浑河写意

2017-12-05 19:56王本道
海燕 2017年11期
关键词:浑南浑河文友

□王本道

浑河写意

□王本道

春和景明,乱花迷眼的四月天里,应《芒种》主编张启智先生之邀,众多文友相聚省城沈阳,乘车沿波光潋滟的浑河依水而行,直至其源头——辽吉交界处的清源湾甸子镇滚马岭。开怀畅饮源头之水后,又从淙淙“源泉”返回浑河腹地,在“一河两岸”之城沈阳的几条主要街巷及沿河的西峡谷、沈水湾、长白岛森林公园等处徜徉留连。短短两天的行程,无论是在南岸还是北岸极目远眺,都是木叶纷披,杂花生树,波光水影倒映着层楼嵯峨,大道通衢,常有三五游人从身旁款款而行,喁喁细语,温婉缠绵。流水潺潺的浑河,让沈阳成为了一座既有悠悠古韵又具现代气息的城市,其夹岸风光让我神思飞越,美不胜收,竟陡生出“近乡情怯”之感,心中暗忖,这些年来,她该是经历了怎样的挣扎和阵痛,才完成了这靓丽的转身呢?

历史是衡量一座城市文明底蕴的核心筹码。提起沈阳,很容易让人首先想到早在7200年前在此繁衍生息的“新乐人”,想到这里曾经是清王朝的“龙兴重地”和其创建初期清太祖努尔哈赤、清太宗皇太极两代帝王的都城,想到遗留至今的名胜古迹:新乐遗址、盛京宫阙(沈阳故宫)、清皇陵关外三陵中的福陵和昭陵,还有民国“二张”时代兴建的“大帅府”。据史料记载,清王朝及“二张”时代,沈阳人口有70万,城里有外国领事馆16家,外国侨民3万人,在北平、上海、天津之后位列中国第四大城市。这里有着当时中国在校生最多的东北大学,梁思成、林徽因曾在此任课,并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建筑学系……

新中国成立以后,沈阳成为名副其实的东北中心,当年这里集中了共和国百分之五十的工业项目,如今建在沈阳铁西区的中国工业博物馆,不仅是中国工业发展史的展示,同时也佐证着当年沈阳赢得共和国“装备部”和“工业长子”的美誉属实至名归。

翻阅浩如烟海的典籍,总会让人发出感慨:凡水源充沛之地,往往沉积着历代先人的智慧,蕴涵着前人丰厚的人文精神。水是生命的源泉,文明之花有赖于水的滋养。千百年来,中国坊间就有“钟灵毓秀”、“人杰地灵”之说,环境与人总是相互影响,相得益彰。诚如《盛京通志》中所言:“盛京沧海朝宗,白山拱峙。浑河绕其西南,混同环其西北。缔造鸿规,实基于此。”作为沈阳的母亲河,浑河以水的柔情承载着7200年前人类居住的历史,她古称沈水、小辽水,《吕氏春秋·有史览》中曾有“小辽水”的记载,在浑河流域沿线发现过大量燕、汉、唐等朝代文物史迹遗存。辽初太祖耶律阿保机在候城旧址上建立一座新城,称之沈州。若是将浑河比作一条项链戴在沈阳的脖颈之上,毋宁说她是一首优美的婉约词,镶嵌在沈城的大地上。说她是一首词,是因为浑河的河道有宽有窄,更像词参差的格律而不像诗那样呆板。泱泱浑河水,不仅把两岸挺秀的林木,葳蕤的花䓍倒映其中,更把沈阳的历史流动成一幅斑斓的画卷,泛舟浑河,抑或是在岸边徜徉,你便成为了画中之人。

人是城市的创造者,城市的每一个角落,都是人类智慧的凝聚,都是物化了的一种文化符号。世间每一条河都有两岸,然而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之中,按史志说法,沈阳“位于辽河平原中部,浑河北岸”,对其南岸却只字未提。由于历史的原因,浑南地区在较长时间里似乎属于农耕时代的荒野田园。直到1993年,为满足沈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发展需要,经国务院批准,在浑河南岸开发建设10平方公里的浑南产业区,拉开了浑南开发建设的序幕。进入新世纪,浑南新区建设开始提速进入全面发展阶段。2014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正式成立浑南区,2015年11月,市委、市政府搬迁至浑南新城。经过二十多年的开发建设,这里初步发展成一座外向型、多功能、现代化的新城区,形成了现有的空间格局和功能定位。我们没能亲历浑南新区当年的田埂怎样变成了通衢大道,也没能看到层楼怎样在荒滩绿野上崛起的火热场面,更没有听到过当年荒滩绿野之上莺飞草长时的喧闹,但是采风期间,文友们在长白岛湿地公园一株株盛开着的海棠面前,在全长3.3公里拥有40片足球场的“沈阳哥德杯世界足球公园”,在“沈阳足球之都博物馆”这些具有国际水平的公益设施面前,已经深深感悟到二十多年来这片热土的沧海巨变。

