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院校走特色发展之路:优势、局限与对策

2017-12-09 21:51王鸽田耀
校园英语·下旬 2017年12期
关键词:特色发展对策

王鸽++田耀

【摘要】近年来建设高水平特色型大学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显著趋势之一,众多大学把明确定位、突出特色作为提升核心竞争力的主要途径。外语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一个独特分支,其优势与局限并存。如何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国内国际环境中强化自身优势,突出自身特色,应对不足与挑战,形成外语院校的品牌影响力,是其在特色发展之路上面临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外语院校 特色发展 对策

【Abstract】It has been a conspicuous trend in higher education that universities regard definite orientation and prominent features as main approaches to enhance their core competitiveness. As a unique group in our higher education system, foreign studies universities have their own advantages as well as disadvantages. Against the backdrop of ever-increasing domestic and foreign competition, how to highlight characteristics and avoid shortcomings is an important task facing foreign studies universities.

【Key words】foreign studies universities; characteristics development; measures

一、对大学特色的解读

在当今高等教育国际化、大众化、竞争激烈化的发展趋势下,如何发挥独特优势,提升核心竞争力,塑造品牌形象,是一个大学在可持续发展中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走特色发展之路已成为众多国内外大学的发展目标和办学理念。在俄罗斯,有着苏联时期创建的由相应的行业部门领导管理的专门学院,即特色型大学;在法国,“小而精”的大学校,成为特色教育和精英教育的典范;在德国,有着以培养应用型高级人才为目标的应用科技大学。

在我国,特色化办学也已成为新时期国家对高等教育的要求之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第七章高等教育中明确指出:“促进高校办出特色。建立高校分类体系,实行分类管理。发挥政策指导和资源配置的作用,引导高校合理定位,克服同质化倾向,形成各自的办学理念和风格,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争创一流。”

目前,国内学者从内涵特征、基本属性、构成要素等方面对大学特色给出了界定,有学者认为,“大学特色是大学内生沉淀的产物,也是时代外生创新的成果。”有人认为,“大学特色是指一所大学在长期的发展历程中,形成的比较持久稳定的专有性或顯著性发展方式和被社会公认的、独特的、优良的显著特征,是一所大学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生命力,是一所大学的优势所在。”有人总结了大学特色的基本属性:生成性、整体性、独特性、稳定性、实效性。也有学者认为构成大学特色的中心要素是学科专业特色、人才培养特色、科学研究特色和社会服务特色。

综上所述,可以从以下几个哲学角度去诠释大学特色的特征和内涵。从内因与外因角度看,大学特色是自身积淀和时代、社会影响的统一;从共性与特性角度看,大学特色是一般大学所具有的普遍性和自身特殊性的统一;从整体与局部角度看,大学特色是大学整体的个性风貌和各个构成要素的统一;从静止与运动角度看,大学特色是相对稳定性和发展变化的统一。总之,特色是一所大学屹立于高等教育之林的生命力所在,是其生生不息的源泉和动力。

二、外语院校的优势与局限

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独特的一支,外语院校在长期的发展进程中积淀了自身的独特优势和优良传统,但其局限性也不容忽视。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和竞争激烈化的背景下,外语院校既面临着来自同类型院校的竞争,也不可避免的受到了其他类型院校,尤其是高水平、综合型大学的竞争。

1.优势。毫无疑问,外语院校的最大优势和特色就是高水平、多语种、多层次的外语学科专业,在几十年的历史积淀中,众多外语院校纷纷打造了一批高水准的、有一定影响力的、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品牌语种和专业,为社会输送了一批又一批具有很强竞争力的高素质外语人才。此外,在外语学习的大环境下,外语院校普遍形成了具有国际化气息的校园文化氛围,为东西方思想文化的交流与碰撞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为学生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成为国际化人才提供了便利的渠道。

2.局限。对于外语院校而言,语言优势在一定条件下也能转化为劣势,由于传统的单一职能,大多外语院校学科设置相对狭窄,专业趋同现象普遍存在,学生知识结构相对单一,工作适应面窄,在人才市场专业化和精细化的当下,单单掌握一门外语是远远不够的。此外,外语院校的语言传统,容易造成重知识掌握、轻科研创新的局面,科研创新能力相对较弱,获得国家基金项目相对较少,重外语的工具属性,轻人文属性,容易使外语教育走上工具化的发展道路。

