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病心脑血管病科应用无创呼吸机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分析

2017-12-04 02:13阎爱国
关键词:呼吸衰竭呼吸机研究组

阎爱国

(山东省淄博市中心医院干部病房,山东 淄博 255000)

老年病心脑血管病科应用无创呼吸机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分析

阎爱国

(山东省淄博市中心医院干部病房,山东 淄博 255000)

目的 观察老年病心脑血管病科应用无创呼吸机在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中的疗效,旨在于为该病的临床治疗方案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行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5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入无创呼吸机治疗,总结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呼吸频率、心率、血气分析指数、血氧饱和度等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治疗后均有所改善,且研究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96.0%VS76.0%)。结论 老年病心脑血管病科应用无创呼吸机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疗效确切,有助于提升临床疗效。

无创呼吸机;心力衰竭;呼吸衰竭;疗效

对于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治疗原则除了针对性药物控制外,利尿、强心、扩血管等短期血流动力学与药理学干预意义重大,以此改善心衰患者心脏生物学性质[1]。本次研究将其引入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中,旨在于为该病的临床治疗方案选择提供参考依据,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时间段选择2015年6月~2017年6月间笔者所在科室收治的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男38例,女12例,年龄50~80岁,平均年龄(70.2±4.3)岁,病程2~12年,平均病程(7.2±1.9)年;研究组组男35例,女15例,年龄50~80岁,平均年龄(69.5±4.8)岁,病程2~12年,平均病程(7.4±2.1)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即给予患者支气管扩张剂与维生素等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行抗生素、利尿剂、强心剂、平喘、支气管扩张剂、祛痰、抗感染等药物治疗,期间重视维持患者机体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无创呼吸机治疗,方法为:指导患者采取半卧位,将其头部抬高,与无创呼吸机作正确连接,以此供患者有效吸氧,期间根据患者脉搏氧饱和度作为评估标准,以此调整患者所吸入的氧流量与氧浓度。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例(n)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疗效差异

研究组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96.0%VS76.0%)(P<0.05),见表1。

2.2 两组治疗前后各指标差异

两组患者治疗前呼吸频率、心率、血气分析指数、血氧饱和度等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均有所改善,且研究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疗效差异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各指标差异(±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各指标差异(±s)

注:与治疗前相比,*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研究组(50)治疗前 31.3±2.1 105.1±9.5 7.3±2.1 82.8±4.3 6.9±0.9治疗后 26.4±1.8* 80.7±9.3* 7.4±2.2* 91.9±5.5* 6.1±0.9*治疗前 31.2±2.2 104.5±9.5 7.3±2.1 82.5±4.3 6.8±0.8治疗后 18.0±1.2*# 64.5±9.2*# 8.8±3.4*# 99.9±3.7*# 5.0±0.7*#对照组(50)

3 讨 论

心力衰竭即心衰,指的是一组因心脏收缩与舒张功能发生异常障碍后,无法有效将静脉回心血量予以排出,引起心脏静脉系统出现血液淤积,随着动脉系统血液逐渐灌注不足,最终导致心脏循环障碍症候群的发生。呼吸衰竭则是心力衰竭常见合并症,随着诸多因素导致肺通气、换气功能出现障碍,机体无法有效气体交换,进一步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与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症。随着近年来我国老龄化趋势严重,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而几乎所有的心血管疾病均有导致心力衰竭发生的可能性[2]。除此外,感染(如呼吸道感染)、心律失常(如心房颤动,阵发性心动过速)、心脏负荷加大、药物使用不当(如洋地黄中毒或不恰当的停用洋地黄)、活动或情绪不当(如激动、体力活动过度等)、其他疾病(肺栓塞、贫血、乳头肌功能不全等)均是导致患者心力衰竭的主要诱因[3]。呼吸衰竭是心力衰竭的主要合并症之一,若患者存在明显心力衰竭征象后,通常会合并出现呼吸衰竭表现。

无创呼吸机(CPAP)在临床中主要用于对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SAS)及相关疾病的治疗[5]。值得注意的是,此类疾病均伴有共同特点,即这可引起的机体血氧饱和度下降、交感神经张力增高、副交感神经张力下降、血液二氧化碳浓度升高、PH值降低以及胸内负压增高等,严重者可对机体各种重要脏器功能造成影响,其中以脑功能、心血管功能受害最为明显[6]。随着我国临床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CPAP实用功能不断完善,适应症也愈发增加,常被用于COPD、ARDS、一型呼吸衰竭、二型呼吸衰竭、手术后呼吸衰竭和慢支肺气肿等疾病的治疗。将其引入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中,CPAP发挥其体积小、重量轻,且具有持续气道正压(CPAP)、同步双水平气道正压(S-BIPAP)通气模式,自动跟踪病人的呼吸运动,与病人呼吸同步,提供预设的吸气压和呼气压,以此保证患者在围治疗期间氧气摄入量均衡、有效。从本次研究结果中可见,两组患者治疗前呼吸频率、心率、血气分析指数、血氧饱和度等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均有所改善,且研究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96.0%VS76.0%)(P<0.05)。由此提示,CPAP的介入有助于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并改善患者生命体征,意义重大。这与孙留涛[7]、徐晓飞[8]等人的研究报道一致。

综上所述,老年病心脑血管病科应用无创呼吸机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疗效确切,有助于提升临床疗效,改善患者呼吸频率、心率、血气分析指数、血氧饱和度等指标水平,具有较好临床应用与推广价值。当然,本次研究仍存在一定不足之处,如样本量与指标少等,但通过对相关资料检索显示,本次研究结果与其差异不大,故说明该研究仍存在较高可信度。建议临床进一步大样本、长时间、多指标研究阐述说明,为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治疗效果提供安全保障。

[1] 郭 亮,王 玮,孙 晋,等.无创呼吸机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呼吸困难40例临床观察[J]. 陕西医学杂志,2017,46(08):1030-1031.

[2] 张秀敏,武海燕,孙晓娟.无创呼吸机在ICU急性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治疗中的应用[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7,23(04):528-530.

[3] 彭 中,苏永强,彭 莉.无创呼吸机治疗急性心力衰竭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6,24(S1):27-29.

Ef fi cacy of noninvasive ventilator in the treatment of heart failure combined with respiratory failure in the elderly patients with 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YANAi-guo
(Cadre ward of central hospital of zibo city,Shandong province,Shandong Zibo 255000,China)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urative effect of the application of non-invasive ventilator in the treatment of heart failure combined with respiratory failure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cardio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the disease. Methods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 and respiratory failure in 100 case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of 50 routine drug treatment, study group of 50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based on the addition of noninvasive ventilator, summariz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s Two groups of patients before treatment, respiratory rate, heart rate, blood gas analysis index, oxygen saturation level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fter treatment were improved, and the study group was obviously bett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the study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total effective rat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96.0%VS76.0%).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non-invasive ventilator in the treatment of heart failure combined with respiratory failure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is effective and helpful to improve the clinical efficacy.

Noninvasive ventilator;Heart failure;Respiratory failure;Curative effect

R542.2

A

ISSN.2095-6681.2017.25.13.02

本文编辑:李 豆

猜你喜欢
呼吸衰竭呼吸机研究组
PB840呼吸机维修技巧与实例
全生命周期下呼吸机质量控制
呼吸机日常养护结合护理干预对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浅析无创呼吸机治疗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观察
综合护理在新生儿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立体几何单元测试题
支气管镜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老年慢阻肺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研究
呼吸湿化治疗仪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致呼吸衰竭序贯通气中的应用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一)本刊试题研究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