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基金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核算问题

2017-12-09 20:08
金融经济 2017年22期
关键词:会计科目金融资产公允

私募基金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核算问题

姚兴宝

随着我国基金市场的不断繁荣,私募基金的领域和规模都在不断的扩大。形势的发展使得金融市场对于会计的核算水平也有了一个较高的要求。但是在当前的会计科目中,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这个科目对于广大的基金会计工作者造成了很大的困扰。对于投资者的判断也会有一定的影响。笔者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对于会计科目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这一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且对现阶段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这样就能给投资者比较好的判断依据,也能够帮助他们做出正确的判断。

私募基金,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会计科目

1.前言

私募基金在我国发展迅速,短时间内就成为了金融市场的重要力量。但是随着资金沉淀量的逐年增加,私募基金对于会计的核算水平以及最后的财政审计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由于私募基金的来源比较广泛,灵活性也比较高,因此私募基金的核算方式不尽相同。

2.私募基金相关会计科目存在的问题

2.1 会计科目的分类不是很客观,有可能违背了真实意思表示

在我国的会计准则里面规定,实体持有的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主要是指近期被卖出的交易性金融资产,但是如果买卖的界限比较模糊就会被划分为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从公允价值的损益这个角度上来看,两者的区别是一个计入了损益但是另一个计入的是权益。这种会计科目的处理方式会对最后企业的利润产生实质性的影响。虽然在会计准则的提示下,投资者其实更应该关注的是企业的综合收益,而不是仅仅关注在企业的净利润上面,要注意到企业的公允价值的变动情况。这样就会导致基金的实际的管理者会利用会计上的相关准则对自己管理的基金进行财务上的调整,在净利润方面会增加,但是其他地方减少,通过这种方式对投资者的判断造成一定的蒙蔽。

如果基金的管理者希望持有一支风险比较高但是收益也比较大的股票,为了预防该股票在下跌的时候对整个基金的业绩产生实际的影响,就会经常采用把这一股票当做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这样即使在股票下跌的时候也不会影响整个基金的收益情况,如果在盈利的时候就可以卖出一部分,这样可以获得更好的收益。

2.2 公允价值的模式与成本核算的模式不应该出现在一起

在私募基金的范畴里面,不论是借壳上市还是公开发行股票,最理想的是通过上市退出,这样的话,基金的实际管理者就能获得高额的回报和收益,同时高收益的项目又成为了可以宣传的卖点,能够提高基金管理者在行业中的知名度和竞争力。作为接受投资的企业来说,上市能够带来的是新的融资的模式,企业获得了充裕的资金就能够在以后的发展中占得一定的先机,也为企业进一步的发展与壮大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但是,从大多数企业的情况来看,成长性好但是又缺乏相应的融资渠道的公司基本上都是非上市公司。会计准则上有这样的规定,在对于能够对市场有重大的影响的无法对其公允价值的变动进行测算的资产,不再继续采用长期的股权投资核算。把这种资产归属了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后期采用的是成本法进行相应的财务核算。

这就造成了一个比较矛盾的地方,就是这一科目不但牵涉到公允价值的变动引起的成本的变动,另外一方面又存在着成本计量的模式,这两种共同存在的模式使得不是专业人员的投资者产生一定程度上的困扰。

2.3 在会计准则上来说,公允价值的变动与成本之间并不能相互转化

如果一个项目并没有上市,但是有股权,这种项目通常意义上来说,投资的回收期是比较长的。存在着很多优秀的上市企业,不但在公允价值上是可以信赖的,同时对于在市场上又有比较好的报价,但是存在的问题是在会计的准则里,公允价值的变动与成本之间并没有相关的联系,并不支持两者之间的相互转化。如果相关的规则并没有具体的规定的话,就会按照成本的模式进行核算。这样就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在项目没有变现获得稳定的收益之前都无法对项目的价值进行评估。基金的管理者就会陷入比较困难的境地。基金的管理者如果决定卖出相应的金融资产,那么这个项目的后续的成长性就无法得到保证,但是如果基金的财务报告出来,到时候所有的业绩都无法得到承认,这样的话投资者就会产生很大的顾虑,就不会将对这种基金进行相应的投资。

