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信息集锦

2017-12-04 06:00
大众考古 2017年7期
关键词:阿房宫考古文物

考古信息集锦

穷物理

老人与年轻人作息矛盾有进化意义

美国杜克大学研究者观察了坦桑尼亚狩猎和采集族群哈扎人的夜间睡眠模式,发现所有参与者“都在熟睡”的时间只有18分钟,任何时刻总有约三分之一的人醒着或睡得很浅。人们的作息各不相同,老年人通常早睡早起,年轻人多半是“夜猫子”。研究者认为不同年龄的人作息的差别,加上衰老导致深度睡眠自然减少,足以使这个哈扎人群体时刻处于警醒状态,不需要特地安排人在夜间放哨。此前曾发现鸟类、老鼠等动物群体中存在这种现象,新研究是第一次在人类群体中观察到。(《中国科学报》 ,2017年7月18日)

现代马来自两个古老世系

人类约在6000年前开始在欧亚大草原上驯养马匹,即靠近现在的乌克兰和哈萨克斯坦西部地区,到18世纪马匹有了“身份证”——欧洲开始颁发详尽的“血统证书”,以便追溯马驹的父系以及其可能继承到的特性。维也纳兽医大学进化生物学家Barbara Wallner的团队利用现代DNA测序技术分析了这些古老但被认真保存的数据,以调查现代马的血统起源。结果显示,两大主要品种演化出了几乎所有的现代马:来自阿拉伯半岛的阿拉伯马和目前早已灭绝的来自欧亚大草原的土库曼马。(张章编译,中国社会科学网)

南部非洲早期人群的流动

近日在分子生物学与进化学学会年会上,有学者公布了15个古代非洲人的基因组,生活在非洲南部的人在几千年前从西部非洲人群脱离,并在随后进化出磨练其味蕾和保护他们不受烈日伤害的关键适应能力。约3000年前,可能来自今天坦桑尼亚的牧人广为扩散,并在最早的农民出现前几百年到达非洲南部。生活在坦桑尼亚南部的现代马拉维人可能是生活在非洲西部的农民而非当地狩猎—采集者的后代。同时,一个古代非洲牧人展示了来自更遥远的异域的影响力,其38%的DNA来自非洲以外的地方。(徐徐编译,科学网)

西瓜传入中国新考

传入中国的西瓜最初应由摩尼传教士从中亚花刺子模与撒马尔罕、布哈拉等西瓜盛产地带到漠北回纥故都,即蒙古高原哈喇和林西北一带,时间在公元763~840年间。天赞三年(924),辽太祖西征至此获得瓜种,在辽上京(今内蒙巴林左旗林东镇)一带传种,后为南宋与金人引种南下江南、河南、淮南等地。湖北恩施南宋西瓜碑称嘉熙四年(1240)“北游”带来回回瓜,有可能是南宋人出使蒙古所为,也应得自回纥故都一带。(程杰,《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4期)

知文明

早期陶器、煮粥、酿酒与社会复杂化的发展

在旧大陆,陶器的起源独立发生在两个地区:非洲撒哈拉沙漠南部和东亚地区。非洲最早的陶器与利用野生粟和高粱煮粥的生计方式有关。这种炊煮方式发展为酿造谷芽酒的传统,典型的酿酒器是鼓腹陶罐。在东亚地区,更新世晚期和全新世早期的陶器与利用水生动物和用野生植物煮粥有关。在中国,新石器早期小口鼓腹壶成为常见的器型,有些用来酿酒,说明此时利用谷物酿酒可能已是黄河及长江流域的普遍现象。新石器中期陶器分布可划为两大地区类型:东部地区器型复杂,以酒器居多,如鬶和高柄杯。西部地区仰韶文化的器型简单,代表性器物为尖底瓶。有些尖底瓶用来酿造谷芽酒,也是集体饮酒(咂酒)的容器。西部地区咂酒群饮代表了以集体为本位的文化传统,在仰韶文化之后消失。相反,东部地区使用高柄杯为饮器的饮酒方式强调以个人为本位的社会关系,后来成为注重社会等级关系的中国礼制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刘莉,《中原文物》2017年第2期)

