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文摘报业转型思考

2017-12-10 07:47
当代经济 2017年3期
关键词:文摘内容

(《大家文摘报》编辑部,湖北 武汉 430000)

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文摘报业转型思考

李亚云

(《大家文摘报》编辑部,湖北 武汉 430000)

文摘报业目前虽然面临重重困境,但短期内不会速亡,文摘报人要紧跟新媒体发展步伐,扎根内容质量,积极思考转型的方向。本文认为,文摘报业可以从内容创业、实体经营、老年产业、编辑职业化四个方面尝试突围。

文摘报;新媒体;转型策略

互联网和移动终端的影响力已深入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传统媒体受到猛烈冲击,数字传媒日益彰显活力,传统信息传播方式被颠覆,报纸遭遇寒冬,媒体格局加速分化。信息海量更新、即时分享的数字化时代,以二次传播为功能的文摘报似乎越来越不合时宜,面对读者流失、利润摊薄、渠道萎缩、广告下滑等种种不利因素,文摘报该如何转身?

一、文摘报业现状和困境

新媒体时代,报业市场萎缩,文摘报业整体也出现了难以逆转的下行趋势。传统、后起和新字头三代文摘报具体情况如下:

传统类文摘报是中国最早出现的一批文摘报,目前发行量虽有所下滑,但仍有一定量基数的读者支撑,稳中求生。如《报刊文摘》、《文摘报》、《文摘周报》、《文摘周刊》等,借助主办单位党报日报集团发行优势,以本地区或本省为基础,辐射全国,读者多从邮局订阅,其高峰期发行量一度稳定在百万级。近年来虽有所下滑,但稳固读者群已形成,邮局订户基数大,借助邮局“主渠道”优势稳中求生。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起,在都市报兴办浪潮的推动刺激下,一批市场化文摘报先后出现,整个行业随之升温,综合类如《大家文摘报》、《大河文摘报》、《良友周报》等,专业类如《作家文摘》、《法制文萃报》、《国防时报》等,这批后起文摘报填补了当时市场上深度、专业报道不足的空白,市场反响好。凭借较低的采编成本、精干的办报队伍、稳定的发行量和固定的广告业务,日子一度过得较为滋润。但近五年来,销量下行趋势明显,体量萎缩,利润下降,目前尽力维持现有市场份额。

2008年前后新字头文摘异军突起,《新纪实》、《新周报》、《新传奇》、《新发现》等先后创刊,新字头文摘亦报亦刊,以铜板纸做封面,装订成册,内容多为时政或历史类专题深度报道,他们的面世很快在文摘市场掀起一股小阳春,效仿者纷纷跟进。新字头文摘报形式新颖,封面夺人眼球,紧盯读者需求,在文摘市场中拼杀出一片新天地。随着手机终端的普及,加上城镇报摊点的锐减,新字头报刊销量也在减少。

纸媒生存环境日趋恶劣,文摘报主要面临3大困境:

1、读者流失

互联网技术的演进使人们获取新闻、知识、文字越来越便捷高速,智能手机的普及更是改变了大众的阅读习惯,以新闻传播为主业的报纸受到的影响首当其冲,受众和报纸之间的需求关系渐渐瓦解。在信息匮乏的年代,文摘报扮演着资讯二传手的角色,而当信息丰富甚至过剩时,这一功能消失,无论是内容容量还是时效性都无优势可言,文摘报读者流失加速。

2、渠道萎缩

上世纪90年代都市报竞争白热化,邮局主渠道发行量有限,僧多粥少,各家报社纷纷自办发行,民营发行商出现,地方“二渠道”开始盛行,发行从单一渠道演进到多元渠道,报纸发行体系实现了初步的市场化。伴随二渠道的崛起,文摘报借助地方民营商力量进入各大中小城市街头零售摊点,抢占一席之地,灵活机动的“二渠道”迅速打开了全国各地的零售市场,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文摘报业市场化发展。然而,二渠道经销商实力较弱,难成体系,后劲不足,诚信也不是很好,这些无疑增加了发行的风险与成本。加上城市报刊亭摊点日渐裁撤,零售终端减少,文摘报销量急剧下滑。

