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标本溶血对血常规检测结果的不良影响

2017-12-01 18:36
当代医药论丛 2017年4期
关键词:比容血常规计数

江 丹

(海南省海口市秀英区西秀镇卫生院 海南 海口 570312)

·检测与诊断·

浅析标本溶血对血常规检测结果的不良影响

江 丹

(海南省海口市秀英区西秀镇卫生院 海南 海口 570312)

目的:探讨标本溶血对血常规检测结果的不良影响。方法:对在某院进行体检的50例健康人的临床检测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将这50例体检者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每组各有25例体检者。对两组体检者均抽取2ml晨起空腹状态下的静脉血作为检测标本。对甲组体检者的血液标本直接进行血常规检测,对乙组体检者的血液标本先进行溶血处理后再进行血常规检测。然后,比较两组体检者的血常规检测结果。结果:甲组体检者的血小板分布宽度、平均红细胞容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红细胞血红蛋白平均值、淋巴细胞百分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数、红细胞计数、平均血小板容积、血小板比容、血小板计数均明显优于乙组体检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体检者的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和血细胞比容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本溶血会对血常规检测的结果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可明显降低其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因此,在临床检验工作中,应避免血液标本发生溶血现象,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标本溶血;血常规检测;结果;不良影响

溶血是指因红细胞破裂而使血红蛋白逸出的一种现象。红细胞的内在缺陷和外来的干扰均可引起溶血现象。有研究表明,血液标本在发生溶血现象后,可导致白细胞、红细胞等血浆成分发生破裂,严重地影响临床检测结果的准确性[1]。为了进一步了解标本溶血对血常规检测结果的不良影响,笔者对在某院进行体检的50例健康人的临床检测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对象为2016年3月7日在某院进行体检的50例健康人。在这50例体检者中,有男性26例,女性24例。他们的年龄在22岁~6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0.5±8.3)岁。将这50例体检者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每组各有25例体检者。两组体检者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1)本次研究使用的仪器与试剂为:迈瑞-23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及配套试剂和质控品,由广州健福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一次性乙二胺四酸二钾真空采血管,由武汉市王冠医疗器械有限责任公司提供的一次性无菌注射器。2)抽取体检者晨起空腹状态下的2ml静脉血至EDTA-K2抗凝真空采血管中,立即混匀后作为血液标本。所有标本均无脂血、凝血和黄疸等现象。在采集管上分别标注乙组与甲组。3)将甲组体检者的血液标本直接使用迈瑞-23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血常规检测。将乙组体检者的血液标本先用一次性无菌注射器快速地来回抽吸5次以形成溶血,再用迈瑞-23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其进行血常规检测。所有检测均由相同的检验员完成,每个标本需测量3次,取平均值作为最终的检测数据。4)各项血常规检测指标的正常值为:白细胞计数3.69~9.16×109/L、血红蛋白含量113~151g/L、血小板分布宽度9.9~16.1fL、平均红细胞体积82.6~99.1fL、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322~362g/L,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11.5~14.5%、红细胞血红蛋白平均值26.9~33.3pg、淋巴细胞百分数20~40%、中性粒细胞百分数50~70%、红细胞计数3.68~5.13×1012/L、血细胞比容37~50vol%、平均血小板体积6.5~12fL、血小板比容0.108~0.282%和血小板计数100~320×109/L。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体检者各项血常规检测指标,包括: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血小板分布宽度、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红细胞血红蛋白平均值、淋巴细胞百分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数、红细胞计数、血细胞比容、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比容和血小板计数。

1.4 统计学处理 我们使用SPSS15.0软件包对本次实验中的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测,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测。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甲组体检者的血小板分布宽度、平均红细胞容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红细胞血红蛋白平均值、淋巴细胞百分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数、红细胞计数、平均血小板容积、血小板比容、血小板计数均明显优于乙组体检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体检者的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和血细胞比容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体检者血常规检测结果的比较(x±s)

