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手术后的重型颅脑损伤患儿进行早期康复治疗对促进其肢体功能恢复的效果探析

2017-12-01 18:36杨耀民乔海明
当代医药论丛 2017年4期
关键词:优良率乙组甲组

杨耀民 乔海明

(河南省舞阳县人民医院儿科 河南 舞阳 462400)

对手术后的重型颅脑损伤患儿进行早期康复治疗对促进其肢体功能恢复的效果探析

杨耀民 乔海明

(河南省舞阳县人民医院儿科 河南 舞阳 462400)

目的:探讨对手术后的重型颅脑损伤患儿进行早期康复治疗对促进其肢体功能恢复的临床效果。方法:对舞阳县人民医院收治的术后接受康复治疗的9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术后进行康复治疗时间的不同,将这94例患儿分为甲组(47例)和乙组(47例)。在手术结束的48h后,开始对甲组患儿进行康复治疗,在手术结束的24h后,开始对乙组患儿进行康复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儿的GCS评分及其肢体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1)进行康复治疗前,两组患儿的GCS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康复治疗后,两组患儿的GCS评分均明显升高,但二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进行康复治疗后,乙组患儿肢体功能的优良率明显高于甲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手术后的重型颅脑损伤患儿进行早期康复治疗的效果显著,能有效地促进其肢体功能的恢复,故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重型颅脑损伤;患儿;早期康复治疗;肢体功能;治疗效果

重型颅脑损伤是临床上常见的危重症。该病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为恶心、呕吐、癫痫发作、肢体瘫痪、意识障碍及感觉障碍等。该病具有并发症多、病死率较高、预后差等特点,可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由于儿童的脑组织发育不够成熟,且其大脑皮层的抑制力差,因此他们在发生重型颅脑损伤后极易出现脑水肿、肢体功能障碍等并发症,从而可严重影响其预后。相关的研究[1]表明,对手术后的重型颅脑损伤患儿进行早期康复治疗的效果显著,能有效地改善其肢体功能,提高其治疗的效果。本文对手术后的重型颅脑损伤患儿进行早期康复治疗对促进其肢体功能恢复的效果进行了分组研究。现将研究结果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对象为2013年11月—2016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术后接受康复治疗的9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儿。这些患儿的纳入标准是:①病情符合临床上规定的重型颅脑损伤的诊断标准。②经头颅CT或MRI检查得到确诊。①他们的家长自愿参与此项研究。排除标准是:①患有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②临床资料不完整[2]。根据术后进行康复治疗时间的不同,将这94例患儿分为甲组(47例)和乙组(47例)。在甲组中,男女患儿分别有24例和23例,其年龄为3~12岁,平均年龄为(6.58±1.74)岁。在乙组中,男女患儿分别有26例和21例,其年龄为4~12岁,平均年龄为(6.95±1.87)岁。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比较。

1.2 方法 入院后,对两组患儿均进行开颅血肿清除术,术后均对其进行常规的预防感染治疗。(1)在手术结束的48h后,开始对甲组患儿进行康复治疗,具体的方法是:①在患儿清醒后,指导其进行翻身、起坐等简单的训练,30min/次,2次/d。连续训练10d后,对患儿下肢的肌力进行评估,当评估的结果达到Ⅱ级后指导其进行站立训练,主要以进行负重训练为主,同时指导其进行抬腿、蹬踏、背屈等训练,30min/次,2次/d。②在进行下肢功能训练的同时,指导患儿进行屈伸腕关节、旋转肘、旋转肩等上肢功能的被动训练,30min/次,2次/d。持续治疗3个月。(2)在手术结束的24h后,开始对乙组患儿进行康复治疗,具体的方法是:①此阶段患儿尚未清醒,且生命体征不稳定,因此应让他们保持正确的体位卧床,并用沙袋对处于不良体位患儿的肢体进行固定。②对术后昏迷的患儿进行上、下肢关节的被动训练,15min/次,2次/d。③对患儿的肢体进行按摩,同时挤压其肢体的各个关节,并协助其进行肢体的被动训练,20min/次,2次/d。④在患儿清醒后,对其进行训练的方法与甲组患儿相同。持续治疗3个月。在对两组患儿进行康复治疗时要严格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训练的内容要由简单到复杂、由轻到重,不可过于急躁。