3、发行、广告收入同时下滑,旧有经营模式难以为继

早期创刊的文摘报主要靠发行收入赢利,随着报业市场化发展,广告增多,盈利模式转向“发行、广告两条腿走路”。近年来,随着纸张、印刷、物流、人力等成本上涨,报纸发行利润受到方方面面挤压,逐年萎缩,仅能维持成本;2015年9月“史上最严广告法”生效,新广告法强化了对媒介广告发布行为的监管力度,此次调整严厉程度空前,大部分文摘报失去广告业务支撑。

二、新媒体时代文摘报业如何转身

文摘报业在30多年的发展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优势特色,目前虽然面临重重困境,但短期内不会速亡,文摘报人要紧跟新媒体发展步伐,积极思考转型的方向。本文认为,文摘报业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尝试突围转型。

1、向新媒体借力,推动内容转型,让内容力成为持续驱动力

新媒体时代,靠单纯内容突破成功几率有限,但媒体终究是无法脱离内容这个核心的,内容创新应该是和技术创新并行,而不是停滞或落后。要向新兴技术借力,让技术渗透到内容创新中,推动内容转型。

微信公众号经过四年的成长,月活跃用户超7亿。近一年来创业者和投资方都对新媒体内容创业的前景充满信心,内容品质重新被新媒体重视,内容力成为公众号重要驱动力,经营者更倾向于具有“内容力”的项目。内容力是指项目可以通过内容能力,切入到内容消费领域。广告、电商、社群经济和付费,是目前内容创业变现的四种方式,一部分公众号已经实现盈利,步入良性循环。有业内人士认为,新媒体的内容质量和价值,还没有普遍的、大幅度的超越传统媒体巅峰时期的水平,内容创业还有很大的市场空间和投资空间。

每一种新信息技术的诞生,对传媒界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不仅间接加速了行业内部的分化,也带动着传统媒体不断向前发展与创新,对于文摘报来说,转型既是时代要求也是自身内在需求,文摘编辑既要适时关注大环境、信息化时代的演进,更要运用各种武器武装自己,扎根内容创新,研究当代受众心理动向,以开放的心态积极了解、学习新技术,充分利用图片、声音、视频、以及各种表现形式,借助正在兴起的这波新媒体内容创业潮,跟进学习、思考自身转型的方向。跟随新媒体发展步伐,延长报纸生命周期,且行且转身。

《报刊文摘》、《作家文摘》、《大家文摘报》等推送的公众号或延续纸质报风格,或另辟蹊径根据不同受众口味打造全新风格,利用报纸多年积累的品牌效应扩大影响力,这些有益尝试,使传统品牌文摘报在公众号平台抢占一席之地,同时实现了即时推送、分享、交互、电商等诸多传统报纸无法完成的功能。

在文摘报仍能保本的前提下,文摘编辑唯有边跟进边学习,适应时代需求,实现触网融合,立足本业,首要解决生存活下去的问题,守好多年打拼下来的市场份额,同时潜心研究当下读者的需求,扎根内容质量,思考转型方向和路径,以传统报纸利润为支撑,为转型赢得尽可能多的时间和空间。

2、围绕读者对象运营媒体,将报刊出版和实体经营相融合

信息化大爆炸式发展,受众拥有更多的选择权,媒体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视对受众的研究,围绕读者对象生产内容,从大众到小众已经成为媒体发展的趋势,通过对读者行为的技术分析,了解个体需求,实现信息点对点的精准投放。

传统媒体转型不易,但业内不乏将传统媒体与实体结合得比较好的成功案例。中南传媒旗下的《快乐老年报》,依托老年传媒群,以纸媒为切入点,进行产业布局,该报的战略是“先做媒体,再做实体”,“先做传媒集群,再做产业集群”,建成“一报一刊一台一网一出版机构”之后,力求打造包括文化传媒、购物、旅游、产品、养老机构等全方位的老年产业群。办报三年发行量冲破百万,改变了以往传统单一的办报模式,拓展了产业链,在行动上实现了从媒体人到经营者的转变,服务对象上实现了将读者群向老年消费人群的转变。将办报做成了一个层层推进的系统工程,终极目标是产业和经营,将报刊出版和实体经营高效的融合在一起,相互促进,其办报思路和经营思路值得传统媒体借鉴。

