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进行综合护理的效果研究

2017-12-01 18:37杨光娣
当代医药论丛 2017年4期
关键词:病患者心肌梗死病情

魏 丽 杨光娣

(1中国人民解放军208医院 吉林 长春 130062;2榆树市人民医院 吉林 榆树 130400)

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进行综合护理的效果研究

魏 丽1杨光娣2

(1中国人民解放军208医院 吉林 长春 130062;2榆树市人民医院 吉林 榆树 130400)

目的:分析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进行综合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某院收治的7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A组和B组,对B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对A组患者进行综合护理,然后对比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与B组患者相比,A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可显著提高其临床疗效。

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是心血管系统常见的危急重症,是因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此病的病机主要是:在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及狭窄的基础上,冠状动脉内的粥样斑块破裂,形成血栓,堵塞冠状动脉,导致心肌供血不足,进而引起心肌缺血缺氧性坏死。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部位与相应冠状动脉的供血区域一致,多发生在左心室。此病患者常可发生持久、剧烈的压榨性胸骨后疼痛(在休息及含服硝酸甘油后其症状不能完全缓解)、血清心肌酶的活性增高、急性循环功能障碍及心律失常等临床表现,甚至可发生休克或心力衰竭。在此病患者中,约有40%~50%的患者其病灶位于左心室前壁的心尖部及室间隔前2/3等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的供血区。在临床上,心力衰竭是急性心肌梗死最常见的合并症。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心理状态较差,对自身病情的认识程度不高,对治疗的依从性较低。因此,在对此病患者进行治疗期间应对其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以提高其临床疗效。本研究主要分析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进行综合护理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中的患者均为2015~2016年我院收治的71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在这些患者中,有男性40例、女性31例,其年龄在26~7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3.5岁。这些患者的心功能分级为2~3级。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两组患者进行用药指导、健康教育等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对A组患者进行综合护理,护理方法是:1)饮食护理。嘱患者摄入富含营养的流质食物,并使其摄入适量的维生素及微量元素(如钠、钾及镁等)。限制患者摄入的热量,以减轻其心脏的负担。禁止患者摄入过冷或过热的饮食。在患者的病情好转后,指导其摄入低热量、低脂肪、低胆固醇、低盐的饮食,并让其多吃一些大麦、豆类食物及水果等富含水溶性膳食纤维的食物。每天为患者提供0.6g/kg的优质蛋白质(其中包括50%~60%含必需氨基酸的蛋白质),如鱼、牛奶等。2)生活指导。为患者使用静脉留置针进行输液治疗,以减少其因反复插拔针头而承受的痛苦。在患者发病24-48小时内,其进行任何轻微的活动都会增加心肌的工作量,加重发生心肌缺血的程度。此时,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进行绝对卧床休息,不可进行任何活动,同时为其进行皮肤护理、口腔护理等全面的生活护理。3)心理护理。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可因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而导致预后不良。在此病患者的病情得到控制后,护理人员应与其进行交流和沟通,进而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其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4)病情观察。对患者的病情及用药后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进行密切的观察,并鼓励其表达自己的感受,以更准确地判断其病情的变化情况。在对患者进行抢救后,应对其进行24h的心电监护,密切观察其是否出现有冒冷汗、心慌、胸闷、心律失常等病情加重的表现,并动态地监测其血压的变化情况。5)呼吸道护理。对患者进行长时间的吸氧治疗,氧流量为5~6L/min,氧浓度为40%~60%。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及时彻底地清除其呼吸道内的分泌物,并注意做到按需吸痰。每隔2~3h为患者翻身及叩背,在其肩膀、膝盖下垫软枕,并指导其进行正确的深呼吸及排痰练习。每日对患者进行2~3次的雾化吸入治疗,以改善其呼吸道的不适症状。

1.3 观察指标 在对两组患者进行治疗及护理后对比分析其临床疗效,并根据其心率、心功能、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及肺部湿罗音等体征的改善情况将其临床疗效分为显效、有效及无效。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18.0统计软件对本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2±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 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与B组患者相比,A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分析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情较重且变化迅速,其生命安全可受到严重的威胁,其预后较不理想。在此病患者进行治疗期间为其提供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生命体征监测及健康教育等全面的护理服务可有效控制其病情的发展,改善其身心状态,降低其死亡率及残疾率。

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可显著提高其临床疗效。

[1] 杨洋.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的护理观察分析.[J]中西医结合护理杂志2015(6):773-776.

[2] 胡婷.心肌梗死患者的自我护理.[J]中华医药学杂志.2003(12):106-107.

R47

B

2095-7629-(2017)4-0184-02

猜你喜欢
病患者心肌梗死病情
为罕见病患者提供健康保障
不戒烟糖友病情更难控制
低GI饮食模式或能显著改善糖尿病病情
节能技术在呼吸病患者康复中的应用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血清TSH对乳头状甲状腺微小癌患者病情的影响
让慢病患者及时获得创新药物
循序渐进式健康教育在基层医院卒中病患者中的应用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中医药防治心肌梗死:思考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