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气状况及不同贮藏温度对白术种子质量的影响

2017-12-01 10:09圣楠
种子 2017年3期
关键词:网袋室温白术

, ,2, , , , 圣楠,

(1.贵州大学农学院, 贵阳 550025; 2.贵州省中药材繁育与种植重点(工程)实验室, 贵阳 550025)

通气状况及不同贮藏温度对白术种子质量的影响

陈怡1,赵致1,2,彭方丽1,白宇1,钟倩1,陈圣楠1,聂鲜钰1

(1.贵州大学农学院, 贵阳 550025; 2.贵州省中药材繁育与种植重点(工程)实验室, 贵阳 550025)

[目的]探究通气状况及不同贮藏温度对白术种子质量的影响,为其贮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两因素完全试验设计,设通气状况和温度2个因素,将种子按不同处理条件贮藏,定期取样测定种子的质量指标和生理指标。[结果]白术种子贮藏12个月后,在相同通气状况下,低温(4,-18 ℃)贮藏种子的发芽率、生活力、抗氧化酶活性比高温(20 ℃、室温)贮藏的高,电导率、MDA比高温贮藏的低;同一温度条件下贮藏,密封贮藏种子发芽率、生活力、抗氧化性酶活性高于网袋贮藏;电导率、MDA含量低于网袋贮藏。白术种子在高温通气条件下只能贮藏4个月,在高温密封条件下能贮藏6个月,而在低温条件下能贮藏至少12个月,且密封贮藏效果比网袋贮藏好。[结论]白术种子低温贮藏效果优于高温贮藏,密封贮藏优于通气贮藏;本试验的最佳处理组合为-18 ℃密封贮藏。

白术种子; 贮藏温度; 发芽率; 生理指标

白术(AtractylodesmacrocephalaKoidz.)为菊科(Compositae)苍术属(Atractylodes)多年生草本植物,以根茎入药[1]。在《医学启源》记载:“除湿益燥,和中益气,温中,去脾胃中湿,除胃热,强脾胃,进饮食,止渴,安胎。”[2]。在江苏、浙江、福建、江西、安徽、四川、湖北及湖南等地有栽培。

种子是植物生活史的重要阶段,对植物的繁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3],种子贮藏的条件状况,直接影响种子的质量及农业生产安全和经济效益。温度、湿度、通气状况等会直接影响种子的储藏寿命。白术种子不耐贮藏,目前对白术种子贮藏的研究甚少,本实验采用完全试验设计,研究了通气状况及不同贮藏温度对白术种子质量的影响,旨在为白术种子贮藏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 料

试验所用白术种子于2014年11月采自贵州省修文县贵州金实农业有限公司白术种植基地,经贵州大学刘红昌老师鉴定为菊科苍术属白术(AtractylodesmacrocephalaKoidz.)种子。采收后自然晾干,去除杂质后立即进行试验。经测得白术种子初始含水量为8.34%,发芽率为94.44%,生活力为95.56%。

仪器:真空硅胶干燥器、紫外分光光度计(普析通用)、酶标仪(Thermo Multiskan FC)、Cond 3310手持式电导率分析仪、球磨仪(德国Retsch MM 400)、光照培养箱、数显恒温水浴锅。

试剂:L-甲硫氨酸、硫代巴比妥酸、核黄素、30%H2O2、愈创木酚、三氯乙酸、氯化硝基四氮唑蓝(NBT)、TTC、乙二胺四乙酸二钠、考马斯亮蓝G-250、标准牛血清蛋白,实验用水均为去离子水。

1.2 方 法

1.2.1 白术种子贮藏试验设计及试验方法

如表1,A因素为通气状况,2水平,B因素为温度,4水平,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共8个处理。称取300 g自然干燥后的白术种子(含水量为8.34%),用2层铝箔纸抽真空密封包装和种子网袋包装后置于-18 ℃,4 ℃、室温、20 ℃ 4个温度条件下贮藏,4个月后第1次取样,以后每隔2个月取样,测定种子的质量指标及生理指标。

表1 通气状况、温度白术种子贮藏试验因素水平

水平因素通气状况贮藏温度(℃)1网袋室内室温2密封20344-18

1.2.2 测定指标

种子含水量:测定方法参照《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GB/T 3543.6—1995,重复3次。