毋庸讳言,对于一个有着七千多年人类居住史和2300年城建史,且长期以工业为主导产业的城市而言,在当今改革进入“深水区”的社会转型期,如何既要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又要建设一个生态城区,无疑是一个两难的命题。时序进入新世纪之初,沈城众多老的国有企业,在改革的阵痛之中,面临关闭和转型的困境,大批职工下岗失业,需自寻出路。当时辽宁人民艺术剧院创作演出的话剧《父亲》和《矸子山上的男人女人》集中表现了这样的主题。两部话剧都取材了沈阳铁西老工业区,以艺术的真实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真实,展示出社会转型期老工业地区工人阶级坚韧、勤劳、朴实、互助的高尚品质。此后又经过了近二十年的艰苦奋斗,作为“一河两岸”的沈阳,终于走出低谷,浴火重生,国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市委、市政府特别注重加大民生投入力度,努力建设幸福沈阳,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人民群众。去年,重点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达到85%,全市在联合国中国城市人类发展指数排名中居第四位。时下在外部环境依然严峻复杂,世界经济处于长周期衰退之中,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的形势下,浑河两岸发生如此令世人瞩目的变化,靠的就是老工业地区广大干部群众那种锲而不舍,不达不休,艰苦卓绝的奋斗精神。

今年年初以来,根据沈阳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通过的决议,市政府及相关部门为了进一步落实“幸福沈阳,共同缔造”的发展思路,制订了“一河两岸”近期建设规划,综合提升的规划范围为东四环至西四环,全长约五十公里,并向南北延伸1~2公里,占地132平方公里。重点围绕“构建交通体系、改善生态环境、完善两岸功能、打造核心景观四条主线”,其中包括加强两岸交通连接,提升综合承载能力;建设城市滨水生态区;建设城市精品景观带等。有了这样一个翔实具体,操作性极强的规划,加上与之配套的资金保证,可以预期,“一河两岸”一定会有着花团锦簇的未来。

采风期间,文友们文思泉涌,感慨良多。以往的文友聚会,餐桌上总是少不得酒的,本次活动热情的主人同样备齐了佳肴美酒,然而对于酒却极少有人去开启。桌上桌下乃至行程之中,大家侃侃而谈的大多是这座城市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对此间所见所闻早已陶醉其中,“酒未醉人人自醉”了。“一河两岸”的创意和规划设计,意在做活做足水的文章,这无异将为这座城市输入新的生机与活力。“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这是一部质朴坦诚的历史之作,既是先贤留下的传统,又是今人的感受和领悟——华夏文明的形成发展乃至薪火相传,都与水有着密切的关联。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酒店十楼自助餐厅里,文友们议论正酣。凭窗远晀,此时的浑河两岸如同施了魔法般,华光四射,每座建筑物都亮出了自己的身躯,绽放着诱人的魅力,倒映着两岸的灯光,一湾河水被装扮成了天上的彩虹。此时,我又想起近年来沈水湾公园举行的“浑河之夏”音乐会,想起“哥德杯”、“和平杯”世界青少年足球赛,想起众多的骑行爱好者们在浑河两岸那雁阵似的车队……啊!真的想变成浑河的一朵浪花,欢呼雀跃,且歌且舞,为两岸人民祈福。

责任编辑 王都

猜你喜欢
浑南浑河文友
浑河各河段水质随季节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研究
平南采风暨平南文友会大安分会成立
流域尺度的浑河水污染防治环境经济政策
“文学群”里乐夕阳
基于随机森林的浑河沈阳段水质评价
“低头一族”制造车祸,婚姻交易引发无辜杀戮
二月的印象
浑南电厂洪水影响评价分析
沈阳浑南现代有轨电车乘客信息系统
沈阳浑南新区现代有轨电车现场交流会顺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