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银行业风险防范及化解途径

2017-12-09 16:08汪国良阜新银行振兴支行
大陆桥视野 2017年8期
关键词:银行业常态特征

汪国良 / 阜新银行振兴支行

新常态下银行业风险防范及化解途径

汪国良 / 阜新银行振兴支行

新时期的改革发展背景下,各行业的发展改革正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在银行领域的改革发展也提出了新要求。在受到诸多因素影响下,银行业发展中就存在中诸多风险隐患,而加强对风险的防范和化解就显得比较重要。基于此,本文主要就银行业风险的主要特征体现和风险表现加以阐述,然后对新常态下银行业风险产生的原因和风险防范控制的措施详细探究,希望能通过此次理论研究,有助于银行业的良好发展。

新常态;银行业;风险防范

引言

银行业是我国金融领域重要机构组成,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形势下,加强对银行业风险的有效防范以及化解就显得比较重要。在面对新常态环境下的银行业改革发展,就要充分注重发展模式的创新,在风险防范的方法措施上进行优化,保障银行整体行业的良性发展,加强对银行业风险防范控制的研究就有着实质性意义。

1.新常态下银行业风险的主要特征体现和风险表现

1.1 新常态下银行业风险的主要特征体现

第一,银行业风险的客观性特征。新常态下银行业风险显示出了新的特征。在客观性特征上比较突出,银行业务的开展就必然会存在着风险,这一风险并不会因为人们意志转移,所以在风险的客观性特征上就比较突出[1]。风险的客观性主要是由于市场经济主体的有限理性因素下产生,以及市场经济主体机会主义倾向因素下产生,还有事信用终结性以及对象复杂性的因素产生。故此,在风险的客观性特征上就比较突出。

第二,银行业风险的扩散性特征。新常态下的银行业发展过程中,对银行风险的控制就显得格外重要,银行业风险在扩散性的特征上比较鲜明。由于银行业风险和其他经济风险有着不同,银行机构的风险对其在市场中的生产发展有着很大影响,会造成群众储蓄投资者的损失,在风险的扩散性特征上就比较突出。在风险的扩散性特征上,主要是金融机构是储蓄以及投资信用中介组织,也是存款比较集中的机构,一旦发生风险问题就会形成连锁反应[2]。金融机构向社会提供信用中介服务,也是创造信用,一旦发生风险隐患,就会造成信用上负面影响。

第三,银行业风险的可控性特征。新常态下的银行风险特征中的可控性特征也比较突出,在风险发生前以及发生后,能够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控制和防范。银行风险是可识别以及可分析和预测的,对风险性质以及产生条件明确之后,就能采取科学的管理方式,对银行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这样就能最大化的挽回损失。

1.2 新常态下银行业风险的表现

其一,银行业信用风险类型。新常态下的银行业风险类型比较多,其中的信用风险是比较突出的风险类型。银行业务中发放贷款是重要内容,例如在贷款业务方面就要求银行对借款人信誉作出判断,而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这一判断就存在着误差,从借款人的信誉在未来可能会降低,从而就会面临信用风险[3]。由于借款人没有履行相应的业务,这就给银行带来了经济损失。

其二,银行业利率风险类型。银行风险类型当中的利率风险也是重要风险类型,主要就是银行的财务状况在受到利率变动的因素影响下,所出现的风险,这对银行盈利和资产负债等经济价值就会产生负面影响。在银行风险中的利率风险主要形式就是重新定价风险以及收益曲线风险和基点风险、选择权风险等。

其三,银行业市场风险类型。银行风险中的市场风险是比较常见的风险类型,这是比较具体的外汇风险[4]。汇率不稳定的情况下,外汇业务当中就会隐藏着相应的风险,可能会对银行造成很大经济损失。在市场风险的控制方面就显得比较重要。

