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失智老人居家照顾者照护技能培训效果研究

2017-12-05 12:26江长缨臧苇萍施秀华
护理学报 2017年16期
关键词:居家问卷护士

江长缨,臧苇萍,卫 锋,施秀华

(上海市浦东新区南码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护理部,上海200125)

【社区护理】

社区失智老人居家照顾者照护技能培训效果研究

江长缨,臧苇萍,卫 锋,施秀华

(上海市浦东新区南码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护理部,上海200125)

目的 探讨对社区失智老人居家照顾者实施照护技能培训的效果。方法 通过调查上海市某社区失智老人居家照顾者照护技能现状及需求,并基于循证医学与专家论证,制定“失智老人居家照顾者照护技能培训方案”。选取失智老人居家照顾者39名,按照“失智老人居家照顾者照护技能培训方案”实施为期3个月的培训。采用自行设计的失智老人居家照顾者照护技能调查问卷、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简表进行干预前后评估。结果 干预后居家照顾者照护技能得分、生活质量得分均明显高于干预前((t=10.710,t=7.778),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规范化的照护技能培训,可以有效提高社区失智老人居家照顾者照护技能,提升照顾者的生活质量。

失智症;居家照顾者;入户培训;照护技能

失智症(dementia)即痴呆症,目前并无有效的治愈方法。而绝大部分失智老人生活在家中,超过80%的照顾者是失智老人的配偶、子女、朋友等不收取任何酬劳的非正式照顾者,失智症照护知识和技能严重不足,照护质量不佳。目前,对失智老人照顾者的研究以横断面调查研究为主,关于照顾者的照护技能干预效果的研究则相对较少。因此,本研究对社区失智老人居家照顾者采用入户的方式,实施一对一照护技能培训,以期提高照顾者的照护技能。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6年3—10月,采用非概率性抽样法,对上海市某社区80名失智老人居家照顾者进行问卷调查。纳入标准:(1)经临床精神科医生确诊或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 (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1]测试结果为失智的老年患者的家庭成员或主要亲属;(2)作为主要照顾者,照顾时间≥1个月,每周照顾时间≥5 d;(3)年满18周岁,不收取酬劳者。排除标准:(1)照顾者自身患有认知障碍性疾病;(2)拒绝参与本研究者。选取39名失智老人居家照顾者,基本情况:照顾者男13名,女26名;年龄(66.54±12.97)岁;退休 29名,在岗 10名;照顾时间(49.54±31.89)个月;失智老人男14例,女25例;患病时间(4.72±3.78)年;患病程度轻度 20例,中度16例,重度3例。

1.2 研究方法

1.2.1 制定课程培训方案 研究者在查阅大量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社区失智老人居家照顾者需求,形成本研究“社区失智老人居家照顾者照护技能培训方案(初稿)”及“失智症照顾者手册(初稿)”,经5名精神科及老年科护理领域专家论证后修改形成定稿。(1)培训方式:采用培训者培训模式对课题组成员、研究对象进行培训。(2)培训内容:①课题组成员课程培训:内容包括家庭访视的方法和技巧;失智症护理;失智症康复训练;照顾者自我照顾及社区资源支持;日常生活照顾实践指导等。②研究对象课程培训:内容包括失智症相关知识;日常生活照护技能(饮食、排泄、洗澡及穿衣、睡眠与休息);异常行为预防与应对;跌倒、走失、噎食、误食等意外事件防范;定向力、记忆力训练;照顾者自我照顾指导;社区医疗资源的利用等。

1.2.2 实施课程培训方案 (1)组建导师队伍:邀请5名市级失智症护理及老年护理领域专家组成培训导师队伍。(2)培训课题组成员:由培训导师根据“社区失智老人居家照顾者照护技能培训方案”中“社区护士培训教案”课程内容对课题组成员进行培训。每次4 h,共计5次。以专题讲座的形式讲授,课程采用体验式学习法,以情景模拟体验、案例分析分享,小组讨论交流等多种方式学习归纳整合,同时由授课专家对培训护士进行理论及实践操作考核,保证达到最佳的实践应用效果。(3)培训研究对象:由课题组成员根据 “社区失智老人居家照顾者照护技能培训方案”中“社区失智老人居家照顾者培训教案”课程内容对照顾者进行培训。课程采用入户的方式,一对一上门进行照护知识、技能培训和指导,课程内容根据照顾者实际需求情况进行个体化调整,注重理论学习与照护实践的联系。每名成员负责3~4名照顾者的培训工作,每周1次,每次1.5~2.0 h,合计4次。期间,发放“失智症照顾者手册”及预防失智老人走失的“黄手环”。课程培训结束后每周1次电话随访,第2个月开始每2周1次电话随访,连续指导直至干预3个月结束,期间可根据照顾者需求情况提供上门指导。