三、外语院校走特色发展之路的对策

明确了大学特色的特征及内涵,以及自身的优势和局限,外语院校在走特色发展之路上才能立足现实,明确目标,科学定位,采取切实可行的对策发挥自身优势,克服自身缺陷,从而在竞争日益激烈的高等教育中保持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1.科学定位。立足各项实际,科学合理定位。外语院校走特色发展道路,首先要做的就是立足社会发展现状、高等教育现状以及自身实际,科学合理定位,明确发展目标。定位是先导,目标是关键。只有进行理性的定位,才能在特色发展之路上不致迷失方向,只有树立明确的目标,才能在特色发展之路上扬帆远航。外语院校在确立战略发展目标和办学理念时,要充分考虑以下几个因素:一是时代、社会发展的大背景。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一体化、知识经济迅猛发展,外语院校应凭借自身“外”的优势,提升国际视野,加强跨文化教育,培养国际化人才。二是国内、国际高等教育发展现状和趋势。大到高等教育大众化、国际化的大环境,小到国家发展高等教育的各项方针、政策和法规。三是高校自身的实际情况。包括自身的办学传统、文化根基、师资力量、科研水平、各项软硬件资源等。四是学生的成长、成才需求。学校的发展目标和办学理念归根到底是要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服务的。endprint

突出特色学科,打造品牌专业。特色学科是外语院校走特色发展之路的根本立足点和排头兵。拥有了特色学科,大学就如同拥有了一张名牌。纵览西方众多享誉世界的名校,不难发现,一流的特色学科往往造就了一流的大学,一流的大学又无不以一流的特色学科著称。外语院校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学科设置相对狭窄,专业雷同现象广泛,非外语专业相对薄弱。因此,如何办出特色、树立品牌、脱颖而出,成为各个外语院校必须积极探索的问题。一方面,外语院校应该立足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传统外语学科,努力寻求特色发展方向和创新着力点,提升优势外语学科的质量,促进其内涵式发展。另一方面,应该在发挥外语学科主力作用的同时,促进非外语学科的同步协调发展,增加外语和非外语之间的互动和互惠,依托外语优势,努力提升非外语学科的竞争力,构建“外语+专业”“专业+外语”的学科互动体系。

2.人才培养。依托外语优势,培养复合人才。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和国际化的背景下,国家和社会所需要的已不再是仅具有单一语言技能的外语人才,而是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跨专业、跨学科的复合型外语人才,这就对外语院校的人才培养理念和模式以及人才管理和评价体系有了更高层次的要求。首先,更新人才培养理念。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使人才培养理念与时俱进。一方面要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出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兼备的创新型人才;另一方面也要满足学生个体化、多样性的发展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特色发展”的理念。其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外语院校在遵从一般高校创新型、高素质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同时,要根据自身的学科专业特色着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有效开展通识教育。最后,改革人才评价体系。建立、健全能激发教师和学生积极性、创造力的全面系统的人才评价体系。

创新语言教学,培养思辨能力。在高等教育竞争和人才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众多国内外知名大学越来越重视学生思辨力(critical thinking)的培养和考核。学习外语的过程不仅是学习一种文化,也是接触不同思维方式的过程,外语教师要利用好语言学习和思维能力之间的联系,在培养学生扎实的外语语言能力的同时,创新语言教学模式、方法、评价体系,把思辨力的培养渗透到日常语言教学和课程目标中。同时,外语教师也需要“加强有关思辨的理论学习,培养和提高自身思辨技能与思辨倾向”。

3.科学研究。强化实践应用,鼓励科研创新。科学研究是继人才培养之后大学的第二大职能,大学在传递知识、教书育人的同时,还应该肩负起科研创新的责任。外语院校要在保证学生基本语言技能和文化背景的前提下,创造更多条件增强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技能、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科研创新的能力。建立科研项目基地,健全创新激励体制,依托专业优势鼓励科研创新,此外,还要积极发挥教师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性思维方面的引领、指导作用。

以天津外国语大学为例,其经过多年的努力与探索,发挥学科优势,建立了一系列实践基地和科研中心,市、部级研究基地包括中央文献翻译研究基地、天津国际发展研究院、拉美研究中心、外国语言文学文化研究中心、语言符号应用于传播研究中心。

