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独秀身边被遗忘的女人

2017-12-09 00:22唐宝民
文史博览·文史 2017年11期
关键词:安庆陈独秀大众

唐宝民

陈独秀曾是中国革命史上光芒万丈的人物,他以职业革命家的身份,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但在他身后,却有一个被公众遗忘的女人,她就是陈独秀的原配夫人高大众(高晓岚)。

高大众幼年的时候,母亲就死去了,父亲常年在外,继母长期虐待她,对她非打即骂,让她穿布衣、吃粗粮、干重体力活,拿她当丫环使唤。在教育方面,因为父亲秉承“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观念,所以也没有教她读书写字,这样长大以后,她就成了一个目不识丁的传统的旧式女子。虽然如此,但她无疑是个贤妻良母型的女子,身上具有勤劳朴素的优点,她的侄媳妇邬兰芳回忆说:“她个子很高,总是穿着长长的大襟褂子,老蓝布的或是由洋蓝布做的,长裤的裤管用小绳子扎紧着,是一双小脚。我没有看见她穿过鲜艳的衣服。”

陈独秀17岁那年,参加科举考试,结果中了秀才,且被录为第一名,这在当地引起了轰动,街坊四邻都认为陈独秀的前途不可限量,将来一定是举人、进士,或者状元。因此,一些大户人家就相中了他,争先恐后地托媒人上门提亲,想把自己的女儿嫁给陈独秀。在这些人家中,有一个叫高登科的人,就是高大众的父亲,时任安庆府统领,他也看好陈独秀,想让陈独秀做自己的乘龙快婿,便也托人前往说亲。陈独秀的母亲在众多人家中相中了高家,于是,在雙方父母的包办下,陈独秀便与高大众结成了连理。

包办婚姻,几乎没有爱情可言,只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不得已而为之。更何况,陈独秀与高大众之间,文化、志趣、思想相差万里,陈独秀是一个饱读诗书的书生,而高大众却是一个目不识丁的妇女;陈独秀胸怀改造社会的远大志向,而高大众却只满足于过平静的家庭生活……陈独秀的朋友潘赞化曾这样评价高大众:“完全是旧式的,与陈思想相隔距离不止一世纪。”如此一来,矛盾和冲突便在这个家庭中经常爆发,潘赞化回忆道:“平时家庭不和,多口舌之争。留洋,欲借其夫人十两金镯作为游资,坚决不肯,时常吵嘴。”为了革命理想,陈独秀长年在外奔波,顾不得家庭。高大众对此非常不满意,她反对陈独秀从事那些在她看来没有意义的活动,这令当时已经眼观中国、胸怀世界的陈独秀非常难以忍受。二人聚少离多,都饱尝了包办婚姻之苦。

后来,独自在外的陈独秀与高大众同父异母的妹妹高君曼恋爱并结婚,与高大众之间的婚姻便彻底解体了。此后,高大众没有离开陈家门一步,奉养老人、抚育子女,尽了儿媳妇和母亲的责任。虽然与陈独秀之间的夫妻关系已经不存在了,可她一直牵挂着在外奔波的陈独秀……

1930年7月17日,高大众在安庆病逝,享年54岁。她一生落寞,孤独凄凉!“她因与一个漂泊四海的造反者结婚,一生落寞;再加上两个儿子先后追随父亲造反而牺牲,给她带来了许多难以忍受的痛苦。离开人世,对她也许是一个解脱。”

陈独秀是在两年以后得到高大众去世的消息的,当时,他正在监狱中服刑,是三儿子陈松年来探监时告诉他的。陈独秀对高大众虽然没有感情,但内心一直十分歉疚,闻听高大众离世的消息,他一时沉默无语,过了一会儿,对陈松年说:“你母亲是个老好人,为陈家辛苦了一生,未享过一天福。我对不起她。我感谢她,为我生了三个儿子。延年、乔年虽然牺牲,但他们死得英雄,人民不会忘记他们。你母亲也算是英雄的母亲啊!”陈松年感慨地说:“父亲,母亲弥留之际,还念着你……”陈独秀听罢,十分动情地说:“松年,你回去之后,替我买几刀纸钱,在你母亲坟前烧烧,聊表我对她的缅怀之意。每逢清明,不要忘了去扫墓。”

1942年5月27日,陈独秀病逝于四川江津,6月2日下葬,葬于大西门外鼎山山麓。1947年6月,陈松年遵父亲的遗嘱,将棺木迁回家乡安庆,与高大众合葬。如果高大众地下有知的话,她也许会感觉到一丝欣慰吧。endprint

猜你喜欢
安庆陈独秀大众
鱼殇
大众偶像
一汽-大众ID.6CROZZ
上汽大众ID.3
拖拉机司机的“网络艳遇”
陈独秀之妻:我生君已老
HOW TO REANIMATE A SAGE
捐精捐出抚养官司,被判担责几多恩怨
陈独秀的收与不收
陈独秀三拒延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