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院医疗设备维修服务现状与对策

2017-12-02 01:59陈卫兵
中国医学装备 2017年11期
关键词:医学工程维修服务基层医院

陈卫兵 严 捷

基层医院医疗设备维修服务现状与对策

陈卫兵①严 捷①

目的:多措并举改善基层医院医疗设备的维修现状,保障在用医疗设备安全和有效运行,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技术支撑。方法:对医院的医学工程维修队伍现状、设备维修状况及维修费用进行分析,确定符合基层医院医学工程维修队伍建设和设备保障途径。结果:医院医疗设备维修由厂方提供的维修服务占比达76.44%,处于绝对垄断地位,医院自主维修和第三方维修占比分别为12.96%和10.6%,处于相对弱势地位。结论:厂方的外包服务虽然价格高昂,但其能较快解决问题,确保开机率;第三方服务市场由于水平参差不一、行业监管尚未完全覆盖到位,需要院方仔细甄别;将外包服务和建设培养医院的医学工程队伍相结合,逐步制定和完善相关维修服务的制度和规范,方能从根本上改变医疗设备维修被动应付的局面。

基层医院;医疗设备;预防性维护;第三方维修;分析与对策

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迅猛发展以及对医疗质量服务要求的不断提高,医疗设备已经成为医院提高医疗水平、创造良好社会效益的重要手段,并成为医院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推动力[1]。但由于医疗设备具有结构复杂、种类繁多、涉及技术领域广、准确性和安全性要求高等特点,许多基层医院在引入大量先进的医疗设备后,面临着设备维护、保养及质量控制等诸多售后服务方面的问题[2]。目前,如何提升医学工程人员的技能、确保维修服务的质量、保证医疗设备安全以及有效运作已经成为医院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3]。由于基层医院的医学工程队伍现状和医疗设备具有的特殊行业特点,其维修服务一直受到设备供应商或厂商的严重约束,医疗设备的维修和售后服务已经成为医院和供应商及厂家之间重要的业务焦点。

1 医疗设备维修服务现状分析

我国医疗卫生机构医疗设备的维修管理大致经过了3个阶段:即20世纪70、80年代的自主维修;90年代至21世纪初的院方和厂方双结合维修;近10余年的院方、厂方、第三方多元化维修[4]。

近年来,医院的医疗设备维修服务基本处于多元化维修阶段。医院2016年医疗设备维修费用见表1。

表1 2016年启东市中医院医疗设备维修费用统计

1.1 厂方维修

厂方维修服务管理较为简单,可靠性强,效率高,能够较快解决设备故障问题,确保开机率。但服务价格较高,不合理的条款甚至霸王条款较多[5]。表1显示,厂方维修服务占比高达76.44%,在诸如CT、MRI等大型设备维修保养方面,基本上依靠厂商提供的技术服务。

1.2 自主维修

医院的工程师反应迅速,维修成本低廉,可承担大部分日常维修任务。但易受到技术、资料、配件等诸多因素限制,以承担技术含量较低的维修为主。2016年的维修费用仅占一成多。

1.3 第三方维修

引入第三方维修,在技术和费用上有一定优势,可在一定程度上打破大型医疗设备厂商对售后服务的垄断。但目前水平参差不一,行业监管尚未完全覆盖到位,需要院方仔细甄别。目前医院的第三方维修服务占比达到一成左右。

2 医疗设备维修服务面临的主要问题

2.1 人员配置偏少

在拥有500名医技人员的医院中,按照医学工程人员与医护人员的配比为1.5%~2.5%计算,至少应配备8名医学工程人员;按照医疗设备总值金额计算,总值1000万为基数,编配4人,每递增1000万元再增加1人,以医疗设备总值7000万元计算,至少应配备10人[6]。然而,医院仅有专职维修工程师4名,其中本科毕业2名,专科毕业2名;工程师1名,助理工程师2名,技术员1名。人员配置偏少,年资偏低是一大困难。

2.2 继续教育机会少

基层医院大多注重前期采购管理,忽视后期维修培训[7]。对医学工程人员的继续教育不像临床医护人员受到重视,缺乏专业的技术培训、学习和交流的机会。

2.3 技术资料缺乏

技术资料不仅是医疗设备设计、加工和制造的依据,设备出厂检验的标准,也是维修人员检修设备的主要依据[8]。现代大型医疗设备结构更复杂、电路集成度更高,如果厂商控制技术资料、配件及维修密码等,则会导致维修人员只能修理简单故障,有时甚至无从下手。

2.4 激励机制不健全

医学工程人员所面对的高精尖医疗设备,也决定其自身价值。但对医学工程人员的考核纳入到后勤保障体系中去,甚至工程师的奖金少于后勤人员,在主观上削弱了医学工程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3 医疗设备维修服务改进对策