1.3 研究工具

1.3.1 失智老人居家照顾者照护能力调查问卷 由研究者自行设计完成,包含失智症相关知识、日常居家照护技能、康复训练技能、照顾者自我压力缓解技能等4个维度,共42题,均为是非判断题,答对得1分,答错或选“不知道”不计分。采用得分率[(实际得分/可能的最高得分)*100%]对各维度的得分进行换算比较。该问卷请5名专家进行内容效度评定,问卷的内容效度指数 (content validity index,CVI)为0.905,问卷信度 Cronbach α 为 0.880。

1.3.2 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简表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Quality of Life BREF,WHOQOL-BREF)本表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量表(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Quality of Life 100,WHOQOL-100)[2]简化而来,由躯体健康、心理功能、社会关系和环境4个领域及2个询问个体关于自身生活质量和自身健康状况主观感受的独立条目,共26个条目组成,采用1~5分评分,部分条目反向记分。得分按[(原来得分-4)*(100/16)]转化为百分制,与 WHOQOL-100量表具有可比性和等价性,得分越高,生活质量越好[3]。本次调查该量表Cronbach α为0.900。

1.4 资料收集 所有研究对象均知情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并报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研究者于干预前后对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问卷由研究者发放,采用统一指导语,保持客观公平,确保问卷的质量。调查对象自己填写,如对问卷内容理解困难,由研究者讲解并协助其完成,所有问卷当场回收并检查,如有遗漏项,当场补齐。本次研究干预前后各发放调查问卷39份,前后各回收39份,回收率100%,有效率100%。

1.5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实行资料双人核对录入,采用SPSS 22.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配对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照顾者干预前后照护技能得分比较 干预后照顾者照护技能得分明显高于干预前 (t=10.71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 39名照顾者干预前后照护技能得分比较(X±S,分)

2.2 照顾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得分比较 干预后照顾者生活质量得分明显高于干预前(t=7.7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详见表2。

表2 39名照顾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得分比较(X±S,分)

3 讨论

3.1 规范化的照护技能培训,能够提高社区失智老人居家照顾者的照护技能 本研究结果显示,对社区失智老人居家照顾者实施照护技能培训,其照护技能问卷总评分及各个维度得分均有明显提高,规范化的照护技能培训能够显著提升失智老人居家照顾者的照护能力。本次研究所设计的照护技能培训方案,内容涵盖最新且更为实用的实践性照护方法指导,如失智老人配合程度更高的“手把手”喂食法,能够缓解失智老人情绪紧张的“老照片”“老故事”主人翁式讲述法,能够较快稳定失智老人激动情绪的“老熟人”法等。另外,社区护士深入失智症家庭,根据每个家庭的不同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护理指导,亲自示范照护技能及紧急处置方法,如卧床患者的翻身技巧及擦浴方法,轮椅的正确使用,噎食的紧急处理等,让照顾者在做中学,确保能够掌握和使用。韩静等[4]的研究指出,提高照顾者应对能力,能够有效提高照顾者的成就感,增加积极体验。而对照顾者进行防跌倒等知识培训能够提高失智老人的居家安全,减少并发症的发生[5]。失智症照顾者通过接受社区护士为其进行的一对一照护技能培训,其自身照护知识及技能得到提升和强化,同时他们所提供的照护活动也得到了质量提升,从而使失智老人能够得到更好的照护。

3.2 规范化的照护技能培训,能够提升社区失智老人居家照顾者的生活质量 本研究发现,接受照护技能培训后,失智老人居家照顾者的生活质量总分及各个维度得分均有明显提高,规范化的照护技能培训能够提高失智老人居家照顾者的生活质量。社区护士根据不同失智症患者家庭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给予照护技能培训和护理指导,提高了照顾者对“失智症”的认知,照护应对能力也有效提升,同时提高了照顾者的照护信心,主观性负荷减轻,照顾者的生理领域获得提高。与以往研究[6]相似,在本次研究的前期调查中,发现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很多照顾者不愿意将家中有失智老人的事实公开,甚至出现逃避或拒绝社交的情况;也有部分在独自承担照顾任务的照顾者,调查发现他们的家庭及社会支持非常不足,这些问题都影响了照顾者的生活质量。本研究的干预过程中,社区护士不仅对照顾者实施失智症疾病知识、失智老人特殊精神行为问题照护策略等技能培训,解决他们的照护问题,同时在连续入户式的接触中,社区护士获得照顾者的充分信任,以此为基础,照顾者能够将照顾需求、情感及社交等需求真实地传达给社区护士,社区护士不但解决了照顾者的实际照护问题,还让照顾者得到充分的情感释放,给其提供了良好的情感支持,缓解了负性情绪,减轻了心理压力。另外,社区护士为照顾者提供了一定的社区资源支持,根据照顾者需求,为其联系所在街道的日间照护、老人助餐、义工助老等服务,满足了照顾者心理、社交及环境等领域的需求,提高了他们的生活质量。

