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马”奔腾

2017-12-08 08:20马行风樊龙智李东阳
军营文化天地 2017年11期
关键词:海军陆战队马拉松军人

文/马行风 樊龙智 李东阳

军“马”奔腾

文/马行风 樊龙智 李东阳

42.195公里,是无数跑者的圣殿晋级之路。

马拉松,更象征了勇气、拼搏和坚持。

如今,这项与军队有着深厚渊源的古老赛事,被世界上许多军队所热衷,并受到广大军人的大力推崇,逐渐形成各国军事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美国海军陆战队马拉松

海军陆战队马拉松享誉盛名,是美国五大马拉松之一,全球第九大马拉松,也是最大的不设奖金的马拉松,比赛路线途经华盛顿纪念碑、林肯纪念堂、杰斐逊纪念堂、国家公园、阿灵顿国家公墓、硫磺岛战役登陆纪念碑广场等著名景点,号称“马拉松纪念碑”。由于参赛人数众多,极具亲民气氛,又被称为“国民马拉松”。

海军陆战队马拉松以美军定点跳伞、战机低空飞行表演作为出发仪式,礼炮发令,V22倾转旋翼直升机执行航拍摄影、安保巡逻任务,各型战车管制封道,保障工作堪称一场军事演习。

在阿灵顿国家公墓附近长约1000米的赛道两侧插满了美国国旗,沿途没有观众,也没有啦啦队,只有在国旗下方,摆放着在历次的无数任务中牺牲的军人或其与家人合影的照片,上面写着他们的姓名、军衔、牺牲时间、年龄等信息,每当跑到这里,参赛者都会保持安静,默默行注目礼,悼念缅怀他们。有很多参赛者会全程扛着国旗,在参赛服上张贴上逝去亲友的军装照片,写上纪念的话语,感人肺腑,催人泪下。

海军陆战队马拉松完赛奖牌由海军陆战队徽章演变而来,每一年的颜色和设计又略有不同,一只象征美国的白头鹰抓着地球,斜插一支穿过海洋的锚,象征海军陆战队“全球到达,全球打击”。打开奖牌半圆形的地球盖,上面雕刻的是将星条旗插上硫磺岛的6个美国大兵,让人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海军陆战队队员在终点亲自把奖牌挂在完赛者脖子上。

海军陆战队马拉松历史非常悠久。越战后,美国国内反战情绪空前强烈,军人士气低落,军队形象不断下降,与此同时,长跑运动却迅速流行起来。1975年10月17日,海军陆战队退役上校吉姆·福勒向其上级迈克尔·瑞恩将军写信,提议举办一场海军陆战队预备役马拉松,展示海军陆战队的历史文化,以便开展征兵工作,并给想获得波士顿马拉松参赛资格的官兵创造机会。经海军陆战队总指挥官路易斯·威尔逊批准,1976年11月7日,1018人参加了在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的首届海军陆战队预备役马拉松,参赛人数一举创下当时的首马赛事参赛纪录。赛事成功举办让福勒大受鼓舞,他与哥伦比亚特区警察局长会谈交涉,争取到游行许可,促成了今天这条备受所有参赛者乐此不疲的线路。

1978年,海军陆战队匡提科基地正式接管该赛事,将其更名为海军陆战队马拉松,为此,英国皇家海军“胜利”号向其捐赠了一座1897年的维多利亚银杯以示祝贺,当年的比赛因此增设了挑战杯项目,这是美英两国海军陆战队跑步精英之间的较量,取男子前3名的平均成绩,优胜者获得挑战杯,从而使该赛事的竞技性和关注度进一步增加。20年后,又增设了女子竞技项目。

1983年,299名美法士兵在黎巴嫩贝鲁特兵营大爆炸中遇难,同年,在遇难官兵的激励下,法利·西蒙中士成为此项赛事成立以来第一位来自海军陆战队的冠军。1989年,在100多名海军陆战队官兵的集体见证下,在越战中失去双腿的老兵鲍勃·维兰德历经千辛万苦,最终用时79小时57分钟成功撞线,赢得了现场所有人的欢呼与掌声。