发芽率测定:采用双层滤纸培养皿法,每个处理4次重复,每盘培养皿摆30粒种子。将白术种子先用酒精消毒30 s,0.1%HgCl2消毒15 min,用无菌水反复冲洗后浸泡24 h,放入已垫好双层滤纸的培养皿中。发芽条件为25 ℃,黑暗,发芽周期为5 d,每天记录种子的发芽情况。

生活力测定:采用TTC染色法。

浸出液电导率测定:实验使用去离子水在使用前已在20 ℃条件下放置24 h以上,每个处理3次重复。取50粒种子称重,精确至0.01 g,将种子用去离子水反复冲洗后放入烧杯中,加入250 mL去离子水,封口,在20 ℃条件下放置24 h后,以去离子水作对照,测定种子浸出液电导率。

生理指标测定:参照高俊凤主编《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有改动。种子从硅胶中取出后,先用液氮速冻,再用Retsch MM 400球磨仪在低温条件下打粉,称取材料0.50 g,加入5 mL磷酸钠缓冲液(50 mmol/L,pH 7.09,内含1%pvp,1 mmol/L EDTA-Na2)研磨,4 ℃下15 000 r/min离心15 min,上清液定容至5 mL,取部分上清液用于各抗氧化酶(CAT、POD、SOD)活性和MDA含量的测定,每个处理3次重复。

1.2.3 数据分析

采用Excel 2007和SPSS 19.0统计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处理及相关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通气状况及不同温度贮藏对白术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由图1可知,白术种子在不同通气状况和不同贮藏温度条件下变化差异较大。8个处理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总体呈现下降的趋势。其中4 ℃密封贮藏、4 ℃网袋贮藏、-18 ℃密封贮藏及-18 ℃网袋贮藏4个处理贮藏1年后发芽率还能保持60%以上,-18 ℃密封贮藏发芽率达到70%;20 ℃网袋贮藏、室温网袋贮藏2个处理发芽率急剧下降,从4个月开始发芽率便从初始的98.89%降低至60%左右,到6个月,2个处理已几乎没有种子发芽;室温密封、20 ℃密封贮藏,2个处理从初始到6个月,发芽率下降缓慢,到8个月时,发芽率急剧下降至12%以下。总体来说,8个处理发芽率大小依次为-18 ℃密封gt;4 ℃密封gt;-18 ℃网袋gt;4 ℃网袋gt;20 ℃密封gt;室温密封gt;室温网袋gt;20 ℃网袋。在同一温度条件下,密封贮藏比通气条件贮藏发芽率高、贮藏时间长;在相同通气状况下,低温比高温发芽率高,贮藏时间长,由此可以推测对于白术种子贮藏,温度因素较通气状况更重要,低温及密封贮藏有利于白术种子贮藏。

图1 不同通气状况白术种子在不同温度下贮藏发芽率变化

2.2 通气状况及不同温度贮藏对白术种子生活力的影响

生活力是衡量种子发芽能力大小的重要指标之一。由图2可知,8个处理的生活力变化趋势和发芽率大致一样,但白术种子发芽率较低时种子仍然具有生活力。4 ℃密封贮藏、4 ℃网袋贮藏、-18 ℃密封贮藏及-18 ℃网袋贮藏4个处理贮藏1年后生活力仍能保持90%以上,但发芽率仅有60%以上,说明生活力高不一定能发芽,白术胚和胚乳虽然有活力,但种子发芽是一个完整的生命活动过程,可能与种子内部其他生理变化有关;室温密封和室温网袋贮藏从初始到6个月,白术种子生活力变化缓慢,到8个月时,室温密封生活力下降至17.78%,而室温网袋则全部失去生活力;20 ℃密封和20 ℃网袋贮藏相比其他处理生活力下降更快,从初始到6个月,20 ℃密封生活力缓慢下降至73.33%,到10个月时生活力丧失,而20 ℃网袋则从初始到8个月直线降低为零。由此来看,白术种子置低温条件下贮藏能保持较高的生活力;在同一温度下,密封贮藏生活力下降较慢;变温(室温)贮藏比恒温(20 ℃)贮藏种子生活力高,可能由于在变温条件下,白术种子自身抗逆性增强的缘故。

