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黄精资源现状及可持续利用探讨

2017-12-08 09:27段宝忠张晓灿杜泽飞陶爱恩
大理大学学报 2017年10期
关键词:黄精药材资源

段宝忠,张晓灿,杜泽飞,陶爱恩 ,李 镇

(1.大理大学药学与化学学院,云南大理 671000;2.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北京 100700)

滇黄精资源现状及可持续利用探讨

段宝忠1,2,张晓灿1,杜泽飞1,陶爱恩1,李 镇1

(1.大理大学药学与化学学院,云南大理 671000;2.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北京 100700)

目的:探讨滇黄精资源开发与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为滇黄精资源可持续利用及产业发展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查阅历代本草、实地调查及文献考察相结合的方法。结果:滇黄精野生资源日趋减少,其基础研究较为薄弱,亟待加强。结论:加强滇黄精相关的基础研究,开展良种繁育和规范化种植基地及相关产品的综合研究与开发,是滇黄精产业未来的发展之路。

滇黄精;本草考证;资源;栽培;可持续利用

滇黄精Polygonatum kingianum Coll.et Hemsl为百合科黄精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以根茎入药,是我国常用的传统中药,被历版《中国药典》收载。主产于云南,习称“大黄精”,其质量较佳〔1〕,是云南重要的道地药材。近年来,随着黄精药用价值被逐渐认知和提升,特别是在营养保健、养生、老年疾病预防等多个领域相关产品的开发,对黄精需求越来越大,野生黄精资源日渐稀少,资源面临枯竭,人工栽培已成为必然趋势。目前,已有学者对滇黄精进行了研究,主要集中在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研究方面〔2-7〕,有关滇黄精本草考证、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研究鲜见报道。鉴于此,本研究对滇黄精的药用历史进行了考证,并结合实地调查和现代相关研究资料,对滇黄精的资源、群落、种植、生药鉴定、开发利用现状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和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和展望,以期为滇黄精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1 研究方法

1.1文献查阅及考证查阅中国知网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科技成果数据库、超星读秀数据库、中国发明专利数据库、农业基础科学文献数据库等自1959年以来的文献资料。

1.2野外调查与访问在查阅大量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在2014年至2017年间,采用访问调查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云南省滇黄精野生资源分布进行了标本采集,并对当地滇黄精种植户、药材市场经销商、药农了解滇黄精的资源和销售采挖情况。

2 结果与分析

2.1药用历史考证滇黄精作为黄精入药使用历史悠久,民间应用广泛。谢宗万等学者通过对黄精药材基原的调查和考证,认为现今市场流通的黄精商品主要为黄精属Polygonatum植物,其中滇黄精P.kingianum Coll.Et Hemsl.、黄精 P.sibiricum Red.及多花黄精P.cyrtonema Hua是黄精药材的主流商品〔1〕。据明代兰茂所著《滇南本草》(公元1443年)记载:“鹿竹、一名兔竹。味甘,根如嫩生姜色,药名黄精,洗净,九蒸九晒,服之甘美”。清代《植物名实图考》记载:“黄精,根与湖南所产者同大,重数斤,俗以煨肉,味如山蓣,茎肥色紫,六七叶攒生作层,初生皆上抱。花生叶际,四面下垂如璎珞,色清白,老者赭黄”。其所云“茎肥大、茎紫色、六七叶攒生作层、花下垂如璎珞、花清白、老者赭黄”等特征与《中国植物志》《eFlora》所记载滇黄精P.kingianum Collettamp;Hemsl.“根状茎肥厚,叶轮生,花腋生、下垂,花被粉红色或白色”等特征一致。另据《云南植物志》记载,分布于云南的黄精属植物有10种,经对比分析发现,符合上述“根茎肥厚,叶轮生,花下垂”特征的仅有卷叶黄精P.cirrhifolium(Wall.)Royle和滇黄精P.kingianum Collettamp;Hemsl.两种,但卷叶黄精花梗仅长 0.3~0.8 cm〔8〕,无“垂如璎珞”之特征,而滇黄精花梗则长0.5~1.5 cm,具备“垂如璎珞”特征。据此推断上述文献所使用的黄精应为滇黄精P.kingianum Collettamp;Hemsl.无误。近代较多文献亦记载滇黄精作黄精使用,见表1。相关文献报道表明,诸多学者在滇黄精作为黄精入药上观点相同,并且地方用药标准对滇黄精作为黄精使用也有较为一致的记载。