3.对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科目的思考

3.1 将交易性的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相关的会计科目进行一定的整合。这样改革的好处是:

(1)对于只从科目上来判断其中的意图是缺乏一定的客观性的。在会计通用的准则上规定交易性的金融资产具有一年的限制,但是一个优秀的基金管理者会根据市场的行情随时对基金的投资进行相应的调整,这样就会导致基金管理者持有基金的意图发生了变化。所以用会计准则上的有关于基金意图的规定是不合适的。但是如果金融资产在一年的期限卖出,这种资产的变化使得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与交易性的金融资产对于利润表的影响是一样的。单独就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来讲,还能够对利润进行盈余管理,基金的管理者基本都会采取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而不是交易性质的金融资产,这样交易性金融资产就失去了原来的意义。从外部的数据上来看,基金管理者手中的可出售的金融资产是远远大于交易性的金融资产的。很多朋友会问,在交易性的金融资产是流动资产,应该在流动资产进行相应的展示。如果可以断定可供出售的资产的权限是小于一年的,就可以在非资产上进行标识。

(2)要对会计信息的可靠性进行相关的保障。在我们进行基金投资时,选用的收益一般是指确定的没有争议的收益,比如说到期的投资利息等等,又或者是商品买卖所获得的价格的差异。但是一些公允价值的变动影响的只是这个项目现有的价值。比如说的是在二级市场上股票的价值,会随着股票价格的变动产生很大的变化,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的特点。现在股票的价值只是纸面上的财富,并不是代表的实际的财富,只有转化为现实的收益才是获得收益的保证。在企业上同样是这样的,只有真金白银的利润才会被承认。在收益没有真正落到企业的口袋中的时候,把公允价值变动获得的收益放在利润之中就会使得有关于盈利性质的指标受到了影响,这种做法违背了会计的谨慎性的原则。

投资者要明白实际上公允价值的变动带来的影响只是潜在的,这种风险不会因为你确认了收益就会减少,也不会因为你不确认收益风险就会增加,未来的成长的可能性也不会因此受到特别的影响。如果把公允价值的变动带来的对收益的影响单独列出来就会让投资者更加清晰的了解整个项目的盈利性,以便于投资者做出正确的判断,这样也有利于基金的管理者做出正确的判断。

(3)这样能防止管理层处于自身的考虑对会计核算方式进行修改。公允价值变动带来的收益不再转变为利润以后,基金的管理者可以继续持有该项目获得收益,或者变现转变为实实在在的利润,投资者也不必担心整个利润表被基金管理者做手脚。

3.2 针对这一现象提出的建议

我们可以建议将成本核算的模式转变为公允价值的变动模式,但是这种方式是不可以逆转的。但是如果在可靠性原则的基础上,公允价值一般还是具有对于项目自身潜力的反应,这样也有利于基金管理者以及投资者做出正确的判断。在成本核算的模式上,公允价值的变动是我们以后发展的方向,但是成本核算的模式一旦转换,就不能逆转。

4.总结

我们要加强对于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相较于成本法具有更真实的特点,因此在实际的工作中应该多加利用,我们应该不断的累积工作的经验,使得会计报告的形式更加的真实。

(银川市产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宁夏 银川 750002)

[1] 会计/注册会计师协会编.2016年度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辅导教材[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6.

猜你喜欢
会计科目金融资产公允
确认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需要转出吗?
用友U8软件预置会计科目的维护
基于会计科目演变的银行同业业务发展模式与风险分析
对公允价值计量:CAS 39的思考
关于在财务会计中采用公允价值的探讨
浅谈会计科目扑克在高职会计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论金融资产转移的相关问题探析
国家金融体系差异与海外金融资产投资组合选择
浅析公允价值的本质
对交易性金融资产核算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