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要当心头部外伤

2017-12-07 21:07朱吟心
健康博览 2017年11期
关键词:脑组织王大爷头颅

朱吟心

“大概是真老了。”王大爷这样想着,还是没太在意。直到头痛实在难忍,右边手脚都没了力气,这才告诉子女,送到了邵逸夫医院急诊室。CT检查发现头颅中竟然有一片“新月”般的形状!

医生马上询问王大爷,最近是不是头部受过伤?老人说一个多月前确实不小心磕到过脑袋,当时没破皮也不痛,不想让孩子担心,就什么也没说。

医生告诉王大爷一家,这是典型的“慢性硬膜下血肿”。血肿量不小,而且已经有偏瘫的症状。当天急诊就给王大爷做了钻孔引流术。术后,王大爷头不痛了,手脚也有了力气。

什么是慢性硬膜下血肿

慢性硬膜下血肿是指出现在硬脑膜和蛛网膜之间的血肿,症状常在伤后3周以上才出现。

这种病多见于老年人,绝大多数跟轻微头部外伤有关。血肿形成后1周,硬膜下、血肿周围会形成一层纤维囊壁,称为外膜。3周左右,在大脑蛛网膜表面又会形成内膜,将血肿完全包裹。

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症状

最常见:头痛、恶心、呕吐等颅内压增高的症状。这些也是患者就诊的主要原因。

最容易被忽视:精神症状,痴呆、淡漠、反应迟钝等。老人出现精神症状,可能会被误以为是老年痴呆,常贻误治疗时机。

神经癥状:偏瘫、失语和癫痫等。这些症状通常让人联想到脑卒中。但是卒中是破坏性的,缺损的功能基本不能恢复;慢性硬膜下血肿引起的神经症状,在手术解除血肿压迫以后可以基本恢复。

大部分需要手术治疗

大多数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患者需要手术。大部分患者来医院时,通常都有了颅高压症状,更严重的已经出现一侧瞳孔散大、昏迷等情况。越早手术,越早解除大脑的压迫,受损脑功能恢复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手术方法分两种

最常用的是钻孔引流术。在血肿相对应的颅骨上钻个孔,冲洗血肿腔,然后留置一根引流管,尽可能引流残余血肿。

开颅血肿清除术。开颅手术创伤大,一般不是首选方法。仅用于钻孔引流不能治愈者,或腔内血肿机化成块、血肿有分隔不利于引流的患者。

手术效果可以说是“立竿见影”,只要及时手术,解除血肿压迫,神经功能是基本能够恢复。不过脑组织萎缩、颅腔空隙大无法逆转,极少数患者会复发,所以出院后还是需要定期复查。

有人担心八九十岁的老人要动头颅的手术吃不消。其实,大部分患者只需要在颅骨上开一个5毛钱硬币大小的孔,就能解决问题,手术很快,创伤小。意识清醒能配合的患者,还能局麻手术,大大降低麻醉风险。

而血肿量少,没有什么症状的患者,可以采取保守治疗,定期复查头颅CT,如果出现了不适,一定要及时就诊。有的患者,受伤当时查头颅CT并没有出血,可是后来又会出血。因为小静脉的撕裂出血是间断少量缓慢的,脑萎缩和颅腔空隙是一直存在的,所以复查CT很重要。

老年人撞到头一定要重视

老年人平时生活里要避免磕碰摔倒,缓慢起床和躺下,避免动作过猛,导致脑组织位移过大撕裂血管。

年龄大了,脑组织和脑血管逐渐萎缩,而颅骨的大小不会变。脑组织在颅内移动幅度较大,只要有轻微的外伤或剧烈晃动,细小脆弱的静脉就容易撕裂出血。这种小静脉出血是间断、少量、缓慢的,因此症状出现得比较晚。

作为隐形杀手,这种病通常会被忽视,或被误认为是老年痴呆等。如果不及时就医,脑组织被血肿压迫时间过长,就会危及生命。有高血压病、糖尿病、心脏病的患者,尤其是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和波立维等抗凝药物的老年人,更应注意在外伤后是否出现了不适症状。

所以一定要提醒老年人,头部受伤一定要高度重视!endprint

猜你喜欢
脑组织王大爷头颅
浅析头颅磁共振在脑血管性痴呆患者中临床诊断价值
愚人节缅怀革命先烈
诊断超声辐照对子代大鼠生长发育及脑组织超微结构的影响
尿激酶对脑组织影响的研究进展
嵇康·绝响
不同宫内缺氧时程对胎鼠脑组织STAT3表达的影响
高原习服黄牛脑组织不同部位SLC25A6 mRNA绝对定量分析
王大爷趣事
高手
那人那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