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达州市水稻产业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2017-12-06 21:11李小丽
农家科技下旬刊 2017年10期
关键词:达州市产业水稻

李小丽

摘 要:本文主要介绍了达州市水稻生产状况与产业现状,分析了达州市水稻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生产实际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为今后达州市水稻产业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达州市;水稻;产业;问题;对策

达州地处川、渝、鄂、陕四省市结合部和长江上游成渝经济带,是国家规划定位的成渝经济圈、川东北城市群重要节点城市,是四川对外开放的“东大门”和四川重点建设的百万人口区域中心城市,是四川省通江达海的东通道,是中国西部地区重要的物流枢纽城市。

一、 产业现状

1.农业区位优势。达州地域辽阔,人口众多,资源丰富,自然条件较好,农作物种类多,主要农产品在全省占有重要地位,素有“秦巴粮仓”之称。全市现有耕地453.98万亩,森林覆盖率已达到42%;全市雨量充沛,常年降雨量为1050—1300毫米,主要集中在5—9月;常年日照1300—1400小时,常年日平均气温在14.7℃—17.6℃之间,无霜期237—317天。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其中水稻播种面积在17万公顷以上,年产稻谷100多万吨,是我省主要的水稻生产和商品粮调出大市,水稻单产水平和综合生产能力在全省均名列前茅。同时享有中国苎麻之乡、中国糯米之乡、中国醪糟之都等美称。

2.水稻产业现状。作为四川省的粮油大市,达州市主要以水稻、玉米、小麦、马铃薯、红薯、油菜等作物生产为主,粮食总产量居四川省第二位。建有国家商品粮基地县4个、省商品粮基地县1个。2015年,全年粮食总播面832.46万亩,总产289.4万吨,实现了“九连增”;水稻播种面积常年在17万公顷以上,年产稻谷100多万吨,是我省主要的水稻生产和商品粮调出大市,水稻单产水平和综合生产能力在全省均名列前茅。

近年来,全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粮油结构调整、机制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先后获得“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市”称号和四川省粮食生产“丰收杯”。近年来,全市以农业“四区建设”为抓手,大力实施农业“4+8”工程,加快推进“六带三区两基地”建设,达州优势农业呈快速发展态势。达州市的主要粮食作物有稻、麦、玉米、豆、洋芋等,水稻在粮食作物生产规模中常年占据第一位,水稻高产优质配套栽培技术和机械化操作推广面积越来越大,大米加工和稻米供给也能长期满足市场需求,同时也开始了特色水稻的开发与研究。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水稻产业技术链连接不紧密,普遍存在育种与栽培不相配套,遗传、育种、栽培、植保、加工、农机等学科不能有机结合,缺乏技术集成。同时选育、生产、加工、销售脱节,水稻科研、生产、推广、加工、销售结合不紧密,造成了品种的育、繁、推、加、销各环节之间的严重脱节,科研单位在品种选育、种子生产等方面存在较为雄厚的技术基础,但是在资金、营销等方面同企业相比存在不足,难以满足产业化需要。

2.稻米加工企业加工水平不高,普遍存在规模小设备季节性闲置等问题,稻米品牌多、乱、杂,缺乏知名度,尚未形成有真正竞争力的品牌,造成了市场竞争力不强,拉动能力差,不能有效带动农民增收。同时稻米的综合利用程度不够,技术创新能力差,使得稻米资源的增值效应没能充分地发挥出来,每年有万吨以上的米糠碎米谷物胚和稻草等副产物,没有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

3.针对新型经营主体的技术储备不足,现有生产技术是按一家一户小生产条件研制出来的,不能满足新型经营主体的规模化生产需求。国家主推“集中育苗和机械插秧”技术,但达州的水稻机插秧面积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难点在于毯苗机插与达州的种植制度存在较大矛盾。新型经营主体自身的技术积累也十分有限,部分业主种植水稻的技术经历和理论知识储备还不够。

三、对策建议

1.加强组织协调,成立达州市现代水稻产业化协调指导小组,围绕达州市水稻产业化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加强统筹协调和引导服务,出台促进政策和扶持措施。聘请省、市内岗位专家,对水稻产业化项目方案的制定与实施进行咨询论证、指导服务。各级政府要把水稻产业化工作摆在重要位置,纳入现代农业发展规划,落实工作目标任务,完善配套政策措施,为水稻产业化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2.加强产业化经营,重视水稻产业化发展,大力倡导推广实施“12345”发展方针:即“一探索”,探索土地规模经营机制;“两提高”,提高基层政府的积极性,提高农技人员的积极性;“三扶持”,扶持龙头企业、扶持专业经济技术合作组织、扶持种植大户;“四分”,种植分区、用途分类、储藏分仓、加工分级;“五化”,品种优质化、种植规模化、技术标准化、经营产业化、產品品牌化,提高优质稻米市场影响力和产品占有率。

3.创新体制与机制,针对现代水稻产业发展的需求,调动部门、地方、社会等各方面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骨干作用、企业的投入和经营主体作用、农民的生产主体作用,整合全市水稻科研、生产、加工、流通等领域的优势资源,建立健全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产学研技术创新联盟等现代科技创新平台,着力构建产学研政民紧密结合的现代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创新水稻产业化科技服务的长效机制,如积极开展水稻科技特派员制度,建立完善水稻科技特派员团队;加强“农民科技110”和“水稻科技入户工程”建设,促进水稻政策、科技、市场信息进村入户。

参考文献:

[1] 李万明.达州优质稻产业化的主要对策[J].作物杂志,2004(3):8-9.

[2] 魏东,陈定伟,周发瑞,等.达州市水稻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种子世界,2004(2):30,31-32.endprint

猜你喜欢
达州市产业水稻
什么是海水稻
达州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艺初探
水稻种植60天就能收获啦
一季水稻
川东地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研究——以达州市为例
达州市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现状调查
水稻花
揭阳市麻竹笋产业发展思路研究
美丽乡村要靠富民产业支撑
从产业发展看日本1920年经济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