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诗》:详略背后的章法考量(下)

2017-12-04 00:35王佑军
新作文·初中版 2017年11期
关键词:木兰诗天子爱美

王佑军

大凡读书,读懂了才能悟透,悟透了才会运用。回答一下开篇提出的问题,诗作(或者文章)详略何以得当?第一,略写的部分主要是为了保证情节的完整性,如《木兰诗》中,如果没有“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这一句,从出征直接到凯旋,故事就不完整了;第二,详略的安排一定是为表现主题服务的,详写的部分一定是作者想要反复强化、渲染,想要提醒读者注意的地方,一切不为主题服务的详写都是败笔,都是要删斫的赘余。所以,略写要的是高度的概括与凝练,能一笔带过的绝不用两句,而详写要的则是极尽铺陈渲染之能事。这一点,在后文的木兰辞封和木兰回家这两段就可以得到印证。

假如《木兰诗》如许多人所误读的那样,写出了一个女英雄的形象。那么,在英雄凯旋之后,为什么要花那么大的笔墨(24句)写木兰辞封和木兰回家这两段呢?

先看木兰辞封这一段:“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天子为什么能够端坐明堂?这是将士们出生入死、保家卫国的结果啊!再看后面:“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并不是要体现天子多么体恤将士,而是要表现木兰的功劳之大,以至于“策勋”来了一道又一道,是为后面张本。“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故事发生了逆转,没有朝着“建功立业”“功成名就”“实至名归”的方向发展,她只想回家!为什么?这只能从这首诗所要表现的主题去思考。如前所述,因为诗作所要表现的是一个有责任担当和家国情怀的平凡女子,对于一个英雄来说,在家国危难之际能够挺身而出,担当重任是很难得的,但是在功成名就之时选择功成身退就是更难得的品质了。这说明,诗中的木兰超越了一般英雄的人生理想,甚至也没有辛弃疾“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的“志趣”,那么,她的人生理想是什么?很简单,就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与情怀。这里详写木兰功劳之大,天子赏赐之重,就是要和后面的“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形成强烈的对比,来强化这个主题。如果再从女儿情态的角度来读,一个集智慧、勇敢与美貌于一身,在高官与厚禄面前能够低调转身、回归自我、归于平凡的女子,那该是多么的令人敬仰,令人喜爱啊!至于有的人把木兰辞封解读为“唯恐泄露了女儿身,引天子震怒”和“愿意回归故里,孝敬爹娘”,那就太浅陋了。

再说回归故里这一段。诗中接连写了家庭成员的表现:“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这些虽然是木兰回家必然会发生的情景,当然也展现了家里人对凯旋英雄的热情欢迎,但是诗中不厌其烦地对家庭成员一一描述,一定有它想要强调的东西。我们还是到文本中去找找,爷娘“相扶将”这是多么温馨和谐的场景啊!十年了,经历了战乱,他们还活着,相互搀扶着过着幸福的晚年;阿姊“理红妆”,历经战乱,姐姐还保持着她爱美的习性;小弟“磨刀霍霍”,说明小弟业已成人,并承担着家里的重任,历经战乱,家里还有猪羊——这不仅是一派欢迎英雄回归的场景,更是一幅乡村幸福安宁生活的图景啊!木兰在家国危难之时挺身而出,出生入死,不就是为了父母安康、亲人平安、家园犹在吗?如此,我们明白了,这里的详写还是为了表现木兰的人生理想(其实也是作者的人生理想)。

接着写“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和前面写木兰选择回归故里是一个意思,就是要再次强化木兰居功至伟却要回归平凡的人生理想。要知道,对于一个英雄来说,这种彻底的放弃与回归是不容易的;再看诗中连写“开我”“坐我”“脱我”“著我”四个动词,是那么的连贯,那么的轻松,那么的干脆,那么的自然,没有一丝的做作,没有一丝的矫情,甚至也没有一丝的犹豫,更没有后悔。因为,木兰的初心只是保家卫国,并不是功成名就。这样分析以后,我们就能够更加确切地印证这篇诗作的主题了。也能够更加深切地认识到,一切的详写都是为强化主题服务的。

再探讨后面的两个细节。第一个细节,“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这当然是描写“女儿情态”了,可是,我们读到这里怎么就觉得是那样的美!因为这是一个英雄的爱美之心,一个了不起的英雄人物表现出来的小女子情态。如果你细读文本,你还会发现,在这一个段落中,写了两个女子的爱美情态,一个是写木兰的姐姐“当户理红妆”,一个是木兰的“当窗理云鬓”,同样是写女子的打扮,同样是表现女子的爱美之情,为什么前者没有给我们带来美感,后者却让我们美得心醉呢?第二个细节,诗作在完整的叙事之后,突然来了一个绝妙的比喻:“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有人说,作为全诗的结尾,显得别具一格,豪迈有力,语气中充满了对木兰这位女英雄的赞美和歌颂。我认为这还是概念化的解读,我们还是回到文本中去细读。你看,木兰换回女装,伙伴“皆惊忙”,惊忙之后免不了会问:“你怎么是个女子?”“你是怎么做到的?”“我们咋一点都不知道呢?”此时的木兰该怎么说呢?木兰是一个聪慧机敏的少女,她此时回归了女儿身,她不能直接说,她也不好说得太细,于是她打了一个比方。所以,我的观点是,这个比喻是木兰的回答。像这样理解,在全诗的文理、文气上是贯通的;而且,在字里行间也还能找到蛛丝马迹,你看最后一句“安能辨我是雄雌”,这个“我”字就显露出了说话人的身份;这个回答是委婉的、含蓄的,而且你仍然能够感受到话里的智慧、豪放和自豪,这里边的情感内蕴也符合木兰的身份、经历和此刻的处境。分析这么多,目的并不在于“考据”这句话是谁说的,而是要强调本文的观点,那就是说,木兰的这句话,再一次说出了这篇诗作想要表达的主题:在家有危难,国之危亡时刻,每个人都要有家国之情怀、匹夫之担当!第一个细节想要告诉我们的是:在这个担当面前,不分长幼;第二个细节告诉我们:在这个担当面前,不分男女。

所以,这篇诗歌并不是要表现一个“女英雄”的形象,也并不是想要表现“巾帼不让须眉”“谁说女子不如男”,诗中没有刻意要比较男女强弱、阴盛阳衰,你若带着这种误读走进诗篇,你根本找不到详略的理由,也体会不到文本的精妙。在许多的戏曲、话剧和电影中,都存在着这种误读惯性。经典之所以成其为经典,自有它更高的立意。在讀懂了它的立意之后,再去回味其章法布局,真的是美不胜收啊!endprint

猜你喜欢
木兰诗天子爱美
莫嚣张
爱美也需适度而为
“立天子以为天下”——周代“立君为民”学说的现代性观照
从儒家思想“礼”的角度看曹操奉迎天子及其政治影响
无字碑随想
尊重学生自我体验的课程设计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木兰诗》中的亲情解读
没有忘记爱美
什么也不能阻挡我们爱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