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康芬大楼与新加坡组屋

2017-12-04 11:36叶孝忠
环球时报 2017-12-04
关键词:楼房建筑师大楼

本报特约记者 叶孝忠

莫斯科红场带有刺激性的美感,会轻易挑起旅人的心思。色彩斑斓洋葱拱顶的教堂,不费吹灰之力成了城市的代言人。我每次经过它们,都没进去,辜负了作为一个旅行者的责任。我总想为旅程设计留白,可能下次还会再来,但人生的下次有时是遥遥无期的,那时候的我,真的不想进入教堂。人生还有更惊心动魄和令人惋惜的错过。

然而在收集旅行材料时,无意中让我发现了莫斯科一个有趣的地方。这栋位于市中心美国大使馆附近的纳康芬大楼(Narkomfin),原来曾经名噪一时,现在已经颓败得不成样子,近似危楼。

不少建筑师和历史学家呼吁,应该好好保护这栋大楼,它通过超前的空间设计,解放了人们原有的生活模式,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乌托邦建筑之一。

1917年,俄国大革命之后,大批农民涌入莫斯科,为了解决住房问题和提倡全新的生活模式,苏联政府委派建筑师创造出符合新时代的住所。楼房内除了设有居住单元之外,还布置了不少公共空间,比如餐厅、厨房、托儿所、洗衣房和图书馆等,让人们能在一栋楼房内完成所有生活琐事,也能安顿好大量流离失所的人口,这种集体生活的经验在当时前所未有。

纳康芬大楼不算是常规的旅游景点,甚至看起来平淡无奇,但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些被岁月淘洗的丰功伟绩,今天的人自然无法轻易解读。人在时间洪流里,永远是被挫败的,眼界狭隘的只看见自己的脚趾头,以为那就是世界的模样。如果你愿意换上80多年前的眼睛,再想象一下,它的横空出世,曾经带给世人那么多的哗然。

据说这栋楼房深刻影响了建筑大师柯布西耶,进而设计出马赛公寓,并提出:住房是居住的机器。我们现在习以为常的新加坡组屋,也许就发源于此。▲

猜你喜欢
楼房建筑师大楼
楼房
小小建筑师
未来已来8
逃跑的楼房
楼房魔方
猴子建筑师
梦想成真之建筑师
大楼
一个建筑师的独白
省电大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