2006年,海军陆战队少校梅根·迈克朗被派驻伊拉克,热心公共事务、热爱跑步的她曾三次参加该比赛,为弥补不能在美国本土参赛的遗憾,她建议赛事组委会应当为驻守海外的官兵提供跑马拉松的服务,赛事组委会听取了她的建议,最终促成了海军陆战队马拉松前线的成立,同年10月她被推举为该组织负责人。梅根以她最喜欢的一本书———《企鹅编年史》中的形象设计了一只叫“保罗”的毛绒企鹅吉祥物,以鼓励最后一个冲过终点线的参赛选手。从那以后,每年都会有上百名在海外基地或舰艇上执行任务的前线官兵参与此项活动。不料仅仅一个多月后,她不幸成为美海军在伊拉克战场上阵亡的第一位女军人,为了纪念她,海军陆战队马拉松专门设立企鹅奖。

2017年,海军陆战队马拉松系列活动增加了“地狱之犬”两项赛,比赛因美海军陆战队在1918年的贝洛森林之战中作战勇猛,被誉为“地狱之犬”而得名,完赛者将获得三枚奖牌。参赛选手于当天上午6时40分出发,要求在45分钟内跑完5000米,折返后的半程马拉松则必须在11时前完成。

巴丹死亡行军马拉松

1942年4月9日,菲律宾巴丹半岛上的美菲守军向日军投降,在被强行押解至奥德内尔战俘营的途中,因遭到日军肆意殴打、侮辱和屠杀,1万多人死亡,史称“巴丹死亡行军”。这批美军士兵有1816人来自新墨西哥州国民警卫队第200、第515海岸炮兵团。为使后人铭记这段历史,1989年,新墨西哥州立大学陆军后备军官训练队的学员发起第一届行军纪念活动。三年后,白沙导弹靶场和新墨西哥州国民警卫队加入此赛事,将该活动搬到白沙导弹靶场。现在,巴丹死亡行军马拉松已成为美陆军基地管理部关爱军人家庭、鼓舞士气、将福利与娱乐相结合的一项活动,赛事信息每年都会通过美军的指挥机构及其他渠道向各军事基地发布,以吸引更多的美军士兵及文职人员参与,除此之外,白沙导弹靶场还会向美军的各位将军们发出挑战邀请书。2003年,由于“自由伊拉克行动”征调兵力而抽走相关保障人员,导致该赛事停办,这也是迄今唯一一次因故取消比赛。

巴丹死亡行军马拉松是全美马拉松中排行前30名的赛事,同时也是男性参赛比例最高(70%)、全美最难的赛事之一。比赛分3个组别:个人组、集体组和纪念组。集体组要求5人组队参赛,且各参赛者相继冲线的时间必须控制在20秒以内,2015年,工兵上士戴维·埃斯基韦尔带其13岁的儿子安德鲁组队参加了该级别的比赛并成功完赛,引发不小的轰动。个人组和集体组又区分军人重装、轻装和平民重装、轻装4类,军人必须穿厚重的作战制服,平民及报名参加平民组的军人在着装方面则没有强制要求;为纪念当年因缺乏食物补给而惨死的被俘军人,重装规定必须背负至少35磅的背包,内装豆制品、罐头等非易腐食品,并在终点将其捐赠给拉斯库斯路行者食品库,以帮助那些无家可归、遭遇自然灾害、失业的人,或者提供给教会、收容所、教养院。

据统计,由于地处干燥酷热的沙漠恶劣环境,行军途中极易中暑、抽筋、崴脚,每年都会有约25%的参赛选手受伤甚至退赛,为此,赛事沿途设置了多达13处补给站,主要由海、空军及第279童子军、奥迪墨菲军官俱乐部、特种部队协会第80分会等有军方背景的机构提供保障。

加拿大军跑

加拿大军跑活动的诞生颇具戏剧性。2006年,彼时还是加拿大军方三号人物、海外驻军负责人的斯图尔特·比尔将军在华盛顿特区参加完创建于1985年的美军第二大10英里跑活动后,问当时负责加军训练工作的迪安·米尔纳上校:“为什么我们不在加拿大跑呢?”迪安闻言道:“将军,这事儿交给我了。”由此在加拿大发起军跑。

