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2017-12-08 14:35杨金花
甘肃教育 2017年21期

杨金花

【关键词】 班级管理;国学经典;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21—0035—01

班级管理是学生德育的主阵地,实践证明,在日常班级管理中,运用国学经典进行德育,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在日有所诵中接触经典,在班级活动中活用经典,并结合日常规范编创经典,能潜移默化润泽品性,塑造美好人格。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让每一面墙壁都“说话”

班级文化氛围对班级管理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为了使学生了解国学、亲近国学,我们将班级的每一面墙壁都充分利用起来,如可以陈列“国学故事”、“国学语录”、“国学绘画”等,总之,学生极目所视处处是“经典”。随着一期期墙面文化的变更,学生开始关注国学经典,他们自发地搜寻这方面的材料,不断充实教室里的每一面国学文化墙。除此之外,我们还开展了“墙文化”评比活动,涌现出一批优秀作品,如“爷孙两辈人的国学”、“国学博士论”、“巾帼经典”等。

二、讓每一个人都读国学

1. “我来诵经典”。定期开展经典朗诵比赛,除了要求时间控制和背诵外,内容不予限定。教师先对学生进行“发动”,提前三四天,采用自愿报名的方式,比如周一布置,周四确定名单,周五进行。鼓励学生先在家里、在班级小组里预演。一方面在准备的过程中,学生已经得到了多方面的锻炼;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家长的资源,对学生做一些指导。参与朗诵的学生一般都是班里比较优秀的,就是没有家长的指导,只是短短几句话或一首诗,学生通过几天的准备,也一定能够带着自信上场。在朗诵会上,对其他学生也要提出要求,认真倾听,当小评委,参与活动,对“选手”进行点评,并将比赛结果纳入班级“我为小组添光彩”考核栏和红花榜中。

2. “我来讲经典。”对于背诵有困难的学生,就鼓励他们采用讲、读的方式,活动策划的流程与“诵读”类似,但形式和侧重各有不同。从某种角度来讲,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语言习得的过程,语言的习得就是为了更好的表达。从读到流畅地讲,本身也就是习得语言,也就达到育情育德的效果。

三、让《弟子规》与《班规》相结合

文字只有赋予在行动上才是最美丽的。学生朗朗上口的《弟子规》被列入了我们的《班规》之中。从“衣贵洁,不贵华”到“如何待人接物”;从“事虽小,勿擅为”到“言语忍,忿自泯”,从“房室清,墙壁净”到“捡起身边的垃圾,维护公共卫生”;从“自爱、自重”到“宽容他人,不嘲笑犯错误的同学”,进而让学生明确是非观念,“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动。”这样,学生心中都有一个“是非观念”在主持公道。以前我们总会罚违反班规的学生打扫卫生,这种做法只能见效一天或几天,个别学生甚至还会出现逆反情绪,现在我们对违反班规的学生采用朗诵和反思的形式,比如,迟到的学生要朗诵“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三遍,并将这句话写一遍,贴在“反思墙”上,这样学生能从心里感悟并自省。通过《弟子规》与《班规》的结合,让学生对《弟子规》有了更形象、更深入的理解,有意识地端正了自己的言行,提高了自己的道德修养,也使我们的《班规》更具人性化,更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良好的班风建设。

四、让国学经典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班级管理之重是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影响学习的因素除了个人主观努力外,还与同学之间的相互合作、相互帮助密切相关。根据《弟子规》里的“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我们开展“学习身边榜样”活动,让学生们从榜样身上吸取力量,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欲望,使学生逐渐由“他律”变成“自律”;其次,充分了解学生的各科学习状况,关注其发展,对学生停滞不前的学科从“理”上进行疏导,让学生们明白:“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而对学生取得的进步或面对挫折时则从“情”上及时鼓励他们“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促使其良性发展。由此可见,教师只要做有心人,就能让国学经典细雨润物,潜移默化,激励学生积极向上,勇于拼搏。

总之,依托国学经典,提升班级管理的有效开展,极大地增强了班级管理的人文化和实效性,带来了学生品德、行为的良好发展,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在反复的诵读和对生活的感悟中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懂得做人的道理。传统国学经典的精髓如汩汩清泉沁人心脾,学生们耳濡目染、口诵心惟,于潜移默化中受到陶冶,进而铭记、践行,有力地促进了他们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促进了他们道德素养和人格品质的提升。编辑:郭裕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