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限酬令”出台 演员片酬禁超成本40%

2017-12-05 13:13
课堂内外·创新作文高中版 2017年11期
关键词:明星流量成本

2017年9月21日,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电视制片委员会、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演员委员会、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联合发布了《关于电视剧网络剧制作成本配置比例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规定,“全部演员的总片酬不超过制作总成本的40%,其中,主要演员不超过总片酬的70%,其他演员不低于总片酬的30%”,若超出以上规定的话,剧方则需要向所属协会进行备案说明。对此,不少业内人士表示,《意见》的出台对市场来说必然是一件好事,但后续如何执行和监督,是否真的能够遏止住演员的高片酬,仍旧存在一定的疑问。

规范行业才是关键

在目前国内影视剧市场中,“粉丝经济”的模式仍然占有相当比重。在这一模式下,一方面导致电视剧行业产能过剩。制作方对流量明星的过度依赖和大量热钱涌入,严重挤压了大量小制作精品剧和未成名演员的生存空间,过半电视剧拍完后根本没有播出机会。另一方面,明星片酬高涨的连锁反应阻碍了电视剧制作水准的提高。有号召力的明星作为一种有限的流量源,在流量变现的市场逻辑下势必被哄抢、被抬价。演员片酬疯涨,意味着制片方需要前期垫付的预算成本会大大增加,而作为购片方的播出平台,其购剧成本自然随之猛涨,巨额的成本最后只能通过更巨额的广告收入获得报偿,嗅到商机又“不差钱”的热钱则趁机大量涌入,反过来又助推了明星片酬不降反涨。

这种潜在的商业逻辑最终层层倒逼,使得电视剧制作方需要面臨资本、广告主、播出平台等多方干涉,而一旦与影视关联性不强的企业作为金主不甘幕后、强势介入,就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外行指导内行”的乱象。当然,在快节奏的变现需求面前,这些都是次要的,有明星就意味着流量有基本保证,而周期长、收效慢的编剧、拍摄、后期等环节都只能让步。流量明星没有原罪,资本也无所谓好或坏,关键在于明星的流量是来源于对剧中角色的出色塑造还是与作品无关的绯闻八卦?资本的投入是促进了对影视产业全链条的打造升级,还是继续走“没流量明星就不投不拍”的低端套路?限制明星高片酬只是手段,规范行业发展才是目的。对明星的“天价片酬”进行限制,把演员片酬比例控制在合理的制作成本范围内,或许正是引导“粉丝经济”走向“创意经济模式”的关键一步。

高片酬明星救不了烂剧

在影视产业体系中,影视剧制作早就形成了一套标准化的流程与分工,演员只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制作成本一定的情况下,支付给主要演员的片酬过高,就势必会挤压剧本、布景、拍摄、后期等其他环节的成本,最终导致整部剧制作粗陋。对于那些制作成本紧张到只能加“一毛钱特效”的抠图剧、替身剧而言,恐怕流量再高的明星也不敢打包票能救场。

有业内人士就曾指出,国内目前其实并无真正的票房明星,单凭一两个明星就想票房大卖基本不现实。电影市场如此,电视剧市场亦然。传说中女主演狂掠8000万片酬的《孤芳不自赏》,在豆瓣上的评分只有3.1分,这种“孤芳”既不自赏,更不他赏;而前段时间在网络热播的网剧《河神》,没有流量明星,而是靠好的故事、精良的制作吸引观众,不仅在某视频平台播放量已超18亿,而且目前在豆瓣上的评分也高达8.4分,堪称今年“暑期档网剧黑马”。近期口碑高涨的《白夜追凶》《无证之罪》同样是靠编剧、制作、演技派赢得观众和流量。

类似的案例还有很多,这是市场在提醒我们,这种“烧大钱,拍烂片”的模式显然不可持续,更非不可替代。相较于只有大明星的平庸之作甚至烂剧,消费者更愿意为故事好、制作精的好作品买单,而这,正是市场规律。从这个角度上看,此番出台相关《意见》,不仅是回应了社会的呼声,更是行业发展的需要。endprint

猜你喜欢
明星流量成本
冰墩墩背后的流量密码
张晓明:流量决定胜负!三大流量高地裂变无限可能!
2021年最新酒驾成本清单
温子仁,你还是适合拍小成本
明星们爱用什么健身APP
扒一扒明星们的
五位一体流量平稳控制系统
独联体各国的劳动力成本
揪出“潜伏”的打印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