市场环境巨变,读者的需求也在变,新媒体时代,我们要深入精准的研究我们的固有读者和非固有读者,了解他们的构成、喜好、倾向等特征。大部分创刊十年以上的品牌文摘报,都拥有良好的市场影响力和社会公信力,拥有十几万至几十万读者基础,其中近半数为多年跟随的铁杆读者。转换读者资源,是许多传统媒体正在做的一个维度,大部分文摘报现阶段也在根据自身条件试水。通过扩展服务以及关联引导,汇集读者进入电商、付费平台。

各家文摘报微信号,微订阅、微活动、微旅游做得各具特色,力求将平台打造成功能多样、粘附性强、有针对性、有一定盈利能力的新型媒体。这些公众号亦步亦趋的探索尝试着往前走,一般除了传统的本报邮订业务之外,都会根据自己的特色和专长开展各种活动和业务,如文摘周刊将创办了30多年的“报为媒”栏目及“报为媒”俱乐部活动平台延展到微信平台,媒介先进了,服务也随之更加高效便捷;大河文摘报在微信号中依托媒体品牌效应,与教育培训机构合作,创办省内少儿、成人艺术类研修培训班;报刊文摘在微信号推出电子报业务,而在针对高端人群的另一公众号中,开始推送原创文章;作家文摘的官方微店商品主要以出售文史类图书为主;每周文摘公众号与其网店联动,出售定制老年鞋;广州文摘报微信公众号,以健康养生和生活百科为主打文字内容,在业务专区则推出了旅游,学生假期作文夏令营等业务;大家文摘报优品馆在微信平台和报纸上联动,出售优选针对中老年读者的养身食材、保健食品、理疗用品及人文类图书。这些探索活动,是文摘报在新媒体平台上的有益尝试,在前进的大潮中采取了一种跟随战术,无论如何,转身与变革已经悄然拉开序幕。

3、顺应银发潮,关注老年产业

儿童与老年人是目前中国社会需求旺盛的两大消费群体,他们对应的产业已经形成两大支柱产业,特别是老年产业。近二十年,中国老年人口迅猛增长,我国60岁人口已超2.2亿,中国将步入老年型国家,中央明确做出了大力发老龄产业的战略部署,未来中国老龄产业市场潜力巨大。

老年文化产业是老年产业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部分,谁能及早谋划进行产业布局谁就能抢占先机。上面提到的《快乐老人报》就是一个很好地验证,其社长赵宝泉曾说“纸媒读者一天天在减少,老年读者一天天在增加”。的确,老年读者群前景不可限量。在纸媒一片哀鸿遍野、日渐式微之际,《快乐老人报》逆袭不得不说是个奇迹,成功关键就在于顺应时代潮流,抓住老龄产业这个战略先机,紧盯老年人群,发现蓝海。

创立于2014年的“幸福9号”专业敬老网购商城则探索出了一条能挣钱的“互联网+养老”模式。幸福9号商城,是一家以营养保健、理疗用品、健康食品、护理器械、日用品、文娱用品为核心,致力于为老年人提供服务的电子商务网站。成立两年,已经获得4.8亿元融资,其创始人王振说:“老年人实际上并不怕花钱,他们只是害怕花钱买不到优质的服务和性价比最高的产品。谁的服务好,谁更懂得老人需求,谁才能挣到钱,得到回头客。”

除了网上商城,“幸福9号”在线下围绕社区建立起实体养老体系,为社区老人提供健康服务、家政服务,同时建立健康管理大数据跟踪系统,完美的将线下线上业务结合起来,全面覆盖老年人及其家庭健康服务。