4.社会服务。把握时代脉搏,服务社会发展。西方著名大学的办学经验告诉我们,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不应该游离于社会之外,与现实世界隔离,而应该主动承担起服务社会的责任,准确把握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脉搏,满足社会发展对大学的要求。大学与社会之间应该形成一种良性的互动,一方面,大学通过人才培养和科研创新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外语院校可以凭借其语言优势在大型国际会议、会展中承担翻译任务,为国家提供官方文献的翻译,提供涉外志愿服务,從而提升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和辐射力;另一方面,大学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又树立起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和社会评价,打造服务社会的志愿者形象,对于学校来说也是一笔宝贵的无形资产。

5.文化传承创新。加强对外交流,提升跨文化能力。国际化已成为当今全球高等教育的重要趋势之一,高校之间的竞争已不再局限于一国范围内。作为以外国语言及文化为特色的高校,外语院校需要放眼全球,拓宽国际化视野,把外语作为连接世界的纽带和桥梁,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培养具有国际眼光、国际交往能力的人才。一方面,能够借鉴和学习国外优秀大学的办学理念和经验,联系实际,为我所用;另一方面,有利于宣传和树立学校在国外的品牌形象,扩大国际生源。天津外国语大学与世界30个国家的80余所大学和多个教育组织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不断探索“3+1”“2+2”“4+1”等国际合作办学模式,每年派出大量学生到国外学习交流,并接收来自世界各地的留学生进行长、短期的中文和中华文化学习。在韩国顺天乡大学、葡萄牙里斯本大学、法国图卢兹第一大学等国外六所高校分别建有孔子学院,数量在天津高校中名列前茅。

弘扬民族文化,强化文化主权意识。外语院校作为接受与学习西方思想文化的排头兵,更容易受到外来文化与价值观的冲击和侵蚀,尤其在当前我国高校普遍存在的“外语热”影响下,外语院校如不能正确看待和处理外来文化和本土文化之间的关系,就会出现重外语和外来文化,轻民族本土文化的现象。学生在中西方思想文化的交流碰撞中,容易迷失自我,不能完全认同民族文化和主流价值观。因此,外语院校在跨文化教育中要传承民族文化,传播主流价值观,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并以中西方思想文化交流为契机,创新本土文化,为其注入新的生命力,“使文化输入与文化输出之间保持平衡”,肩负起弘扬中华文化、传播中国价值的神圣使命。

四、结语

当前,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国际化趋势以及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为外语院校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期,走特色发展之路成为众多外语院校的当务之急。只有努力把“语”做强,把“外”做大,以“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为奋斗目标,努力形成特色办学目标和定位、特色学科专业体系、特色外语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特色科研创新机制和特色社会服务理念,外语院校才能更好地发挥大学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和文化传承的职能,才能做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广敏,高勤.大学特色解读与大学特色建设[J].现代教育管理,2011,(7).

[2]刘尧.大学特色的形成与发展[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4, (6).

[3]张相乐.论大学特色的本质[J].现代教育科学,2011,(1).

[4]李硕豪.大学办学特色研究综述[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1).

[5]王鲁男,龙洋.外语院校人文精神复归与通识教育的使命[J].外国语文(双月刊),2013,(29.4).

[6]杜毅.从大学职能透视外语院校人才培养特色[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9,(4).

[7]文秋芳,孙旻.评述高校外语教学中思辨力培养存在的问题[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5,(3).

[8]陈翠荣,林芸.西方著名大学特色形成的历史经验与方法论启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4).

[9]天津外国语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孔子学院工作处[EB/OL].[2016-5-20].http:http://exchange.tjfsu.edu.cn/confucius/.

[10]杨维东.外语教育中存在的文化与意识形态问题及应对[J].外语教学,2015,(36.5).

作者简介:

王鸽(1990.11-),女,山西运城人,硕士研究生,毕业于天津外国语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研究方向为美国社会与文化。

田耀(1957-),男,天津人,天津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美国社会与文化。endprint

猜你喜欢
特色发展对策
LabVIEW下的模拟电路实验教学创新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民办高校特色发展的经济学分析
加快以内画为特色的衡水文化产业发展设想
学校特色发展视角下校长角色与素质探究
传承古城精神 打造教育特色
溶解度计算错误种种和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