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关于防汛抗旱减灾对策的几点建议

2017-12-09 16:08崔晓文咸阳市渭城区防汛抗旱农田基建办公室
大陆桥视野 2017年8期
关键词:灾情抗旱减灾

崔晓文 / 咸阳市渭城区防汛抗旱农田基建办公室

浅谈关于防汛抗旱减灾对策的几点建议

崔晓文 / 咸阳市渭城区防汛抗旱农田基建办公室

自古以来我国人民就深受旱涝灾害的困扰,防汛抗旱减灾一直都是我国在预防和抗击自然灾害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但是,不同的时期防汛抗旱减灾工作有着不同的特点。当前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此项工作的展开提供了物质和技术支撑,党和人民也更加重视该项工作,本文通过具体分析我国水旱灾害的国情,讨论防汛抗旱工作取得的成效及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对于增强防汛抗旱减灾工作提出几点建议。

新时期;防汛抗旱;成效;减灾对策

引言

我国国土辽阔,南北气候差异非常大,因此南北旱涝多发是不可抗拒的自然因素。南方气候湿润,雨水充足,很有可能发生水灾,北方气候干旱,降水量少,就容易发生旱灾,旱涝急转的情况时有发生。旱涝多发给我国的人民带来了不可估计的损失,特别是近些年来,经济的快速发展严重破坏了自然的生态环境,更是加重了灾情。所以,我们必须更加重视防汛抗旱工作,吸取历史经验教训,提出新的解决对策,来减少自然灾害给我国带来的损失。新的时期有新的理念,现在应对旱涝多发,不再是原来的被动应对,而是化被动为主动,提前监测和预防灾情。防汛抗旱理念的转变,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效,经过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旱涝灾情得到了有效地控制。

1.防汛抗旱减灾的现状

从有大禹治水开始至今,我国一直都非常重视防汛抗旱救灾工作,尤其是我国国力逐渐强盛之后,防汛抗旱减灾体系越来越完善。首先是理念上的认知,防洪抗灾不再是局部地区人民的事情,而是全国人民的责任。国家建立了完善的组织机构来管理控制灾情,大大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其次,经济的发展为抵御灾情提供了技术支持,更多的技术应用到防汛抗灾,更多的工程技术人员投入到工作中,形成了完善的工程体系,大大提高了防御灾情的能力。另外,《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河道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出台,有效抑制了破坏防汛抗旱工作行为的发生,从现实角度解决了旱涝难以抵御的问题。

2.防汛抗旱减灾取得的成效

近些年来,观念上的转变推进了防汛抗旱工作的顺利展开。从以前被动地加固堤坝来控制洪水到现在的给洪水放行进行洪水管理,从以前对抗旱片面的认识到现在的考虑周全。事实告诉我们,只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相互妥协,人类才能更好地在自然界中生存,才能以最小的代价最大的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有些地方的水利工程体系就依据了当地的自然环境,体现了当地独特的自然风情,尽量减少人为干预,还原大自然的淳朴。这样在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同时,又体现了人水和谐,提高了人民的生活质量,也满足了人民的需求。提前防范意识的加强,预先监测洪水,时时关注降水量的变化,就能在防汛抗旱工作中抢得先机,面对灾害的时候,我们才能处变不惊,沉着应对。

3.防汛抗旱减灾面临的挑战

人为活动导致的自然环境的变化对防汛抗旱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全球变暖的现象越来越严重,而由此引发的气候条件的变化更是加剧了中国的旱涝灾情,极大地挑战着防御工作。同时,从现实来看,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口压力巨大,粮食压力大,再加上自然灾害,粮食减产,无疑更是雪上加霜。然后,是理念上的挑战,当前的防汛抗旱不再是以前减少经济损失,而是着眼于人民的利益,把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首先要保障人民生活的基本需求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我们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必须要牢记以人为本的理念,开发洪水资源,开展抗旱等工作的前提均是要保证人员安全。接着,跟随我们国家的社会文明程度越来越高,我们当前的社会目标是构建和谐社会,这就要求我们,防汛抗旱工作要做到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之间和谐,兼顾各个方面、各个群体、各个地区的利益,才符合当前的趋势。最后,面临不断变化的环境而导致的灾情的不确定性,我们要建立完善的应急管理系统,怎么样去建立,建立什么样的应急系统都是我们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综上,当前的防汛抗旱减灾工作仍然面临很多的挑战,必须紧跟社会发展的需要,变革管理模式,完善防汛抗旱保障体系,以及提高技术水平等等都需要改进。