拉丁美洲文明起源追溯至5000年前

传统观点认为拉丁美洲(乃至整个美洲)古文明起源于两大地区:一为中部美洲地区,一为安第斯山中部地区。中部美洲地区古文明曙光显现在奥尔梅克地区,兴起于公元前1500年左右。安第斯山中部地区古文明的源头在查文德万塔尔,兴起于公元前1000年。1994年以来,考古学家对秘鲁北部苏佩河谷地带卡拉尔古城开始调查发掘,揭示出了一个更古老文明的存在,其兴盛期为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前1800年。古城有数座大小金字塔式土墩,建有宫殿、神庙、宅地、市场、祭坛等等。古城设计有方,布局严谨,揭示了社会等级、国家权威、市政体系、宗教活动形态。(郝名玮,中国社会科学网)

埃及古墓中的古老“涂鸦”

华沙大学的研究小组近日对拉美西斯六世墓穴内的墙壁进行了三维记录,从墙上的“涂鸦”中寻找到了两千年前曾有人到此一游的痕迹。在帝王谷中,60座墓中至少有10座墓刻有古代参观者的名字和题记。大多数碑文被刻在岩石上或用红色颜料书写。其中最瞩目的碑文是亚历山大大帝东征埃及时所留下的。(Szymon Zdziebłowski,《波兰科学报》2017年6月21日)

阿房宫的选址与秦帝国的规划

传统观点认为阿房宫选址的原因是因为此地原有高地,利于在“因高就基”的基础上修建高大宏阔的建筑。近年来的考古研究发现,在营建阿房宫之前,这里不仅没有高地,反而存在着一个深1~2米左右、南北400米、东西在900米以上的较大池沼。我们以阿房宫北墙中部宽厚墙体的东西向中心为基点,向南进行了长距离的轴线探寻,发现阿房宫向南正对沣河的秦岭出山口——沣峪口,文献中“表南山之巅以为阙”的记述应信而有征。阿房宫存在一条南北向轴线,这条轴线继续向北延伸,恰好正对关中平原北部前沿的最高峰嵯峨山。进一步的测量显示,这条南北长79.3公里的嵯峨山—阿房宫—沣峪口秦朝宫轴线,西距汘河入渭的秦西门137公里,东距渭河入黄的秦东门135.6公里,近乎将关中平原一分为二。可见秦始皇首先应是在对关中平原进行大范围地址审择后才定阿房宫于此。这显示出的不仅是秦人有着我们所不知和被忽视的大地测量,而且秦始皇对统一国家有着我们难以想象的整体认识和规划。(刘瑞,《光明日报》2017年7月17日)

广西地区先秦至汉代考古学文化变迁

先秦时期,广西地区主要是西瓯、骆越的聚居地域,有着独特的文化传统,从战国时期开始受岭北楚、越系青铜文化影响而青铜文明快速发展。秦汉时期,广西考古学文化面貌受到楚文化、秦文化、汉文化的影响而发生重大变化,这与岭北越人的南迁、秦征岭南、汉武帝平定南越有直接关系。汉武帝统一岭南后,加大了对岭南的开发,北部湾地区成为当时面向海外的战略要地,开通了汉王朝对外交流与贸易的国门,而合浦、徐闻、日南则成为汉代海上丝绸之路始发的重要港口。(高崇文,《四川文物》2017年第1期)

读天下

2017年全国文物局长座谈会在安徽马鞍山召开

7月13~14日,2017年全国文物局长座谈会在马鞍山市召开。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对今年下半年的六项重点任务进行了安排部署:要全力做好迎接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的各项工作,认真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全面加强文物安全管理,完成全国文物安全状况大排查,持续推进文物法人违法专项整治,开展全国打击文物犯罪专项行动;继续推动国务院《指导意见》贯彻落实,督促各级地方政府切实履行文物保护主体责任;编制实施革命文物保护传承五年行动计划;推动文物市场活跃有序发展,出台《国家文物局关于鼓励和规范民间文物收藏活动的指导意见》;启动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推荐遴选,举办纪念中国首批世界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30周年系列活动,推介一批纪念建军90周年和抗战全面爆发80周年优秀展览。(文宣,国家文物局网站)

山东首个公众考古基地揭牌

山东首个公众考古基地在济南焦家遗址揭牌,今后将采取现场参观、模拟考古、设立公众论坛、推出考古科普丛书等多种形式,让公众考古基地成为集考古发掘、爱国主义教育、科学知识传播为一体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和教育基地。近两年的考古和研究表明,焦家遗址是距今5000年前后鲁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据新华社)

猜你喜欢
阿房宫考古文物
十大考古发现
考古出乎意料的几件事
我给文物当“医生”
文物的栖息之地
三星堆考古解谜
背黑锅的“纵火犯”
“考古”测一测
项羽并未火烧阿房宫?
文物失窃
文物掉包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