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宝宝长期分居的烦恼

2017-12-10 02:42空杯指导专家茅于燕教授沈家宏心理咨询与督导师编辑春苗设计侯宇
妈妈宝宝 2017年11期
关键词:亲子爸爸妈妈宝宝

文/空杯 指导专家/茅于燕 教授 沈家宏 心理咨询与督导师 编辑/春苗 设计/侯宇

如今父母和孩子长期分离的情况不在少数,由于工作时间、距离等原因,父母常常没有精力和条件亲自照顾子女,把孩子交由老人或其他亲属抚养。这对孩子的心理发展会产生什么影响?父母又能做些什么,把影响降到最低呢?

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弊有多大?

儿子从小没在我们身边长大,快上学才接回来,刚开始学习还好,但每天写作业都磨蹭到很晚,老师反映上课注意力也不集中。他爱看动画片,我们一管他就发脾气,有时还说些恨父母之类的话,尤其对我。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从小没跟着我们,孩子有些自卑,不太会跟别人交往,畏缩不前。其实他心里对我们还是接纳的,有好吃的也会留给我们。这些是因为孩子离开我们太久吗?

——茂茂妈

沈家宏:

6岁以前是孩子人格养成的关键阶段,是建立安全感的最重要时期。如果在这一时期孩子和父母长期分离,对小部分孩子来说,性格和人际交往可能会产生影响。因此,1~2岁的孩子和妈妈不要有太多的分离,孩子2~3岁时上幼儿园不建议全托,也不要将其送走。

这一阶段是一个建立互信的过程,长期的分离,孩子容易形成被抛弃感,这对孩子来说是生与死的恐惧。虽然大部分孩子长大不会出现问题,但约有1/3的孩子可能会出现心理障碍,常有深深的不安全感,影响他的人际交往。

当然,不分离并不是和孩子整天腻在一起,父母都需要工作,关键是要在不伤害孩子心理的情况下抽身。如父母上班前要给孩子稳定的感觉,告诉孩子父母上班后还会回来,不要让孩子产生分离焦虑。送孩子上幼儿园时也要事先让孩子知道,父母会来接他。

茅于燕:

这个问题非常重要,童年的教育和环境,的确会对以后的性格、行为有影响。当然这种影响不全是负面的,也有正面的,比如孩子的独立性、自立精神、生活自理能力等,父母不在身边的孩子可能好一些。(当然,抚养人的教育观念、教养方式也有影响。)

父母不在身边,对孩子来说,是一种欠缺。你应该告诉她:“爸爸妈妈是非常爱你的,只是因为我们工作的地方还没有幼儿园,所以你现在还只能和奶奶在一起,等有了幼儿园,就来接你到妈妈身边去。不过,奶奶也是很爱你的,她每天给你做饭,送你上幼儿园,陪你玩,你要听奶奶的话。”一个快4岁的孩子,是能够理解的。

爱的具体表现是亲子联结紧密。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弥补这种分离造成的亲子联结不紧密:

1.经常打电话给孩子,关心他的一切。

2.经常寄照片给孩子,让他对你不陌生。当然,奶奶也要经常拿出旧照片来讲你们过去的事,让孩子好像仍和你们在一起。

3.过一段时间让奶奶给孩子照几张照片,写一点“报告”,寄给爸爸妈妈。这要当作大事来做,让孩子心里有爸爸妈妈,不要让空间距离影响了亲子之爱。

4.父母亲出差时,尽量到陕西奶奶家看看,给孩子带点玩具、吃食,让他到幼儿园去“宣扬”爸爸妈妈对他的好,建立他的自尊心。

亲子重逢,宝宝像见到陌生人

年轻的父母因工作繁忙或其他原因,有时会选择把宝宝放在外地的奶奶家或姥姥家寄养,等宝宝3岁时上幼儿园再接回身边。但是3岁前是建立亲子关系的重要时期,错过这个阶段,宝宝很难认可父母。当父母接宝宝回来时,常会感到宝宝不适应新的环境,做出以下反应:

1.刚回到自己家,不停地哭闹,不爱吃饭,也不愿玩,执意要离开家里,嘴里说着:“走、走……”

2.不愿亲近父母,表情冷漠,甚至感到畏惧。

3.对于家里的一切都感到很陌生,在家里呆头呆脑,不知所措。

沈家宏:

由于宝宝从小不与父母生活在一起,所以缺乏亲子感情。把宝宝接回家后,就要努力培养与宝宝的感情,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 多和宝宝亲近,消除陌生感,逐步建立感情

父母要积极给宝宝爱抚并与宝宝交谈。多抱抱宝宝,抚摸他的头、脸和身体等,让宝宝感到轻松舒适。同时还要多和宝宝交谈,如亲切地叫着宝宝的名字跟他说:“宝宝今年3岁了,爸爸妈妈都想宝宝了!”“宝宝真乖,爸爸妈妈最喜欢宝宝了!”“宝宝饿了吧?妈妈去做好吃的!”

