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职模具专业“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2017-12-09 16:08吕宁恒湖南商业技师学院
大陆桥视野 2017年8期
关键词:工学模具校企

吕宁恒 / 湖南商业技师学院

关于中职模具专业“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吕宁恒 / 湖南商业技师学院

针对我院目前在模具专业的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由于中等职业教育具有明确的职业价值取向和职业特征,有较强的职业定向性和针对性。对于目前中职学院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及改革创新方案做一些探究,确定“学以致用”的办学理念,探索一条独具特色的实践教学之路。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实践

“工学结合”是实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目前中职院校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制约了该模式向纵深发展。一是由于各方面因素导致企业参与的积极性不高。二是由于指导实习的教师积极性不髙。有一些教师甚至认为只要把课备好、上好就行,对于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是学院领导的事情,与他们关系不大。在教学过程中,仍有一部分老师忽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占据的主体地位,忽视了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没有把教学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经过学院与企业的双向互动和长期合作,将在校的理论学习、基本训练与在企业的实际工作经历有机结合起来,提出“工学结合、校企互动”人才培养模式。

一、“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几个特征

1.学校与合作企业需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形成互惠互利、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长效机制,使得双方进行的人才培养工作能够长期坚持下去。

2.推行学生的“工”和“学”轮换进行,对于三年在校期间学生工作实践的总时间要求不得少于半年,对于四年制学生在企业实践总时间不得少于一年,并要求学生毕业时既获得成人大专及本科学历证书,又获得具有模具专业职业资格证书。

3.学生在企业实习时从事的是有关企业的实际生产和经营工作,企业对学生按正式员工要求和管理,并支付相应的劳动薪金。

4.企业为学生提供的工作岗位需经学校认定的,学生在企业的相关工作与其在校中的学习目标和职业目标相关,最终由学校和企业共同考察评价学生在工作中的表现。

5.企业需要把录用和培养学生作为发展企业和培养人才的一个重要部分,企业对学生的录用是由企业与学生双向选择决定的。

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

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课程建设。建立双元化教学主体,创建 “工学结合、校企互动”的人才培养模式,所谓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指导下,实现培养目标而采取的某种标准构造模式和运行方式。对于教学主体的双元化体制构建就是学校和企业要密切结合,对于改变学校办学思想定位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上互动;对于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与企业产品业务推广上互动;对于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与改善企业人才结构上互动。学校需聘请企业管理人员、技术专家、能工巧匠参与专业指导委员会工作,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而学校的老师到企业开展相关的理论咨询和技术服务,参与技术开发、生产管理;企业学校协作攻关,多开展企业文化、校园文化的建设等。加强双方的多层次、全方位合作,形成“工学结合、校企互动”人才培养模式。 为了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教育办学方针,切实提高中职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湖南商业技师学院模具制造专业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从分析学生未来工作岗位和岗位能力入手,与企业一道科学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向。

2.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课程,加大课程改革力度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课程是以通过对工作过程的系统化分析所获得的工作项目为单位设置课程,并组织课程内容的职业教育课程模式。为落实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模具专业需开发了《使用手工工具的简单模具制作》《模具拆装与测绘》《使用数控铣床的模具零件编程与加工》《精密冲压模具的设计与制造》《精密塑料模具的设计制造》和《使用数控铣床的模具件编程与加工》等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课程,课程与生产性实训有机结合,并加大课程改革力度,项目课程教学主要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过程来展开。

要求学生能熟练地应用三维 Ug 软件绘图软件绘制零件图和一般复杂程度的装配图包括撰写项目报告。老师通过亲手操作使学生具备从事本职业的中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所必需的识、绘图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具有爱岗敬业、严谨细致、探究务实的职业精神和技术意识。把职业资格证书的训练内容纳入项目课程及生产性实训之中,通过技能训练,经过学院和企业共同考核合格,由校企联合颁发工作经历证书,提髙了其就业能力。

三、教学要求

1.团队规模:基于每届2个教学班的规模,专兼职老师5人左右(含专业实训指导教师),其中,专职教师3人,兼职教师2人,职称和年龄结构合理,互补性强。

2.教师专业背景与能力要求:具有一定的模具工程生产实际背景,掌握机械设计与制造知识,具备冲压件成形工艺和模具设计能力、冲模零件加工工艺编制及加工程序能力,具备冲压模具装配与调整技能,掌握一定的教学方法与艺术。

3.课程负责人:应熟悉冲压模具技术和中职教育规律、实践经验丰富、教学效果好、在行业有一定影响、具有中高级职称的“双师”教师。

4.“双师型”教师:“双师”应达到相应的比例,承担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和工学结合课程的专业教师就为“双师型”教师。要通过校企共建方式建设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几种模式的探究

1.“双循环工学交替”模式。

我院与北京汽车有限公司株洲分公司、博世等汽车企业产学合作,实施了“学校(理论)—工厂(实践)—学校(理论)—工厂(实践)”“双循环工学交替”和“学校教育教学、企业顶岗实践”培养模式。

2.“校企全程合作培养”模式。

与北汽株洲分公司等企业密切合作,在模具专业实施了“联合培养、共同考核、双向选择、企业使用”的校企全程合作培养模式。

五、工学结合所遇难题

1.企业积极性。

过去企业接受毕业生实习是指令性任务,现在企业以经济利益为中心,接受毕业生及指导力度大不如以前;导致学生在企业的时间不长。

2.质量保证。

由于学生在企业分散度大,教师难深入指导与评价,质量不能保证。学生长期从事单一工作,劳动强度大,与在校期间学习的专业知识与企业实习的工作不对接,学生感觉自己所学不能为自己所用,积极性及认真程度下降。如果工学结合过程中学院放任自流,将失去工学结合的意义。

总之“工学结合、校企互动”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否能取得成效,关键是找准双方利益共同点,互惠互利、合作共赢,一旦合作后校企双方必须通过建立一系列规章制度和相应措施来保证“工学结合、校企互动”的正常进行,形成以学校为主体,企业和学校共同教育、管理和训练学生的教学模式。

[1]陈解放."产学研结合"与"工学结合"解读[J].中国高教研究,2006,12.

[2]陈解放.工学结合教育模式可持续发展的理性期待[J].中国高教研究,2006,8.

[3]曹晔,邵建强.职业教育工学结合制度的宏观探究[J].职教论坛,2006,9.

吕宁恒:女,(1987.01-),助理讲师,现于湖南省商业技师学院任教,研究方向:模具设计教研教改。

猜你喜欢
工学模具校企
盐工学人
——宋辉
欢迎订购2020年《模具制造》合订本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asiamo1d2021广州国际模具展
熔断型端子压接模具研究
2017-2018学年华东师范大学授予理学、工学博士学位人员名单
模具切水口在自动化机械中的设计与应用
一个平台 四项合作 多方共赢——“政府搭台、校企唱戏”之校企深度合作的模式探索
校企合作五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