表1 有关专著及文献对滇黄精作黄精来源的记载

2.2资源状况滇黄精为多年生草本,其分布较广,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南地区,主产云南,以云南东北部、中部、西北部、西南部和东南部分布最为集中。四川、贵州、广西等地也有分布,国外缅甸、越南亦有分布。云南省大理、普洱、临沧、楚雄、昆明等地区是滇黄精的主要产区。近年来,随着滇黄精需求量的不断增大,导致野生资源过度采挖。而野生滇黄精生长十分缓慢,在自然状况下,从种子萌发到可采挖需要6年左右时间。由于消耗量远超过了自然生长量,致使滇黄精的资源不断减少。笔者在实地考察时发现,已很难看到成片的滇黄精分布,其居群植株分布频度已接近稀少或枯竭。这与滇黄精的野生分布范围在逐渐减少,地理环境的改变导致滇黄精的产地变迁有极大关系。

2.3生境与群落组成滇黄精喜温暖湿润气候,野外多生于海拔700~3 600 m的常绿阔叶林、竹林、林缘、山坡阴湿处、水沟边,有时生岩石上。其适应性强,耐阴、耐寒,幼苗能露地越冬,喜阴湿潮润环境。土壤以土层深厚、肥沃、疏松,排水和保水性能好的土壤为好,偏酸性,pH值6~7,在粘性重或过于干旱及瘠薄的地块均不易生长。滇黄精群落植物组成种类丰富,通常在数十种以上,没有明显优势种,以壳斗科、桦木科、荨麻科、蔷薇科、豆科、百合科等为主,其次为五加科、防己科植物。常见的植物有锥栗 Castanea henryi(Skan)Rehderamp;E.H.Wilson、麻栎 Quercus acutissima Carruth.、川滇桤木Alnus ferdinandi-coburgii C.K.Schneid.、楼梯草 Elatostemainvolucratum Franch.amp;Sav.、栽秧泡Rubus ellipticus Smith var.obcordatus Focke、密花豆Spatholobus suberectus Dunn、苍白秤钩风Diploclisia glaucescens Bl.、刺通草Trevesia palmata(Roxb.)Vis.等。

2.4种植业现状滇黄精作为云南重要的道地药材,形成商品历史悠久。大量的研究资料表明,相比药典收载的另外两种黄精,滇黄精根茎为较佳较为粗大的一种,是黄精药材中质量最好的品种之一〔1〕,在种植方面有明显优势,经人工培育后,可成为高产的栽培种类〔9〕,是种植的理想品种。长期以来,主要以采集野生资源为主,人工栽培规模较小。近年来,随着市场需求量增加和价格稳中有升,人工驯化栽培滇黄精已成为市场供求主体。目前,滇黄精在云南大理、红河、普洱、临沧等地种植面积已具备一定规模,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一是种苗紧缺,种植种源主要来源于野生资源,尚无市场化人工培育的种苗,扩大规模面临挑战;二是滇黄精在生产栽培中主要依靠块茎进行繁殖,长期的无性繁殖容易引起品种退化,导致药材产量和质量受到影响;三是滇黄精的生物学特性、生长发育规律、栽培技术、采收加工等研究领域十分薄弱,特别是栽培技术目前仍处在探索阶段,仍面临栽培管理年限长、产量不高的问题。因此,加强滇黄精种植技术的相关研究,同时加快滇黄精良种筛选和繁殖技术研究,开展滇黄精种子种苗基地建设,是当前滇黄精种植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