2.新常态下银行业风险产生原因及防范控制

2.1 新常态下银行业风险产生原因分析

新常态下银行业风险产生的原因比较多,其中受到高比例的不良贷款因素的影响,就会大大削弱银行流动性以及支付能力。在经营管理的水平不高,也会造成利润的下降。总的来说,银行业风险产生的原因中体制原因是比较重要的一个因素,在受到传统经济体制惯性作用的影响下,政府对银行的行政干预过强,这就比较容易发生经营风险。在体制因素中,国有独资商行在银行部门当中占有比较重要的支配地位,过分的依赖间接融资,直接融资没有得到充分重视,以及国有企业信贷约束软化,经营状况不理想等,这些都是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

2.2 新常态下银行业风险防范控制措施

新常态下银行业风险防范控制就要采取科学的方法,对实际中的风险能有效防范和化解。笔者结合实际,对新常态下银行业风险的防控提出了几点建议:

第一,加强补偿应急风险控制制度建设。为能保障银行业风险防范控制的整体效率水平提高,就要及时建立风险补偿应急制度,对风险缓冲机制有效完善,对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尽快的达到8%,保障措施的实施中,可把现行国有独资商行所得税率55%下降到其他商行33%,建立现代公司制度,构件扩股增资的有效机制。加快实施五级资产分类的方法,对银行的财务状况中的流动性比率以及杠杆比率和效率比率等几个重要层面进行考察。

第二,加强对风险的宏观控制。新常态下银行业风险防控,要从宏观上着手实施,对贷款增速回稳的趋势能有进一步的认识,对发展战略实施科学的调整,对银行贷款的期限管理层面进行强化,推进信贷资产流转等多种手段共同实施。再有就是对社会融资的方式转变趋势要能有进一步的认识,加强创新驱动能力的提升,银行业要积极探索非信贷以及表外业务的创新发展,积极的拓展业务的范围等。还要充分认识不良贷款反弹的趋势,对风险隐患的防范化解的措施加以落实。

第三,强化银行风险监管机制的落实力度。在对银行风险的防范控制过程中,从监管方面加强是比较关键的,要能进一步落实贯彻分业经营以及分业管理的原则,对机构的定位能明确化,让每类金融机构在职能范围内开展,严格制定银行设立以及市场推出管理制度[5]。银行机构要定期的向监管机构进行对风险资产的情况进行汇报,对不良资产变化以及内部稽核处理等情况进行报告,只有从监管层面得到了加强,才能真正有助于保障银行的正常运营。

第四,对银行业信用风险防范。具体的风险风险就要注重防范的针对性和科学性,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将产权改革作为重点,在内部控制制度方面进行强化。及时转变政府职能,对政府的行为能严格规范,政府方面要减少对银行业的行政干预,保障信贷资金的合理使用,这对降低银行的引用风险就有着积极作用。再有就是要对财政收支体制进行深化改革,对财政和银行的关系能理顺,逐步的实现银行经营行为企业化。只有在这些基础层面得到了加强,才能真正有助于银行业风险防范化解目标实现。

第五,重视对现代资产证券化的推进。保障银行业风险的有效控制,就要从多方面着手实施,对信贷资产证券化加以推进,积极探究新型的风险控制手段并加以应用,提高资本的流动性。只有在这些层面加强实施,对银行的风险防范效果就能良好呈现。

3.结语

总而言之,银行业风险防范要注重方法的科学应用,对实际的风险防范找到针对性防范的措施,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银行业的风险防范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所以在风险防范方面要能有一定超前性以及预见性,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解决实际中的风险问题。

[1]单纯子.浅析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前景与风险[J].现代商业.2017(02).

[2]宁宇.对银行业风险和前途的思考[J].资本市场.2015(04).

[3]李辽远.深层次结构下的欧洲银行业风险状况分析[J].国际融资.2015(09).

[4]吕金花,张从林.银行业风险案件超前防控探究[J].河北金融.2016(02).

[5]赵强.我国银行业风险的防范与化解[J].北方经济.2015(20).

猜你喜欢
银行业常态特征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与数字特征
银行业对外开放再定位
抓特征解方程组
全球银行业AI的商业价值将创新高
不忠诚的四个特征
适应新常态,创新促发展
新常态下的艰辛与希望
以德树人 推进学雷锋常态化
努力推进青少年普法教育常态化长效化
给银行业打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