图2 不同通气状况白术种子在不同温度下贮藏生活力变化

2.3 通气状况及不同温度贮藏对白术种子浸出液电导率的影响

根据不同通气状况白术种子在不同温度条件贮藏1年后变化规律(图3)可以知道温度、通气状况对白术种子浸出液电导率的影响。从8个处理的变化规律来看,白术种子在贮藏1年后,浸出液电导率总体呈上升趋势,但是各个处理变化差异较大。从初始到4个月,8个处理的浸出液变化较小,到了6个月,浸出液电导率开始明显上升,其中室温网袋和20 ℃网袋2个处理明显高于其余处理,分别为62.29和66.68μS/(cm·g),其余处理差异不大;-18 ℃密封、4 ℃网袋、-18 ℃网袋、4 ℃密封4个处理从6个月到12个月电导率上升较平缓,电导率低于50μS/(cm·g),结合发芽率,这4个处理贮藏12个月后仍具有发芽率;室温网袋、20 ℃网袋处理从8个月到12个月变化不大,而室温密封、20 ℃密封处理则持续上升,但这4个处理到8个月时电导率都超过了60μS/(cm·g),结合发芽率,此时白术种子已不具有发芽率,说明当白术种子电导率大于60μS/(cm·g)时,种子已不具备发芽能力,且温度对白术种子浸出液电导率较大,这和前人研究结果一致。

2.4 通气状况及不同温度贮藏对白术种子CAT酶活性的影响

由图4可知,白术种子在不同条件下贮藏,种子的CAT酶活性没有表现出明显的规律。8个处理在贮藏12个月后,低温条件下的4个处理(-18 ℃密封、-18 ℃网袋、4 ℃密封、4 ℃网袋)的CAT酶活性都保持较高的活性,同时种子还具有发芽能力;而高温条件下的4个处理(室温密封、室温网袋、20 ℃密封及20 ℃网袋)已没有了酶活性,其中室温网袋和20 ℃网袋在8个月时种子便完全丧失了酶活性,20 ℃密封和室温密封则在10个月时失去CAT酶活性。20 ℃网袋和室温网袋贮藏的种子CAT酶活性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持续降低;室温密封和20 ℃密封贮藏种子CAT酶活性到4个月先升高,之后持续降低;而-18 ℃密封、-18 ℃网袋、4 ℃网袋都是在8个月以前,CAT酶活性变化平缓,到10个月明显升高,12个月时又明显下降,仅4 ℃密封贮藏种子CAT酶活性在6个月时达到最大值,之后持续下降。

图3 不同通气状况白术种子在不同温度下贮藏浸出液电导率变化

图4 不同通气状况白术种子在不同温度下贮藏CAT酶活性变化

2.5 通气状况及不同温度贮藏对白术种子SOD酶活性的影响

由图5可看出,白术种子在不同处理下贮藏12个月,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SOD酶活性总体变化呈现“抛物线”变化,即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从初始到4个月,除20 ℃密封、20 ℃网袋处理外,其余处理都呈上升趋势,但SOD酶活性变化不大,20 ℃密封、20 ℃

表2 白术种子抗氧化酶活性及生理指标间相关性分析

发芽率生活力电导率CAT酶活性POD酶活性SOD酶活性丙二醛发芽率1.00生活力0.99∗1.00电导率-0.95∗∗-0.97∗∗1.00CAT酶活性0.90∗0.95∗-0.96∗∗1.00POD酶活性0.180.27-0.370.431.00SOD酶活性0.79∗0.87-0.91∗∗0.88∗0.571.00丙二醛-0.67∗-0.67∗0.74∗-0.65∗-0.63∗-0.66∗1.00

注:“*”表示相关性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lt;0.05),“**”表示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plt;0.01)。

网袋则先小幅下降;从4个月到6个月,8个处理均快速上升,分别达到各个处理的最大值;8个月开始,各个处理之间变化差异较大,其中4 ℃密封、4 ℃网袋、-18 ℃密封、-18 ℃网袋的变化较小且变化趋势较为一致,从6个月到12个月,SOD酶活性一直高于初始种子SOD酶活性;而室温密封、20 ℃密封、室温网袋、20 ℃网袋则从6个月到12个月急剧下降,直至种子SOD酶没有活性,其中室温密封、20 ℃密封处理到10个月时SOD酶仍具有活性,而室温网袋、20 ℃网袋处理则到10个月SOD酶便没有了活性,说明通气状况下贮藏种子更容易失去酶活性。

