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新型城镇化人口流动分析

2017-12-06 09:10刘岱宁
当代县域经济 2017年12期
关键词:流向务工人员流动人口

刘岱宁

河南大学中原发展研究院副教授

河南新型城镇化人口流动分析

刘岱宁

河南大学中原发展研究院副教授

城镇化是伴随着非农产业发展而发生的要素用途转换、流动与聚集的过程。其中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农村人口向城市迁徙,以及原有城市不断扩张和新城市不断诞生成长。人口流动越来越构成城镇化的重要动力,同时流动人口已经成为城市常住居民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河南省人口流动的时间序列数据比较缺乏,对于河南人口流动现状与特点的呈现,一方面运用全国第五次、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与河南省统计年鉴,另一方面通过实地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其中调研数据来自河南大学中原发展研究院“百县-千村-万户”工程(2014年、2015年、2016年)三年的问卷调查。问卷选取了河南省具有代表性的208个村镇,这些村镇分布于全部18个地市下辖的63个县(市),共调查了7699户家庭、9774口人。

流动人口逐渐增大省内流动比例明显增长

全国“五普”和“六普”数据资料显示,2000年“五普”全国流动人口规模14439.04万人,河南省总流动人口为779.42万人,其中河南省内流动人口规模520.04万人、外省流入河南47.62万人、省际流出人口168.74万人;2010年“六普”全国流动人口26093.80万人,河南省总流动人口急剧上升为1965.54万人,其中河南省内流动人口规模为976.4万人,外省流入河南的人口增加到59.21万人,河南省省际流出人口规模为1048.35万人。2000年到2010年河南流动人口总量明显增多,比例大幅度升高。河南省内流动人口来源以省内为主,占省流入人口的93.9%。2010年“六普”数据显示,虽然河南人口流动仍然以人口流出为主,但河南省内转移人口规模达到了917.19万人,占全省农村转移人口的46.67%,省内流动人口规模已然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势能。从总体发展趋势来看,流动人口总量增速,省内流动增长快于省外流动,跨省流出人口趋于稳定。

河南农村务工人员近三年流动方向

农业转移人口流向中心城市

农村劳动力流动状况主要反映农村劳动力的流动方向与分布特点。实地调研显示,河南农村劳动力主要流向中心城市,河南省内以郑州为首的中心城市流动势能明显,调研的农村人口中外出务工人员的流向,可以看出河南农业转移人口主要流向中心城市,省内农村劳动力转移超出向省外输出。以2016年为例,其中三大都市圈吸纳了样本人口的31.6%,流向三大都市圈以外的省外城市占9.78%;流向省内省辖市市区(除郑州)占了20.11%;流向郑州市区占12.14%;流向县级市(县)占了26.42%。这证明了河南农村转移人口流动方向首选大城市、特大城市和发达地区,次选省辖中心城市。省内流动人口流向以郑州市为中心聚集趋势最为明显。

省内流动人口向郑州大都市区流动势能明显

根据图表近三年河南农民工外出务工地点数据,2014年河南农村外出务工人员流向郑州大都市区占比为19.94%,2015年河南农村外出务工人员流向郑州大都市区占比为27.17%、河南农村外出务工人员流向郑州大都市区占比为33%,其中,2014年—2016年河南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省内流动人口占比分别为11.05%、16.08%、19%。根据近三年河南农村外出务工人员流向的变动,可以明显看出郑州大都市区对于流动人口的聚集势能强劲。未来河南新型城镇化的重点应放在省辖中心城市以上大中城市,重点培育以郑州为龙头的郑州大都市区,并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发挥郑州大都市区的极化效应。

省内小城市吸引汇聚流动人口能力不足

根据图表,河南农村外出务工人员持续向城镇聚集,其中农村劳动力流向“县级市(县)”的仅占26.42%,虽然中心城市之外的小城市和县域面积占比较大,但聚集人口的能力有限。在调研中发现,农村劳动力流向“县级城市(县)”一级的样本主要集中在当地工业基础较好的地区。说明“就地城镇化”适合工业化基础比较好的地区。因此,调研结论为,河南农村转移人口主要是被中心城市吸纳,而且省内以郑州为首的中心城市及郑州大都市区对农村劳动力的汇聚势能明显。

猜你喜欢
流向务工人员流动人口
云南:800多名务工人员乘“务工专列”外出就业
基于双变量probit的流动人口社会融入研究
诗歌专列送务工人员返乡过年
我国进城务工人员总量增至 28171万人
十大涨跌幅、换手、振幅、资金流向
数说流动人口
数说流动人口
十大涨跌幅、换手、振幅、资金流向
十大涨幅、换手、振副、资金流向
流动人口二孩可在居住地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