3.3 在社区推广实施照顾者照护技能培训方案尚需解决的问题 我国的失智症社区护理服务支持资源和系统尚不完善[7],目前多仍旧依照精神疾病护理常规进行,社区护士失智症护理管理能力欠缺[8]。本研究显示,社区护士通过接受失智症管理培训,其失智症护理管理水平明显提高,能够准确熟练地对照顾者实施入户照护技能培训,获得了照顾者的认可和好评,有效提升了照顾者的照护能力;社区护士的自我价值感也得到体现,从而提高了社区护士参与失智症社区护理服务的工作热情。本研究实施中同时也发现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1)因社区医疗机构床位、医护人员及居家养老护理员等资源十分有限,往往存在“一床难求”、“养老护理员难求”的问题,无法满足社区失智老人的住院或居家照护需求;(2)本次研究在调查走访中发现,已投入使用的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如“日间照护中心”、“养老院”等服务场所的养老护理员人员配备相对较为缺乏,失智症照护水平低[9],无法对伴有瘫痪、残疾及异常行为的失智老人提供照护服务;(3)本研究虽干预效果显著,但仅针对部分失智老人居家照顾者,人群相对较小,需要进一步的大样本研究。该培训方案的推广应用,需要政府、社会的进一步经济和政策等支持,建议政府建立健全失智症社区卫生服务系统以及不同服务部门之间的密切联系整合和系统整合,加快推进长期照护政策,增加养老护理员数量,加快实施养老护理员岗位培训,以解决失智症家庭的照护问题,满足照顾需求。

[1]李 格,沈渔邨,陈昌惠,等.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在不同人群中的试测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89,3(4):148-151.

[2]The WHOQOL Group.Development of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QOL-BREF Quality of Life Assessment[J].Psychol Med,1998,28(3):551-558.

[3]郝元涛,方积乾,Power M J,等.WHO生存质量评估简表的等价性评价[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6,20(2):71-75.DOI:10.3321/j.issn:1000-6729.2006.02.001.

[4]韩 静,郭桂芳,邓宝凤,等.临床照顾者应对痴呆患者精神行为症状的心理体验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6,51(10):1174-1179.DOI:10.3761/j.issn.0254-1769.2016.10.005.

[5]谭晓雪,招丽温,林春洁,等.家庭护理干预对晚期老年痴呆患者家居安全及并发症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10,25(5):75-77.DOI:10.3870/hlxzz.2010.05.075.

[6]乔雨晨,常 红,孟 茜.痴呆患者照顾者需求的质性研究[J]. 解放军护理杂 志,2016,33(3):19-22.DOI:10.3969/j.issn.1008-9993.2016.03.005.

[7]Wang J,Xiao L D,He G P,et al.Family Caregiver Challenges in Dementia Care in a Country with Undeveloped Dementia Services[J].J Adv Nurs,2014,70(6):1369-1380.DOI:10.1111/jan.12299.

[8]章 莹,付 伟.“治未病”理念下杭州市社区护士对老年痴呆症健康教育能力的调查[J].护理学报,2013,20(12A):11-14.

[9]丁薇佳,张彩华.老年痴呆症患者生活干预者认知现状的调查及干预对策[J].护理学报,2015,22(20):44-46.DOI:10.16460/j.issnl008-9969.2015.20.044.

[本文编辑:江 霞]

Effects of Caregiving Training for Family Caregivers of Senile Dementia Patients in Community

JIANG Chang-ying,ZANG Wei-ping,WEI Feng,SHI Xiu-hua
(Dept.of Nursing Administration,South-dock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Pudong New Area,Shanghai 200125,China)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caregiving training for family caregivers of senile dementia patients in community.Methods Eighty family caregivers of senile dementia patients were investigated about their caregiving competence and care demands, then a training program for family caregivers of senile dementia patients was completed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evidence-based medicine and experts’ consultation.Seventy-eight family caregivers of senile dementia patients in community were randomly assigned into interven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with 39 cases in each group.Caregivers in control group

routine community management,and those in intervention group were trained with the training program.Family caregivers’ outcome was measured by a self-designed caregiving competence questionnaire and WHOQOL-BREF.Results After the intervention,the score of caregiving competence in interven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t=10.710,P<0.01)and the score of WHOQOL-BREF also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t=7.778,P<0.01).Conclusion Standardized training improves caregiving competence of family caregivers of dementia patients and improves their quality of life.

dementia;family caregiver;home training;caregiving competence

R471

A

10.16460/j.issn1008-9969.2017.16.071

2017-01-20

上海市浦东新区科技发展基金(PKJ2015-Y58)

江长缨(1965-),女,上海人,本科学历,副主任护师,护理部主任。

臧苇萍(1967-),女,上海人,本科学历,副主任护师。

猜你喜欢
居家问卷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为您的居家健康生活 撑起一把保护绿伞
居家好物,为你打造更浪漫的家
staycation居家假期
微生高的往事
问卷网
问卷大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