图5 不同通气状况白术种子在不同温度下贮藏SOD酶活性变化

2.6 通气状况及不同温度贮藏对白术种子POD酶活性的影响

由图6可知,白术种子在不同通气状况和不同温度条件下贮藏,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种子POD酶活性总体变化趋势相一致,都是先升高后一直降低,除了室温网袋处理外,其余处理都是在8个月出现最大值。

从初始到8个月,除了4 ℃密封处理外,其余处理种子POD酶活性都呈现上升趋势,4 ℃密封在4个月时下降,结合发芽率指标,可能是由于在贮藏过程中,密封受到影响,进入空气导致实验误差所致;从8个月到10个月,4 ℃密封、4 ℃网袋、-18 ℃密封、-18 ℃网袋处理的POD酶活性快速下降,但还保持一定的酶活性,其中-18 ℃密封处理显著(plt;0.05)高于其余处理,而室温密封、20 ℃密封、室温网袋、20 ℃网袋处理POD酶活性则急剧下降接近POD酶没有活性;10个月到12个月,4 ℃密封、4 ℃网袋、-18 ℃密封、-18 ℃网袋处理的POD酶活性下降到较为一致的水平,POD酶活性和初始相当,而其余4个处理则都失去了酶活性。

图6 不同通气状况白术种子在不同温度下贮藏POD酶活性变化

2.7 通气状况及不同温度贮藏对白术种子MDA含量的影响

丙二醛是过氧化反应产生的直接的产物,MDA含量的多少反应了脂质劣变的程度。白术种子在贮藏的过程中,所有处理的白术种子丙二醛含量都呈现不断升高的趋势(见图7)。其中-18 ℃密封、-18 ℃网袋、4 ℃密封、4 ℃网袋贮藏的变化趋势类似,在整个过程上升都很缓慢;室温密封、室温网袋、20 ℃密封、20 ℃网袋处理变化趋势也类似,从初始到6个月上升缓慢,从6个月之后快速上升,此时种子已没有发芽能力,MDA含量仍不断上升,说明种子仍在不断劣变。贮藏12个月后,低温(4,-18 ℃)贮藏种子的MDA含量明显低于高温(20 ℃、室温)贮藏的,密封贮藏种子的MDA含量低于网袋贮藏种子的。

2.8 贮藏8个月时白术种子各指标间相关性分析

白术种子贮藏8个月后,对其种子间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可知(表2),大部分指标间都达到了显著相关性。其中发芽率与生活力、CAT酶活性、SOD酶活性达到显著正相关,与浸出液电导率、MDA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生活力与CAT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与浸出液电导率、MDA含量呈负相关;MDA含量仅与浸出液电导率呈正相关,与其余指标都达到了显著负相关;因此得出,白术种子在不断劣变的过程中,种子生命力越强,酶活性越高,有害物质越低。

图7 不同通气状况白术种子在不同温度下贮藏MDA含量变化

3 结论与讨论

种子贮藏12个月后,相同通气状况下,低温(4,-18 ℃)贮藏种子的发芽率、生活力、抗氧化酶活性比高温(20 ℃、室温)贮藏高,电导率、MDA含量比高温贮藏的低;同一温度条件下,密封贮藏种子发芽率、生活力、抗氧化性酶活性高于网袋贮藏;电导率、MDA含量低于网袋贮藏。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白术种子发芽率、生活力逐渐降低,浸出液电导率及MDA含量逐渐升高;SOD、POD酶活性先升高后降低;CAT酶活性变化无明显规律;白术种子各指标间相关性达到一定显著水平。白术种子在-18 ℃下有较好的贮藏效果,属于正常性种子。因此得出本试验的最佳处理组合为-18 ℃密封贮藏,低温贮藏优于高温贮藏,密封贮藏优于通气贮藏。本次试验的最佳处理组合为-18 ℃密封贮藏。