3.1 加强医学工程队伍建设

3.1.1 引进专业人才

基层医院要逐步认识到医疗设备维修的专业性,维修人才的重要性,在编制和待遇上有所倾斜。应根据自身的规模和特点,着力引进和培养医疗器械专业、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实用型人才,并逐步建立医学装备管理和技术保障体系。

3.1.2 重视继续教育

创造条件开展多种形式的专业技能培训学习。①争取厂商的操作维修培训,可在采购设备时确定,采用装机现场培训和举办维修培训班的形式,使工程师对设备的操作流程、基本原理、主要部件功能、日常维护的内容方法、常见的故障处理进行学习和熟悉[9];②参加国内相关行业协会举办的医疗设备维修培训班,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举办的一些培训班;③参加省内或本地区医学工程学会组织的技术保障培训会,尽管只对1~2种设备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但效果较明显;④定期开展科室人员之间的技术交流,通过有实践经验的科室人员对年轻人员进行传、帮、带,以拆机分析讲解、维修心得交流等形式传授各项技能,促进医学工程队伍的共同成长和提高[10]。

3.1.3 改革激励措施

改革考核机制。①与后勤保障考核体系脱钩,提升对医学工程人员价值的认识;②可对外开展社会化服务,有实力的设备科,可在本地区乡镇及民营医疗机构开展设备维修社会化服务,确保医院设备正常运转的基础上,安排相关工程师进行对外的维修服务,费用由财务科收结,月底按一定比例再返还设备科,由负责人根据每个人的工作量发放[11];③岗位设置、职称聘用上给予政策倾斜,医院应将医学工程人员视为医护人员的一部分,在员额编制、职称评定及福利待遇等与其他医务人员一样得到重视,积极创造留住人才的工作环境[12]。

3.2 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加强监管

目前,仍然有少数厂商把售后服务作为一种垄断的市场服务[13]。国家有关部门应在市场准入环节对其售后服务条款采取审核机制,去除霸王条款,调整不合理条款。就行业角度而言,近年由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主办的“中国医疗设备售后服务调查”,是一份兼具权威性、指导性和实用性的报告。报告的发布,可在很大程度上让厂商重视用户对其售后服务满意度评价,进而采取措施改善其售后服务方法,提升其服务质量。

3.3 探索区域一体化保障措施

针对基层医院在售后服务环节基本处于弱势地位的现实,可借助一定区域内的横向联合,实现在人才、技术和信息等资源共享。①在维修上,可与当地大医院设备部门横向合作,请其医学工程人员来院维修、指导;②在设备的维保上,通过区域内的交流,取得维保价格、维保内容、服务质量等方面的信息互通和共享;③在大型医疗设备维保及主要零部件的购买谈判上,可借助区域医学工程学会平台,以用户联盟抱团取暖的方式参与售后服务规则制定,形成《大型医疗设备保修服务合同》的模板,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目前的被动局面[14]。

3.4 前置售后服务要求

目前,医疗设备的采购基本上处于买方市场,具有一定的主动性。医院可从采购源头遏制售后服务的费用,保证售后服务质量。如在采购谈判过程中,尽量要求延长保修期,提供中文技术资料和维修手册,提供维修培训,开放维修密码,争取软件免费升级等[15]。并就保修服务的内容和价格、零配件供应情况和价格、维修响应时间等诸多售后服务条款进行前置谈判。

3.5 加强预防性维护

预防性维护是按照一定的计划,周期性的对医疗设备进行系统检查、保养及维护工作[16]。预防性维护应根据医疗设备的风险等级进行,如呼吸机、麻醉机、除颤仪、高频电刀等风险等级为一级的设备,预防性维护的频率为3个月1次;超声、监护仪等风险等级为二级的设备,预防性维护的频率为6个月1次[17]。基层医院在人员、水平有限的情况下,通过购买维保服务和自主维修相结合的方式,有效开展日常巡检、质控等工作,最大程度的提高设备运行的可靠性,降低设备故障率,降低停机时间和维修成本。

4 医疗设备维修服务改进效果

近年来,医院通过一系列医疗设备维修维护举措,先后引进了2名专业医学工程人员,外出短期维修培训5人次,参加学术会议6人次,有3人晋升了高一级职称,发表专业论文3篇。两年来累计节约维修资金约28万元,获得医院奖励近3万元,医学工程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得到了较大的提升。同时,在医学工程队伍建设、加强继续教育以及保证售后服务质量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1)人才引进。近两年医院通过人社部门成功招聘了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本科)、医疗器械维修专业(大专)毕业生各1名,充实了临床医工队伍。

(2)加强继续教育。医院在采购DR、高频热疗机、预真空灭菌器和血透机等医疗设备时,均得到了培训学习的机会。市级医学工程学会每年开展2次针对维修人员的集中专业培训。