多数文摘报目标受众都是老年读者,未来老年读者也将只增不减,这也是为何部分文摘报在报业寒冬中仍能苦撑下来的主要原因——读者群主要为中老年读者。大部分综合、军事、健康等类型文摘报应该潜心研究自己的读者群,抓住老年读者做文章,了解他们的需求与喜好,深度开发这一群体的市场潜力。相对于移动终端,老年人更习惯阅读实体纸质报刊、书籍。很多文摘报编辑在与老年读者磨合中积累下了丰富的经验,他们了解老年读者的精神需求、心理需求、阅读口味。老年读者人生经历丰富,视野开阔,一般比较关心国内外时政、社会热点、政策动向、养老医疗、金融理财、人生情感、历史档案等方面的内容。

编辑不仅要将文摘报做成针对老年受众优质的内容生产商,更要放宽眼界,将媒体打造成兼具服务、传播、互动功能于一体的营销平台、宣传平台、服务平台,同时运用报纸这个实体,粘合受众,延长产业链,以报纸为依托,延伸至老年养护医疗、保健品、教育、旅游、生活用品等领域产业。

4、创新文摘手法,探索编辑职业化之路

以上是对行业发展前景的思考,下面是对媒体大环境下编辑职业发展的思考。改革的动力来自于人,任何变革和创新,归根结底都离不开人这个核心主体。传统行业日益萎缩,传统媒体的编辑该何去何从,是坚守还是转身?如何坚守如何转身?

新媒体去中心化,受众多元化更为明显,在传播过程中,作为传播者的责任更加重大。自媒体时代人人都可以是记者,但并非人人都可以胜任记者。人人可以是编辑,也并非人人都可以胜任编辑。网络媒体同样需要那些有经验、负责任、专业化、遵守职业操守的编辑,从文章导向到内容质量,更需要专业的把关人,编辑的责任不是变小而是变大。

“互联网信息呈现几何数级增长,所以时间就变得金贵,我们努力的方向则是让用户用最短的时间阅读精彩,其余时间享受人生”这是报刊文摘公众号年末的一则宣传广告,实则道出了多数文摘编辑们的转型思考,在新媒体时代,由于信息的泛滥,提升文章的品质,不仅需要大量的时间,更需要专业素养与职业规范。从某种意义上说,新媒体编辑其实是升级版的文摘编辑,在原创基础上,综合各种信息,组织最新内容,为读者精挑细选,策划整合,提高阅读效率,为读者节省时间和精力,因此编辑的作用不是在弱化而是在加强。

传统媒体生存不易,但不论媒体形式如何变迁,编辑作为一个独立的行当不会消亡,不仅不会消亡,反而会越来越被社会青睐。如今,各大中小企业、公司、政府机构、各类组织机构都十分重视网络建设和新媒体运营,从早期的建网站开微博,运营人才和媒体人才岗位需求随之增多。

传统编辑的核心任务是内容加工,新媒体时代,转变了依附介质,编辑的内涵与外延也在扩大延伸,围绕内容核心编辑需要掌握更多的技能和经营管理能力,既要会熟练选材,搜索资料,策划选题,更要会发社交账号稿,玩转五花八门的编辑软件,还要懂经营会算账。不仅处理好内容层面,还要处理好客户资源和好用户资源。离开传统纸媒怀抱的编辑并非一无是处,毫无价值。未来可能生存下来的媒体,将以何种形式存在,没人能预言,但一定是不断升级了的信息化和人性化的平台,或许职业化是未来我们转型方向。

身处转型大潮之中的文摘编辑,既不能固步自封,也不应妄自菲薄,积极学习研究新形式新技术,按照自己的节奏一步步前进,触网融合提升内功,重塑话语体系和传播方式,为职业生涯的转身积累实力。

[1] 张贺、徐歆芷:文摘类期刊,重蹈覆辙还是再创新生[N].人民日报,2013-04-25.

[2] 黄志杰:快乐老人报百万发行量是如何做到的[J].中国记者,2014(1).

[3] 张玥、谢鹏:一个公众号为啥估值上亿[N].南方周末,2016-08-18.

(责任编辑:占雨秀)

猜你喜欢
文摘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英语文摘
主要内容
台港文摘
台港文摘
健康文摘
健康文摘
书刊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