2008年9月21日,首届加拿大军跑在首都渥太华正式开跑,7000多人同时参赛的空前盛况打破了加拿大始创跑步运动的参赛纪录。2009年,参赛人数爆增57%,达到了1.1万人。下士长乔迪·米蒂克在参与阿富汗的一次军事行动过程中,因地雷爆炸永远失去了双腿,在这次比赛中,他依靠假肢完成了人生第一个半程马拉松,受到加拿大民众的举国关注。44岁的瑞克·玻尔更是以1小时20分44.9秒的成绩创造单腿运动员的半马世界纪录。2010年的军跑活动上,在加拿大残奥会、加拿大运动协会、加拿大军事物理医学与康复机构的协助下,玻尔赛前为受伤和残疾军人举办了为期2天的临床技能培训,反响异常强烈。

2016年9月18日,来自16个国家的选手和2万多名加拿大军民参加了军跑,中国驻加武官朱海涛大校参加了其中的半马比赛,这也是中国军人首次参加该赛事。比赛增设了一项以加拿大军队的吉祥物———一只出生于英联邦阵亡将士纪念日的北极熊“朱诺”命名的面向儿童的军事障碍赛:朱诺挑战赛,凡是完成比赛的小朋友,都将获得一枚特制的奖牌,以培养孩子们的国防意识。2017年9月,为庆祝加拿大军跑诞生10周年,各项赛事活动将更加丰富多彩。为纪念加军第一次独立参战并重塑加拿大国际新形象、最终使加拿大在一战后获得完全自主权的法国维米岭战役胜利100周年,组委会联合退伍军人事务部将专门设置5+10公里的维米挑战赛,参赛者除将获得一件特制的跑步衫外,完赛后还将被颁发一枚特殊的纪念币。

加拿大军跑的最长距离是半程马拉松,尚未设置全马项目。赛事自举办以来,就受到加拿大军方的高度重视,每年都会选拔各部队的优秀士兵代表特邀参加比赛,在联邦公园临时搭设的帐篷里还会供应野战风格的赛前补给,广大军迷爱好者可以在雅克·卡地亚广场训练大厅的入口处一睹一战、二战及各个时期军装的真容,在玛丽恩·杜瓦广场参观各式装甲车、火炮、医疗车等主战装备及工程保障车辆。军跑以改进型C3榴弹炮发令开跑,终点还有现役军人亲自为选手挂上仿制的军人身份识别牌作为完赛奖励。现役军人会沿途和普通市民互动,传承军人的团队精神,表达对广大民众支持的感激之情,并借此机会普及军事常识,提升军人形象,激励伤残军人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传递坚强勇敢的职业信念。而随着越来越多的加拿大民众参与到此项比赛中,从各方面支持加拿大军队的建设,使得军跑更加深入人心。

韩国首尔收复纪念马拉松

朝鲜战争停战后,韩国于1959年9月28日在仁川举办了第一场国际比赛——第一届“9·28”收复纪念国际马拉松大赛,大赛在1969年举办完第四届后停办。为了纪念朝鲜战争中韩国海军陆战队第1团首次收复首尔,让广大民众铭记在战争废墟上实现韩国经济大发展的“汉江奇迹”,2009年,在庄严的礼炮声和海军陆战队军乐队的演奏、仪仗队的枪操庆祝演出中,韩国海军陆战队司令部与首尔体育协会、首尔特别市联合承办的首届首尔收复纪念马拉松大赛在汉江市民公园隆重开幕,比赛除设置半马、全马项目外,还设置了6.25公里、9.28公里两项比赛,以纪念朝鲜战争爆发纪念日和首尔收复纪念日。

2010年9月26日,韩国海军陆战队司令柳洛浚、海军陆战队战友会中央协会总裁金仁识参加了第二届纪念活动。为再现仁川登陆战中横渡汉江的一幕,在毗邻幸州大桥的江面上,工程兵部队耗时5小时专门架设了一座长750米的野战浮桥,保障马拉松选手跑步通过江面,以亲身感受当年海军陆战队横渡汉江收复首尔的场景,国防部长金泰荣身着象征首尔收复纪念日的928号号码布与300多名海军陆战队官兵及部分驻韩美军共同参加了跑步活动。活动现场搭设了野战食品体验区、军服展览区、安全防卫摄影展示区、地雷场体验区、征兵宣传区等不同板块,全面展示韩国海军陆战队的后勤补给、军装及武器装备,通过模拟地雷爆炸、军装合影等互动活动,吸引了大批参观者。