3 讨论

按照病因学分类,溶血可分为遗传性溶血和获得性溶血。遗传性溶血多由红细胞内在的缺陷所致。获得性溶血多因外在因素(如免疫因素、药物、生物和物理因素等)对红细胞造成干扰所致。据相关的资料统计显示,因静脉堵塞所致的标本溶血占所有溶血标本的6.9%,因采血速度过快所引起的标本溶血占83.8%,因保存不当或运输不当所致的标本溶血占4.2%,由其他原因所致的标本溶血占5.1%[2]。标本溶血会导致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等血浆成分向血浆内释放干扰检测结果的物质,从而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标本溶血对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影响主要有:1)溶血会大量地破坏红细胞,不仅直接影响红细胞计数的结果,还会影响红细胞平均容积和血细胞比容的检测结果。即在标本出现溶血现象后,红细胞碎片可直接降低红细胞计数的检测结果。若红细胞碎片的体积在完整红细胞体积以下,就会直接引起平均红细胞体积的检测结果偏低。2)血细胞比容是由红细胞计数与平均红细胞体积相乘得出的。标本在出现溶血现象后,若红细胞计数与平均红细胞体积的检测结果同时出现降低,血细胞的比容也随之下降。3)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是通过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与血细胞比容这3项指标的检测结果计算出来的,若这3项检测结果不准确,就会导致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的检测结果出现误差。4)血小板分布宽度是标志红细胞体积异质的重要指标,同时也是反映红细胞大小的客观指标。标本在出现溶血后,受红细胞大碎片的影响会出现红细胞体积分布不均的情况,从而加大血小板分布的宽度。5)在白细胞系统中,若标本出现溶血现象,中性粒细胞在外力的作用下会生成裸核,易被血液分析仪计为淋巴细胞,从而出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降低、淋巴细胞百分比升高的情况。6)在使用血液分析仪进行血常规检测时,各项检测指标均设有相应的特定值,若标本出现溶血现象,部分红细胞小碎片会出现低于血液分析仪所设定的红细胞特定值的情况,使其纳入到血小板计数内,从而导致血小板的计数偏高。血小板平均容积与血小板计数呈负相关性,若血小板计数的检测结果偏高,就会导致血小板平均容积的检测结果偏低。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甲组体检者的血小板分布宽度、平均红细胞容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红细胞血红蛋白平均值、淋巴细胞百分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数、红细胞计数、平均血小板容积、血小板比容、血小板计数均明显优于乙组体检者。此研究结果与吕淑娟的研究结果相符[3]。为了进一步降低标本溶血对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影响,笔者认为在采集与检测血液标本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不能使用容易引起标本溶血现象的消毒剂对受检者的皮肤进行消毒。2)保证采样器的干燥与清洁。3)在用真空管采血时,应缓慢松开止血带,并使针头尽量靠近试管壁,以免因血液冲击试管壁而引起溶血现象。4)避免将消毒液等物质滴入到血液标本中。5)在运送过程中,应避免剧烈震荡血液标本。

综上所述,标本溶血会对血常规检测的结果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可明显降低其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因此,在临床检验工作中,应避免血液标本发生溶血现象,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1] 佟艳.血液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及预防措施[J].中国医药指南,2012,22(26):543-545.

[2] 陈贇,方松林.生化检测中标本溶血对结果准确性的影响及控制策略[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12(21):4375-4377.

[3] 吕淑娟.临床血液标本检测的影响因素及应对措施[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21(6):1103-1104.

R446.1

B

2095-7629-(2017)4-0117-02

猜你喜欢
比容血常规计数
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原因及解决策略
古人计数
血常规解读
递归计数的六种方式
古代的计数方法
红细胞比容与冠心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红细胞比容与冠心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这样“计数”不恼人
探讨在血常规检验中运用不同采血方法对于检验结果的影响
末梢血与静脉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