4个低温处理、4个高温处理种子的质量变化趋势较一致。贮藏12个月后, 4个低温处理种子的活力保存较好。随贮藏时间的延长,白术种子发芽率、生活力逐渐降低,电导率逐渐升高;SOD、POD酶活性先升高后降低;CAT酶活性没有明显的变化规律;MDA含量呈持续上升的趋势。种子寿命长短与贮藏条件有密切的关系,贮藏温度和种子含水量是影响其贮藏寿命的关键因素[4]。本次试验得出最佳的低温(4,-18 ℃)贮藏效果比高温(20 ℃、室温)贮藏好,同一温度条件下贮藏,密封贮藏效果优于网袋贮藏。密封贮藏的作用主要是隔绝空气,最低限度减少种子含水量变化,白术种子在密封条件下贮藏,与空气中氧气接触变少,膜脂过氧化作用相应减弱,产生的有害物质减少,MDA含量降低,因此密封贮藏条件下白术种子劣变速率慢。

当氧气和温度高时种子发芽率显著消失[5]。而与密封贮藏相比,网袋贮藏的白术种子会根据贮藏环境的变化而发生一系列的变化。种子本身具有吸湿性,其含水量会随环境中的湿度而变化,从而达到水分平衡,种子随时吸收空气中的含水量,与氧气接触,呼吸作用增强,膜脂过氧化产物MDA含量升高,膜受损害也相应增强。室温条件下,湿度高种子吸水、湿度降低,种子又失水。因此室温、20 ℃网袋条件下贮藏,即在高温、通气的状况下很快失去发芽能力。

在衰老的种子里,酶活性下降,如过氧化氢酶、脱氢酶,谷氨酸脱羧酶,已被充分证实[5]。高茜[6]通过研究红纱种子得出,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CAT酶活性和可溶性糖先升高后降低;MDA含量先升高再降低最后升高;而SOD酶则呈现降低—升高—降低双峰变化。本试验研究得出CAT酶、MDA含量变化趋势与高茜一致。Abdul-Baki认为,种子的发芽率与生活力下降有关的生化变化主要有:CAT酶、POD酶、脱氢酶等降低,膜透性增大[7]。本次试验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时间的不断延长,不同处理的种子发芽率均不同程度的下降,种子抗氧化酶表现出了一定的保护作用,这一结果与杨全的研究结果一致[8]。POD酶、CAT酶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可能由于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种子不断劣变,种子内部处于自身保护机制,因此酶升高以清除有害物质,随着时间的延长,有害物质越来越多,膜慢慢受都损伤,种子生命力慢慢减退,酶活性就逐渐降低。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一部)[Z].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石俊英,陈随清,崔亚军,等.中药鉴定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6:193.

[3]徐亮,包维楷,何永华.种子贮藏物质变化及其贮藏生理[J].种子,2003,22(5):60-63.

[4]张明,卓加金,刘雪萍,等.种子贮藏含水量与胞内分子流动性及可溶性糖组分的关系[J].中国农业科学,2009,42(2):478-485.

[5]付家瑞.种子生理(第一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344-346.

[6]高茜.贮藏温度对红砂种子生理特性的影响[D].甘肃农业大学,2013.

[7]赵微平.作物生理(第一版)[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5:48-49.

[8]杨全,唐晓敏,潘海运,等.贮藏时间对广金钱草种子质量的影响[J].中国中药杂志,2015,40(20):3 953-3 957.

Effect of Ventilation Conditions and the Different Temperature Storage onAtractylodesSeed Quality

CHENYi1,ZHAOZhi1,2,PENGFangli1,BAIYu1,ZHONGQian1,CHENShengnan1,NIEXianyu1

2016-10-27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贵大(省)创2015(003))。

陈 怡(1995—) ,女,本科,研究方向:中草药栽培与鉴定;E-mail:937265732@qq.com。

赵 致,教授,E-mail:zzhao@gzu.edu.cn。

10.16590/j.cnki.1001-4705.2017.03.083

S 567.23+3

A

1001-4705(2017)03-0083-05

猜你喜欢
网袋室温白术
室温过高加剧低血压?不准确
室温采集装置及供热二级管网智能化改造
药品保存细解读
网袋埋藏和自然环境下测定森林凋落物早期分解过程的比较
骨填充网袋在治疗kummell病中的应用
基于Mn掺杂ZnS量子点的室温磷光传感应用的研究进展
网袋加压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相同栽培条件下不同来源白术中5 种有效药用成分测定与比较
王付教授运用白术治疗便秘经验
白术的不同炮制法对临床作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