4.防汛抗旱减灾的对策

4.1 更新防汛抗旱减灾的理念

解决洪水问题,除了人类无法改变的大自然的力量,我们更应该思考的是人类活动对于气候

4.2 完善防灾工程体系

旱涝灾害相比较其他自然灾害来讲,有着自己特点,发生迅速、破坏力强、持续时间久这些特点要求我们要及时做好预防旱涝灾害,减少损失。为了保障防汛抗旱工作的有效展开,必须建环境的影响,从我们自己的角度,掌握好人类活动的尺度,不超过大自然正常运转的承载量,做到人与自然和谐。规范人类活动,通过法律法规的强制力,制止不合理的开发、胡乱填湖造陆等不良行为。在防范洪水的同时,我们还必须学会利用洪水资源,变不利为有利,为人类创造财富。同时,还要提高风险意识,建立洪水和干旱风险公示制度,提前编制防洪抗旱预案,为防汛抗旱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设完善的防灾工程,为其提供充足的物质基础保障根据。应对没有办法准确预测的灾害,要建立完善的减灾工程,以期在灾害发生之后能够将危害减到最低。充分利用科学技术的力量,加强对灾害的监控。GPS定位系统、遥感技术等先进科学技术的应用,能够帮助监测和预防灾害,为进一步应对灾害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有助于下达最为符合实际状况的决策方案,以及开展救灾工作。

4.3 构建科学的管理制度

只有构建科学的管理制度,有对于全局整体的把握和统一的指挥,才能够应对复杂的防汛抗旱工作 。坚持统一指挥与分部门行动的原则,有利于加强全局观念,做出更符合大局的决策,分部行动又能发挥各个部门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有效配置人员及物资,做到防洪抗灾工作的有序进行。加强各级管理机构的应急反应能力,对管理人员进行不定期的培训,提升管理人员的素质。同时,推进防汛抗旱现代化建设,提高工程抵御灾情的能力。一定要做好防汛抗旱的基础工作,提出合理有效的抗洪抗旱方案,并进行评估演练。还要不断规范人类社会活动,对附近的村民进行宣传教育,共同抗旱抗洪,要辅以法律手段,必要的时候强制村民遵从党和国家的有关安排。我们要更为科学合理地规划、设计防洪防旱的工程体系,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功效,为人类创造效益。

4.4 加强防汛抗旱能力建设

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渺小,是人类创造再多的物质财富都不能弥补的。快速发展的社会经济虽然为防汛抗旱提供了技术和物质支持,但是,也在另一方面破坏了自然界的环境加剧了灾害的产生,我们除了要求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尊重自然、规范自身的行为,还要增强抵抗灾害以及应对灾害的能力。普及防汛抗旱的知识和理念,对频繁发生洪涝灾害的地方以及经济发展滞后的地区的人民,要加大防汛抗旱知识的宣传力度,让他们树立抗大洪、救大灾的思想意识,同时培养他们抗灾自救的能力。选拔青年才俊组建一支防汛抗旱抢险工作队伍,让他们率先成为先进的群体,熟练掌握防汛抗旱的丰富知识和先进技术。以优良的素质,精湛的技能,带领当地居民共同进行防汛抗旱工作。

5.结束语

总而言之,防汛抗旱工作十分重要,关系着当地居民的生命安全以及经济发展,在新的时期对于防汛抗旱工作有着新的要求以及挑战,面临快速发展的经济带来的双重效应,一方面,我们要规范人类自身行为,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另一方面,要利用经济发展带来的优势,科技地快速发展也为我们开展防汛抗旱工作提供了支撑。本文对防洪抗旱减灾提出了几点小的建议,希望能够帮助开展防汛抗旱工作,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1]孙东亚,丁留谦,姚秋玲.关于改进我国堤防工程护坡设计的建议[J].水利水电技术,2015(2):34-35.

[2]唐传利.关于开展河湖连通研究有关问题的探讨[J].中国水利.2015(06):37-38.

[3]董哲仁,孙东亚,等.生态水利工程原理与技术[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灾情抗旱减灾
防震减灾 科普先行
盐城市夯实灾害灾情管理基础
山东玉米主要逆境及抗逆减灾技术
中国“防灾减灾日”问答
防灾减灾 共迎丰收之季
种子穿新“外衣”锁水抗旱长得好
考虑属性和空间逻辑的地震灾情数据清洗器设计与实现
北方茶园抗旱节水栽培关键技术
果园抗旱“24字方针”
浅析在防汛抗旱中水利工程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