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运用优秀传统文化 践行新理念实现新发展

2017-12-09 16:08龙门县文化馆
大陆桥视野 2017年8期
关键词:传统艺术文化

段 珂 / 龙门县文化馆

创新运用优秀传统文化 践行新理念实现新发展

段 珂 / 龙门县文化馆

如何创新运用优秀传统文化,与多领域创新实践相结合实现新发展,具有突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笔者不揣浅陋,从传统文化的表现形态即思想文化、实用文化和艺术文化三个角度,探讨如何从传统文化切入,在弘扬我县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推动践行发展新理念的落实,为我县实现新一轮大发展探索实践具有龙门特色的发展新模式。

创新;优秀传统文化;发展

一、把握传统文化思想脉络,发掘发展动力新源泉。

习近平总书记传统文化观,将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有机运用于治国理政和改革发展的各个领域,其中,传统文化的思想文化层面,是统照全局的理论源泉。传统文化思想体系博大精深,深入人们的灵魂,要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前进的力量和方法,“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结合当前我县思想大解放的发展实际,要着重从几个纬度来把握:

(一)着重把握传统文化有为思想,提升精气神。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这是古代为官者的至理名言。优秀传统文化在今天依然是我们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精神力量。也就是要把握龙门自己独特的传统文化系统,从传统中寻求坚实有力的发展动力,从自身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地情特色中增强发展自信,引导干部群众通过现实中的有为来实现自身的发展,以此提升干部创业的精气神。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作为领导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手段,对于落后县区的后起赶超有突出的意义。有为重在责任,责任重在担当,不能在其位不谋其政,不能在岗位不在状态,继承积极思想,摒弃消极因素。

(二)着重把握传统文化善治思想,提升施政能力。

习近平要求领导干部要“吸收前人在修身处事、治国理政等方面的智慧和经验,养浩然之气,塑高尚人格,不断提高人文素养和精神境界”。一方面领导为官者,必须以传统文化智慧完善自身领导能力、提升领导艺术,掌握为民排忧解难的本领。另一方面,传统文化是一个地方的根与魂,把握本地的文化传统,是实现现代治理的基础。传统宗族文化往往根深蒂固,发挥传统文化的凝聚力,引导乡贤对价值观念的体认和为之做出贡献,从而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足进步。尤其是把握传统文化德治传统,从传统伦理道德文化入手,归纳、提炼、总结民众在基层社会中具有影响力的传统伦理观念,并转化为乡规民约,使传统道德成为社会自觉的行为规范,强化文化认同和教化功能。

(三)着重把握传统文化廉政思想,提升工作作风。

传统价值伦理规范为当前廉政文化建设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传统廉政思想在今天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把握古代文官制度廉政精髓,借鉴制约和惩戒腐败的措施,结合当下实际运用传统文化的廉政思想资源,引导党员干部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不断提高慎权、慎独、慎微、慎友的自觉性。

二、弘扬传统文化工匠精神,培育创意产业新业态。

传统实用文化层面,主要表现为文物、民俗、风情和器物等形式,尤其是产业化程度较高的传统文化,有着关系社会、经济、文化建设和发展的重大意义。我县传统实用文化资源丰富,对待优秀的产品技艺、文化基因、人文情怀,要以工匠精神深化打造和开发,创新转化传统文化实用形式,不断提高文化民生程度。

(一)推进文物的保护和利用。

今年4月刚刚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措施,李克强总理强调,深度发掘文化文物单位馆藏资源,推动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对弘扬优秀文化,传承中华文明,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文物资源丰富和深厚的的我县,要把握这一重大历史机遇,落实市新近制定出台的文物博物一系列政策,加强对传统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对承载着本地独特人文历史的历史文化古镇、古村落、古文化街区,加强文化遗产生态保护区、研究传承基地和博物馆建设,使之历久弥新、发扬光大。

(二)加快传统工艺经济化和产业化。

就我县来说,传统工艺相对稀少而珍贵,历史传承下来至今盛行的产业化工艺相对单薄。结合发展新需求,注入新元素提档升级,致力于复苏振兴。这些工艺发展的关键是,立足传统工艺资源,结合流行时尚元素,积极开发具有本地文化内涵和文化特色的创意产品,不断拓展产业链条。重点扶持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具有示范性导向性的文化产品生产和文化服务项目以及传统工艺美术的保护和发展。

(三)实施“传统文化+”战略举措。

“文化+”不仅是一个时尚的口号,更多体现为一种发展方式的转型。面对新常态下经济下行压力,实施“传统文化+”战略,以传统文化积淀为基础串联打造产业集群,催生新的经济业态,重塑相关产业价值,从而为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挥作用。同时,在推进城镇化建设、城市扩容提质过程中,结合本地典故、杰出人物等,综合考量历史记忆、乡土风貌、民族风情,整合、策划和运营好传统文化资源,把传统文化符号嵌入人心,以文促商、以商哺文。

三、汲取传统文化艺术价值,推动文艺精品新繁荣。

传统文化宝库中,文艺是综合的形式载体,传统文化丰富的艺术形式,积淀着传统文化精神和文化价值,在今天仍然散发着现代价值和魅力。要着力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当前的艺术产品生产、艺术活动和阵地中,让更多的人参与其中、接受熏陶。

(一)加强创制和打磨。

传统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往往是文化精品产出的温床。创作转化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用艺术的形式表现新生活、新理念,打磨精进,致力打造省内外有较大影响力的传统文化艺术精品。同时。强化合作协作,在树立本地文化自信中打造龙门文艺精品。转变载体样式,采用当地民间艺术元素创编独具地方特色的文艺节目,打通各门类艺术的界限,综合利用开发、加工改良,使作品以更加符合宣传教育、群众接受的形式呈现。

(二)加强转化和创新。

重点是特色化群众化加工,一些传统文化成果,欠缺通俗性,不适合在舞台排演,也就不适合推广。要用群众们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表达群众的情感、诉求。传统民间艺术具有天然的群众性特点,要加大与核心价值观主题的结合,创制出蕴含传统思想观念的时政文艺精品。在龙门很有历史传统的粤剧粤曲、客家山歌,鼓励将一些知名折子、唱段改编成时政题材演出节目,既秉承传统美德,又宣扬新思想新观念。

(三)深化公共艺术教育。

深化宣传推介,深化人文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加强传统文化艺术精品教育,传承和汲取文化根脉中的艺术精神和道德力量,开展各种传统文化艺术宣传教育和培训活动,在时代脉搏中实现转换和以文化人。完善公共艺术评议平台和渠道,让接受主体真正参与进来,把传统文化成果向基层群众宣传推广、深入解读,深化交流和互动。

[1]于春梅.关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几点思考.经济研究导刊.2015

[2]徐琴.试论新形势下的中国传统文化.人民出版社.2010.

[3]邓显超.提升我国传统文化的机遇与挑战.长白学刊.2009年第2期.

猜你喜欢
传统艺术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谁远谁近?
纸的艺术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