1.3 观察指标(1)采用格拉斯昏迷评分量表(GCS)[3]评估两组患儿在进行康复治疗前后的意识状态,此量表的分值为0~15分,患儿的得分越高表示其意识状态越佳。(2)将两组患儿肢体功能的改善情况分为优、良、差三个标准。优:经治疗,患儿上、下肢的肌力基本恢复正常,其各项生理指标均趋于正常。良:经治疗,患儿上、下肢的肌力明显改善,但其肢体功能尚未达到正常的水平。差:经治疗,患儿上、下肢的肌力未得到改善,且其仍存在严重的肢体功能障碍。优良率=(优的例数+良的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18.0软件对本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处理。两组患儿肢体功能的优良率用%表示,用χ²检验;其GCS评分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进行康复治疗前后两组患儿GCS评分的比较 进行康复治疗前,两组患儿的GCS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康复治疗后,两组患儿的GCS评分均明显升高,但二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进行康复治疗前后两组患儿GCS评分的比较(±s)

表1 进行康复治疗前后两组患儿GCS评分的比较(±s)

注:与甲组患儿相比,*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分) 治疗后(分)甲组 47 7.89±1.68 12.87±1.14乙组 47 7.74±1.83* 12.93±1.21*P>0.05 >0.05

2.2 进行康复治疗后两组患儿肢体功能优良率的比较 进行康复治疗后,乙组患儿肢体功能的优良率为97.87%(46/47),甲组患儿肢体功能的优良率为82.98%(39/47),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进行康复治疗后两组患儿肢体功能优良率的比较

3 讨论

重型颅脑损伤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是临床上常见的危重症。对该病患者进行手术治疗虽然可以有效地提高其生存率,但术后遗留的肢体功能障碍仍会对其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儿童由于脑血管比较薄,其大脑皮层的抑制功能较弱,因此在发生重型颅脑损伤后,炎症因子更容易透过血管壁对其脑细胞造成损害,从而严重影响其神经功能。目前,临床上对重型颅脑损伤患儿进行治疗的关键之一就是抑制其脑细胞受损,促进其神经功能恢复。近年来的临床研究[5]发现,通过对手术后的重型颅脑损伤患儿进行早期康复训练(包括进行肢体按摩、肌肉和关节训练等),可对其大脑皮层产生刺激,进而激活其部分神经细胞,促进其受损神经功能的修复。此外,对该病患儿进行早期康复训练,还有利于他们建立脑组织侧支循环,改善其脑组织缺氧、缺血的状态,避免其脑组织发生进一步的损害。在本次研究中,通过对两组患儿进行康复治疗,有效地提高了他们的GCS评分。另外,在进行康复治疗后,乙组患儿肢体功能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甲组患儿,这表明进行早期康复治疗的效果更佳。但本研究未对两组患儿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因此不能佐证在术后的不同时间对患儿进行康复治疗对其手术并发症的影响,这有待于临床上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综上所述,对重型颅脑损伤患儿进行早期康复治疗的效果显著,能有效地促进其肢体功能的恢复,故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1] 昝倩倩.康复介入时间对小儿中重度颅脑损伤后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7):283-284.

[2] 辛志雄,刘振寰,唐灿权.康复介入时间对小儿重型颅脑损伤后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6,8(3):324-326.

[3] 傅瑛,黄焕玲.早期康复护理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偏瘫患儿的康复效果[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35(12):1672-1673.

[4] 许美卿,周玉华,章春红,等.重型颅脑损伤早期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4,20(4):554-558.

[5] 王桂华.康复介入时间对小儿重型颅脑损伤后肢体功能恢复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17):92-93.

R726

B

2095-7629-(2017)4-0077-02

猜你喜欢
优良率乙组甲组
豆粕:美豆产区干旱威胁仍未解除,大豆优良率持续偏低
“二青会”预赛西北五省代表队自由式摔跤甲组成绩分析
一笔业务,组、村、镇三级的会计凭证编制
一题多解求总量
宫腔填塞水囊与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产后宫缩乏力产后出血的观察
外固定架在开放性胫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及疗效分析
观察莫西沙星治疗急性鼻窦炎的临床效果
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谢靖开创新纪元 唐丹四度擎金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