2011年9月25日,服役于白翎岛第六旅的海军陆战队一等兵玄彬(本名金泰坪,韩国著名男演员)在生日当天以模范士兵的身份参加了6.25公里比赛,大大提高了该赛事的知名度,很多参赛者和观众慕名而来,海军陆战队出身的歌手金兴国和演员郑锡元及各级选拔出来的400多名海军陆战队优秀士兵代表也参加了此次活动。

2012年,5000多名海军陆战队官兵、马拉松爱好者和首尔市民参加了第四届马拉松纪念活动。为纪念1950年9月27日6时10分在首尔中央政厅屋顶升起的象征首尔收复的太极旗,在活动现场的升旗仪式上,韩国海军陆战队相关人士表示:通过马拉松活动大赛对在朝鲜战争中牺牲的人们表示缅怀和哀悼,并希望后人能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与自由。

军事马拉松的意义

除了以上这些马拉松比赛,还有在莱特-帕特森空军基地举办的为庆祝美国空军建军50周年而设立的空军马拉松,以美国空军最大的航空教育基地命名的航空博物馆马拉松,庆祝美海军诞辰的海军航空兵半程马拉松,韩国日报与韩国第五军团第六步兵师主办的“三八线”马拉松——韩国铁原DMZ(非军事区)国际和平马拉松,韩国特战部队司令部和特战部队战友会联合举办的韩国大统合马拉松等。由于以色列实行全民皆兵原则的兵役制度,在耶路撒冷国际马拉松的赛道上,还经常可以看到以色列国防军士兵佩带枪支完成比赛。

以上这些马拉松活动,有的是历史悠久的传统赛事,有的是近几年逐渐发展起来的新兴比赛,每逢比赛日,平时在各个岗位执勤奉献的军人卸下工作的压力,放松紧绷的神经,仿佛置身一场狂欢的军事嘉年华。而随着军事理念的不断发展,军人和马拉松运动的不断碰撞,马拉松活动的意义已经逐渐超越了比赛本身。

军事马拉松强调教育性,突出趣味性。无论是升国旗、唱国歌,还是纪念为国捐躯的将士、缅怀阵亡牺牲的先烈,这些马拉松活动处处充满庄严的仪式感,爱国主义教育始终贯穿比赛全过程的各个环节,潜移默化中让人不由得肃然起敬,倍加珍惜和平的来之不易,对国家的忠诚、热爱之情发自肺腑、油然而生。马拉松的比赛日就像神秘军营的开放日,吸引力十足,军乐演奏、仪仗表演,以及起跑的礼炮发令、完赛奖牌的设计,与威武阳刚的军人、平素难得一见的武器装备来一次亲密接触,处处彰显军事色彩、打上军人烙印、贴着军营标签,无一不在延续着军队的光荣历史,传承着部队的优良传统,满足着所有人的军旅梦。

军事马拉松强调人文性,突出慈善性。军事性质的马拉松比赛与商业化的马拉松比赛相比,公益性、慈善性更强,更加注重人文关怀,通过捐款、培训、医疗救治等活动,最大限度发挥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优势,在解除军人后顾之忧、服务伤病残军人家庭及烈士家属、平复战后心理应激创伤等方面,提供更具个体需求特点的柔性服务,并逐步形成长效机制,客观上也为各国的军队建设减轻了压力和负担,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军事马拉松强调参与性,突出纪念性。比赛虽然有军方背景,但志愿者和参赛选手绝不仅仅局限于军人,比赛长度也不仅仅局限于42.195公里,而是注重军民共同参与、同场竞技,针对不同人群组织开展的特别活动,也让参赛者更有归属感和参与感。利用特定时间、军事人物、战争事件背后的故事命名的比赛,既是对过去历史的尊重,也是对现在传承的延续,从而使得马拉松超越了比赛本身,更加具有纪念意义。★

责任编辑:王 前

猜你喜欢
海军陆战队马拉松军人
美海军陆战队155毫米M777牵引式榴弹炮
冰上马拉松
美国海军陆战队在演习期间发射M777 155毫米榴弹炮
学习是一场马拉松
海军陆战队之我是特种兵(连载)(十八) 以假乱真
美国海军陆战队训练进行中
军人就该这个样
军人伪装效果逆天
四有军人歌
军人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