2.5生药与鉴定黄精药材植物来源复杂,由于黄精属多种植物的根状茎外形相似,该属植物中凡根茎肥厚呈块状或串珠状,味甜者均有作为黄精入药使用的可能,难于鉴别〔1〕;另一方面,由于黄精需求量大,生长缓慢,现有药材产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一些不法分子也用混伪品来充当黄精以牟取利润。市场上与滇黄精外形容易混淆的物种主要有3类:(1)药典收载的其他黄精属物种,如玉竹P.odoratum(Mill.)Druce。民间常将黄精与玉竹混用,认为它们的成分都含有黏液质和糖分,可以相互替代〔10〕。《中国药典》明确规定黄精与玉竹是两种性状不同的药材,虽然它们成分相似,但性状不同,功效也有差别,临床上不能混用。(2)药典未收载的其他黄精属物种,如轮叶黄精P.verticillatum(L.)All.、卷叶黄精 P.cirrhifolium(Wall.)Royle、长梗黄精 P.filipes Merr.ex C.Jeffreyamp;McEwan、节根黄精P.nodosum Hua、点花黄精P.punctatum Royle ex Kunth。其中有的为地方习用品,如长梗黄精,卷叶黄精等〔11〕。(3)非黄精属物种,如管花鹿药Smilacina henryi(Baker)F.T.Wangamp;T.Tang。滇黄精和管花鹿药在滇西地区广泛分布,二者同属于百合科植物且药用部位相同,易于混淆〔12〕。目前黄精的鉴别主要有性状、显微和DNA条形码鉴别方法〔13-14〕,对商品药材的鉴别仍然存在困难,较难掌握,有必要加强现有黄精商品药材的调查和整理,利用现代鉴定手段,如分子生物学、光谱鉴别手段,建立快速准确的鉴别方法。

2.6开发利用现状滇黄精是传统常用中药和药食同源品种,具有补气养阴,健脾、润肺、益肾的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其药理作用为降血糖、抗氧化、增强免疫、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减轻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等〔15-19〕,临床上主要用于提高免疫功能,抗衰老等,具有显著的疗效。在药物开发利用方面,中医古方中的黄精地黄丸、二精丸等至今仍在使用,常见的以滇黄精为原料的中成药如消渴降糖片、消糖灵胶囊、当归黄精膏、黄精杞菊胶囊、十一味黄精颗粒、益元黄精糖浆、黄精养阴糖浆、黄精冲剂、康乐寿口服液等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在保健品和食品开发利用方面,已有如黄精酒、黄精茶、黄精酥、黄精糖等产品;在化妆品开发方面,滇黄精的提取物已被CFDA化妆品原料名称目录收载,已开发的产品如黄精保湿焕肤面贴膜、佰草集(手部多效修护霜)等。以上可见,滇黄精的药物开发利用方面还存在缺乏销售额较高的中成药大品种,相关的保健品、化妆品等开发方面仍处于初期阶段,有待进一步加强。

3 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

3.1加快推进良种繁育和种植基地建设,为产业发展奠定基础滇黄精野生资源锐减的主要原因与滇黄精生长缓慢的生物学特性,以及人工采挖量远超出其种群更新速度有关。滇黄精从种子萌发到可采收利用需时较长,资源一旦破坏,将难以恢复。实现滇黄精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首先应加快建设规模化滇黄精良种繁育基地和生产示范基地,实现滇黄精种植的规模化,以满足生产需求;其次要加强原产地环境的保护,滇黄精生态适应性广,易于推广种植,但需要荫湿环境,可利用丰富的林地资源,进一步探索林下滇黄精栽培试验,大力发展林药间作。这不仅能够解决滇黄精商品药材紧缺的情况,提供优质的道地药材商品,同时对保护和利用滇黄精野生资源、加快林下经济发展和改善山区群众的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3.2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和产品开发当前,滇黄精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化学成分和药效方面,但其药理作用机制尚未清楚。有关滇黄精生物学特性、种子种苗繁育、规范化栽培、采收加工、产品开发等方面的研究较少,科技成果少,不能满足实际生产需求,特别是基础研究与应用环节脱节,使已有科研成果转换率低。在滇黄精的长期食用安全性评价、炮制加工技术、产品精深加工等领域,亟需科研上取得重大的突破。在滇黄精的产品开发方面,虽然目前部分以滇黄精为原料的药物已经出现,但产品形式单一。结合滇黄精被现代医学所证实的药理作用,可将抗衰老、降血糖、降血脂、增强免疫功能等功能性保健品的开发研究,作为滇黄精产品开发的主要方向,实现滇黄精的综合利用。

4 结语

滇黄精是医药生产的重要原料,古代养生学家以及道家视之为补养强壮食品,具有极高的药用和食用价值,开发潜力巨大。其需求量不断增加,市场前景广阔,资源匮乏问题目前已成为滇黄精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因此,需加强滇黄精野生资源保护和管理,加快推进规范化种子种苗繁育基地和生产原料基地建设。针对市场上滇黄精混伪品的情况,首先政府应加大对假药的打击力度;其次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提高滇黄精的鉴别手段,控制其药材的质量,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同时进一步加强滇黄精相关产品的综合研究与开发,丰富产品种类,提高产品质量。这不仅是解决滇黄精资源有效利用和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滇黄精产业未来的发展之路。

〔1〕谢宗万.中药品种理论与应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470-476.

