中。高等院校承担着培养优秀人才的重任,必须正视当前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工作中的诸多不足,积极探索、创新,培养学生的环保理念和环境意识,积累丰富的专业知识,知行合一,为我国乃至世界的环境事业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李箫童. 高校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研究综述[J].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15,05: 110-114.

[2]张风娟. 推进环境教育应对环境调整[J].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6,05: 97

猜你喜欢
高校教育实施环境保护
广东省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之重大(点)工程
高校设计教育网络平台的服务系统设计研究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电子商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新形势下高校二级学院教务管理优化路径探析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新《环境保护法》4个配套办法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