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位背后是缺位

2017-12-06 03:10
当代工人 2017年20期
关键词:界限归属感边界

邹瑜 心理咨询师:

YOYO,小时候上学,坐在同一张课桌的两个小朋友会画一条线,相互约定对方不能越过这条线。虽然是年少无知的一种玩笑,这其中却蕴含着心理学的道理,那就是人与人之间要有界限感。

在很多人看来,界限只是用來区分自己与外界的距离——所谓的外界多指家庭或亲人以外的。比如,“不要与陌生人说话”,就是耳熟能详的告诫,是很多人处理人际关系的宝典。在家庭内部、亲友之间,中国人的界限感几乎等于零。父母会向子女催婚,夫妻间会要求对方坦白各种隐私,七大姑八大姨更是会“拷问”年轻人的工资收入、感情状况、升职情况等,让年轻人不胜其烦。

YOYO,来信中你所描述的,就是中国家庭里的一种常态:母亲担心孩子不能自理,热心去包办家务,丝毫不顾及时间和场合;孩子对母亲的付出心安理得,根本没有一点儿被侵犯的感受。母亲与孩子之间几乎没有界限感。

有人会觉得奇怪,一家人之间还需要界限,那岂不是显得很生分?这恰恰是误解。界限是个人与自身以外的边界,有了边界才能构建自我认知,找到与世界最合适的距离。这种边界不仅指家庭以外的社交关系,也包括家庭内成员。

我举个反例。在毫无边界的家庭里,成员之间虽然可以得到最大程度的相互支持,产生强烈的归属感,但这是以牺牲每个成员的自我发展为代价的。一个成员无论发生什么事,整个家庭都会出现连锁反应。比如一个小孩子打喷嚏,姐姐马上去拿纸巾,母亲赶紧去拿温度计,父亲则在一旁焦虑不安。整个家庭都乱套了。

界限有助于家庭成员分离彼此,又不会割裂归属感。当有人需要支持时,其他成员给予合理的建议,既不包办又不无视,让对方有进退的余地。如果是过于私密的事情,其他成员可以后退一步,让对方能冷静思考,做出自我判断。如果缺乏界限,家庭成员之间个人情感投入过多,会导致人际距离缩短,造成相互替代和干扰。严重的话,会使家庭缺乏角色规范和权利层级。

当然,建立界限并不是树立壁垒。在很多关系僵化的家庭中,是由于边界过大造成的。父母和孩子的世界相互独立,甚至是对立,父母不愿意理解孩子的喜好,孩子也不愿感受父母的付出。这种缺乏弹性的界限,最终形成的是人际鸿沟,虽然个体有了独立性,得到的却是孤独感,家庭里丧失了归属感。

中国家庭中界限感的距离不易把握,说到底,是自我认知的缺位。父母把自己看作孩子的保姆,子女对父母的依赖也毫无时间期限。其实,一个良性的家庭关系中,父母与孩子间是伴侣,也是朋友。他们互相陪伴,共同成长。

建立界限是对自我的保护,避免被侵犯时的焦虑,也是对家人的保护,避免他们过分付出时的疲倦。工endprint

猜你喜欢
界限归属感边界
守住你的边界
间隙
过去
学校教育中归属感培养的思考
有边界和无边界
破次元
归属感:班级建设的纽带
OF MALLS AND MUSEUMS
澳大利亚教育研究理事会发布学生归属感报告
人蚁边界防护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