〔2〕李晓,来国防,王易芬,等.滇黄精的化学成分研究(Ⅱ)〔J〕.中草药,2008,39(6):825-828.

〔3〕郭未艳,孙秋燕,徐晓红,等.滇黄精多糖提取的工艺组合及其优化〔J〕.时珍国医国药,2013,24(6):1391-1393.

〔4〕陈辉,冯珊珊,孙彦君,等.3种药用黄精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J〕.中草药,2015,46(15):2329-2338.

〔5〕LU J M,WANG Y F,YAN H L,et al.Antidiabetic effect of total saponins from Polygonatum kingianum in streptozotocin-induced daibetic rats〔J〕.J Ethnopharmacol,2016,179:291-300.

〔6〕雷震,杨光义,叶方,等.黄精多糖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概述〔J〕.中国药师,2012,15(1):114-116.

〔7〕陈兴荣,赖泳,王成军.滇黄精对诱导性高血糖小鼠血糖影响的实验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0,21(12):3163-3164.

〔8〕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云南植物志(第七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7:754.

〔9〕卢玉清,王德群.黄精属中药资源特点和优选方法〔J〕.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33(1):81-84.

〔10〕郭凤翔,田连地.黄精与玉竹不能混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1,1(11):1746-1747.

〔11〕林琳,林寿全.黄精属药用植物聚类分析〔J〕.中药材,1994,17(6):12-18.

〔12〕郝俊杰,韩芸.滇黄精与管花鹿药的药材鉴别研究〔J〕.大理学院学报,2014,13(4):11-13.

〔13〕杨培,周红,辛天怡,等.黄精属药用植物DNA条形码鉴定研究〔J〕.世界中医药,2015,10(8):1173-1176.

〔14〕程铭恩,王德群.黄精属5种药用植物根状茎的结构及其组织化学定位〔J〕.中国中药杂志,2013,38(13):2068-2072.

〔15〕郑星宇,魏世超,王热华,等.黄精多糖对小鼠腹腔源性巨噬泡沫细胞形成的抑制作用〔J〕.中国药房,2015,26(16):2178-2180.

〔16〕陈兴荣,王成军,李龙星,等.滇黄精的化学成分及药理研究进展〔J〕.时珍国医国药,2002,13(9):560-561.

〔17〕李微,彭锐,唐理斌,等.滇黄精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神经元的作用〔J〕.大理学院学报,2006,5(10):19-21.

〔18〕陈兴荣,陈玲,马志敏.滇黄精的药用价值与开发利用〔J〕.医药导报,2003,22(4):261-263.

〔19〕董治程,谢昭明,黄丹,等.黄精资源、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概况〔J〕.中南药学,2012,10(6):450-453.

(责任编辑 李 杨)

An Exploration of the Continual Utilization of Polygonatum kingianum Resources

Duan Baozhong1,2,Zhang Xiaocan1,Du Zefei1,Tao Aien1,Li Zhen1
(1.College of Pharmacy and Chemistry,Dali University,Dali,Yunnan 671000,China;2.Institute of Chinese Medicine,China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Beijing 100700,China)

Objevtive:To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exploit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Polygonatum kingianum resources.Methods:The literature report and on-the-spot investigation were applied.Results:The wild resources of P.kingianum have decreased sharply,but the relevant basic research is weak and needs to be strengthened urgently.Conclusion:The way to solve the problem is to strengthen the basic research,including breeding fine varieties,standardizing the planting construction base and promoting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the products.

Polygonatum kingianum;textual research of materia medica;resource;cultivation;continual utilization

R282.71

A

2096-2266(2017)10-0010-05

10.3969 ∕j.issn.2096-2266.2017.10.00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1460084);云南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资助项目(2015HB058);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2014Z135);云南省科技计划资助项目(2015RA073);大理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资助项目(S-CXCY-2017-19;S-CXCY-2017-20)

2017-06-29

2017-08-28

段宝忠,副教授,主要从事中药资源与鉴定研究.

猜你喜欢
黄精药材资源
河南道地药材
道地药材变成致富“金叶子”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春季种什么药材好?
药材价格表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Linoleic Acid in Polygonati Rhizoma
黄精、滇黄精、多花黄精物候期差异化研究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资源回收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