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辙与《服茯苓赋》

2017-12-04 17:13刘心悦
饮食与健康·下旬刊 2017年11期
关键词:心志宁心安神魂魄

刘心悦

苏辙为北宋著名文学家,不但在文坛上享有盛名,在用中药养生方面也颇有造诣。

据说苏辙由于体质因素,少时多病,加之少年、青年时期为考科举苦读,虽然学业优异,但健康状况欠佳。32岁那年,苏辙在调养治病过程中接触到茯苓,食用一年旧疾竟愈,此后,他便研究药物养生。

苏辙认为,茯苓乃补肾脾之养生珍品,可“解急难于俄顷,破奇邪于邂逅”,遂创作《服茯苓赋》。序言中写道“余少而多病,夏则脾不胜食,秋则肺不胜寒”“平居良药,殆不复能愈”。茯苓“春而荣,夏而茂,憔悴乎风霜之前,摧折乎冰雪之后。阅寒暑以同化,委粪壤而兼朽。滋固百草之微细,与众木之凡陋……若夫南涧之松,拔地千尺,皮厚犀兕,心坚铁石,须发不改,苍然独立,流膏液于黄泉,乘阴阳而固结,象鸟兽之蹲伏,类黾鼋之闭蛰,外黝黑以鳞皴,中结白而纯密……故能安魂魄而定心志,却五味而谷粒。追赤松于上古,以百岁为一息……”“服茯苓可以固形养气,延年而却老者,若久服则能安魂魄而定心志,颜如处子,绿发方目;神止气定,浮游自得。然后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辩,以游乎无穷”。可见诗人对茯苓的喜爱和重视。

茯苓有块状、球形等形状,大小不一,表皮淡灰棕色或黑褐色,内部白色稍带粉红。味甘、淡,性平,有渗湿利水、健脾和胃、宁心安神之功效,临床上可以用来治疗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飲咳逆、呕吐、脾虚食少、泄泻、心悸不安、失眠健忘等病症。因入药部位不同,白茯苓为菌核内部的白色部分,赤茯苓为皮层下的赤色部分,治疗病症的重点也有所区别。

白茯苓渗湿利水、健脾和胃、宁心安神,常用治心脾两虚,气血不足之心悸、失眠、健忘,多与黄芪、当归、远志同用。因其味甘而淡,甘则能补,淡则能渗,药性平和,既可祛邪,又可扶正,利水而不伤正气,实为利水消肿主要药,可用治寒热虚实、各种水肿。治疗水湿内停所致之水肿、小便不利,常将白茯苓与泽泻、猪苓、白术、桂枝等同用。而赤茯苓,具有行水、利湿热、破结血的功效,专除湿热,治小便不利效果好。endprint

猜你喜欢
心志宁心安神魂魄
郭永怀 不忘初心志报国 留取丹心照长空
劳动砺心志,感恩促成长
五味子类药比较
夜 居
夜 居
心中无鬼安魂魄 脚下有根正影身
针刺“宁心安神”抗焦虑的肾上腺NPR—A机理探讨
我家秘方
柔笔飞扬书心志——书法家李洪亮侧记
“齐满人之心志,逐共和之权益”——民国前期满族同进会及其权利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