(3)采取激励措施。医学工程人员按照行政人员参与绩效考核,并特别规定把维修节约下来的资金,按照10%~30%的比例提成,返还给科室作为奖励基金。

(4)保证售后服务质量。近两年,通过与厂商就保修服务的内容和价格、零配件供应情况和价格、维修响应时间等诸多售后服务条款进行前置谈判,医院采购的彩超、DR和血透机等设备的免费质量保修期均达到了3年或以上。

5 结语

医疗设备的维修方式已形成医院、厂商、第三方共同合作的维修服务模式。但在具体实践中医院应注重将外包服务和建设培养自己的医学工程队伍紧密结合起来,多措并举,积极转变工作理念,探索新的工作模式,逐步完善维修服务的制度和规范,努力提高工作效率和保障水平,力争从根本上改变目前被动应付的局面,为医院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18]。

[1]许刚.医学装备维修工程管理的质量控制[J].中国医学装备,2016,13(9):138-139.

[2]郭越男,陈雅楠.医学仪器的特点及故障出现规律[J].中国医学装备,2013,10(4):58-60.

[3]曹琴,钱军,曹胜,等.关于武警医院医学工程科工作方向的思考[J].医疗卫生装备,2012,33(3):131-132.

[4]周佳.医疗设备综合维修模式的探讨[J].中国医学装备,2014,11(12):104-105.

[5]张宜江,焦明阳.医疗设备维修策略探究[J].中国医学装备,2013,10(9):82-83.

[6]谢松城,徐伟伟.医疗设备管理与技术规范[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13.

[7]晋虎,云庆辉.医院医疗仪器维修人员工作特征分析及对策探讨[J].医疗卫生装备,2014,35(1):149-152.

[8]张际州,陆钢,万国锋.大型医院的设备维修现状与第三方服务合作模式探讨[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1,17(3):50-52.

[9]刘晓华,田金,许锋.医疗设备售后服务管理中的问题探讨[J].中国医疗设备,2013,28(1):100-101.

[10]伍洪,李晓妍,张蒙,等.谈医院医疗设备维修的精细化管理[J].中国医学装备,2014,11(6):89-91.

[11]袁明泉.我院医疗设备科开展社会化服务的思考[J].中国医疗设备,2014,29(9):101-102.

[12]林英金,宫照利.基层医疗机构医学装备质量管理和技术保障难点探究[J].中国医学装备,2014,11(10):107.

[13]李斌.让设备维修“霸王条款”遁形[N].健康报,2011-08-16.

[14]李斌,汪黎君,郑蕴,等.医疗设备售后服务上下游对弈的再布局[J].中国医疗设备,2012,27(3):84-87.

[15]姜远海,彭明辰.临床医学工程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80-81.

[16]赵自林.医学装备管理分册[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94.

[17]李政,寇向东,余日辛,等.医学工程部医疗设备维修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开发[J].中国医疗设备,2013,28(6):41-43.

[18]李林森.医疗设备维修面临的常见问题及对策分析[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1):298-299.

Curr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f maintenance and service about medical equipment of primary hospital

CHEN Wei-bing, YAN Jie

Objective:To provide technical support of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through multi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present maintenance situation of medical equipment in primary hospital and ensure the safety and effectively operation of medical equipment.Methods:Through analyz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s, about maintenance team of medical engineering in hospital, the situation of equipment maintenance and maintenance cost, to discuss a approach that conformed to the construction of maintenance team of primary hospital and the guarantee of equipment.Results:In the maintenance of medical equipments, manufacturers of equipment provided 76.44% of total service, and they were absolute monopoly. And the self-maintenance and the third -party maintenance were 12.96 and 10.6%, respectively,and they were relatively at weak position.Conclusion:Although the price of outsourcing service of manufacturer is higher, the approach can faster solve problem and ensure utilization rate. And the third-party services need be carefully identified because their uneven level and incomplete cover of industry supervision. Therefore, the combination, included of outsourcing service and training medical engineering team, and the relevantly formulating regime and improving standard about maintenance service can change the passive situation of maintenance of medical equipment.

Primary hospital; Medical device; Preventive maintenance; Third-party service; Analysis and countermeasure

Department of Medical Equipment, Qidong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Qidong 226200, China.

1672-8270(2017)11-0120-04

R197.3

A

10.3969/J.ISSN.1672-8270.2017.11.035

陈卫兵,男,(1977- ),本科学历,工程师。启东市中医院医疗器械科,从事医疗设备维修与管理工作。

①启东市中医院医疗器械科 江苏 启东 226200

China Medical Equipment,2017,14(11):120-123.

2017-05-08

猜你喜欢
医学工程维修服务基层医院
微生物检验在基层医院感染控制中的应用
腹腔镜下胃袖式切除术在基层医院的运用
侨胞任洪亮率团斩获全球医学工程创新大赛金奖等
对基层医院医疗保险管理工作的分析和思考
农机维修与保养之初探
铁路运输设备维修服务采购最高限价研究
铁路运输设备维修服务采购最高限价研究
医学工程在医院中的作用及创新建设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医疗仪器中的应用
医学装备部实行精细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