多陪宝宝一起玩。宝宝都喜欢听故事,父母可以买一些有意义又有趣、色彩鲜明的绘本和他一起看,讲给他听。宝宝喜欢到动物园玩,父母就多带他去,一边玩一边讲动物的故事。这样,宝宝逐渐对父母产生感情,就会愿意和父母在一起了。

2 向寄养人详细了解宝宝的生活习惯,尽量保持一致

比如宝宝原已习惯在早饭后大便,就不要硬让他在起床后马上大便。强制要求宝宝改变习惯,会使他不适应、不舒服,情绪更加不好。如果发现宝宝有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最初不要断然让他们强行克服,待熟悉以后再逐步纠正也不迟。

3 要给宝宝创造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庭环境

父母要互敬互爱,和睦相处,保持积极的情绪,这样宝宝也会受父母的感染,情绪愉快安定。另外,父母对宝宝同样要付出爱心,及时满足宝宝的需要并鼓励宝宝的每一个微小进步,让宝宝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父母的爱。宝宝生活在一个和谐、充满爱的家庭环境里,会觉得很幸福、很安全,对父母的感情也会加深。

虽然父母有时因为工作、学习的原因,需要把宝宝寄养。但是,为了宝宝的健康成长,如果有条件,要尽量亲自教养自己的宝宝。

茅于燕:

在这3个月中我认为可以做以下这些事:

1 尽早确定照看人和照看环境

如果要接老人来家里照看,那么现在就应该接他们来。这样你们有一段时间在一起,孩子的生活起居、早期教养会有延续性,过渡起来比较容易。当然,由亲戚照看或请保姆照看也是一样,现在就请来,如果请保姆,将其身份、家庭、健康状况弄清楚比较安全。

如果要把宝宝送到老人家里去照看,那么现在就应该和宝宝一块儿到老人家里住一段时间,一起熟悉环境、熟悉抚养人,然后再离开,对宝宝来说会好得多。

2 尽早确定医疗、保健单位

把孩子的情况和自己要离开的情况介绍给他们,万一孩子有个病痛,抚养人知道马上该往哪儿送去看病,这样常规体检也有人管了。

3 生活物品准备齐全

买好孩子衣服、玩具、图书,可以用一段时间,以后再由抚养人添置。你们买后,关照抚养人,玩具、图书不要一次拿出来,有些可在“关键”时刻(如哭闹、生病等)拿给他。当然,短期的生活费也要留下来。

4 要有平常心

不要因为自己快要走了就更宠爱他,平时有什么宝宝要了但是不能买的东西,这时不要全给他。这样可能会形成他的不良习惯,贪得无厌,使抚养人很难办。也要和抚养人谈,不要因为父母亲不在身边,就更加宠爱他,使他完全没有“纪律”,不能控制自己,待父母亲回来后,就很难管教了。

5 寻找后援的帮助

马上要离开宝宝了,怎么准备?

和同在一地的亲朋好友联系,告知家里的电话和地址,也将他们的电话和地址告诉抚养人,万一孩子有什么情况可以尽快联系,并得到帮助。

我的儿子1岁了,活泼可爱。可是我丈夫和我再过3个月就要去瑞典留学,我心中对儿子充满了不舍与愧疚,怎么做才能把不良影响降到最低呢?

——丁丁妈

家长去瑞典以前,要把孩子的一切安排好,对去了以后孩子与自己的亲密关系以及早期教育,也要有所计划:

1 婴幼儿身体发育和智能发展表

给抚养人准备一张婴幼儿身体发育和智能发展表(儿童书店可以买到),让抚养人过三五个月给孩子测量一下,看孩子的发育和发展是不是与同龄儿童差不多。不过要注意:这不是做健康评价,也不是智力诊断,如果要做这两者还要带孩子到保健部门或医院去做,这样比较准确。

2 创造好的语言环境

1~3岁是语言发展的快速时期,在这个阶段应注意教孩子说话,不仅语音正确,句子也要会讲。据调查,1岁的儿童会讲3~5个词,1岁半会讲70个词,2岁会讲270个词,3岁会讲950个词。2岁以后逐渐出现比较完整的句子,先开始是简单句,到4岁以后复合句才增多,抚养人一定要给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经常对他讲话(简单而清楚的话),和他一起看图画并讲解,有时还要给他讲故事,2岁半以后儿童就喜欢听故事了。3岁时,儿童已经会简单的复述,这对语言训练有很大作用。

3 多与外界接触

空闲时带孩子到超市、游乐场去,让孩子与外界接触。不一定要见什么具体的人,做什么具体的事。时常带孩子到亲友家去串门,学习社会行为,如向人问好、给东西要说“谢谢”、临走时要说“再见”等,逐渐成为一个社会欢迎的人。

4 培养独立性

再三关照抚养人不要过分娇惯他,要让他有点约束,自己能做的事尽量自己做,培养他的独立性和自信心。

5 该管的地方还是要管

对他可能出现的不良行为,比如打人、抱毛巾被睡觉、吃手指甲等,要抚养人注意消灭在初始阶段,等到成为习惯了再改,就困难了。

6 保持联系通畅

经常打电话给抚养人,加深感情沟通,如果孩子懂得听电话了,也要他在电话里和爸爸妈妈问好、谈话。也可以写信,谈得详细些。

如果可能,双方都录制一些录像带,让对方熟悉了解形象,这对增进感情有很大好处。如果录像有困难,可以互传照片,也对相互了解有很大好处。

7 条件允许要见面

如果有假期,经济条件又许可,一定回家看看。

奶奶和姥姥轮流照顾,好不好?

我和老公工作都很忙,生了孩子以后就把孩子给老人带,奶奶家和姥姥家离得较远,所以常常奶奶家1个月,姥姥家1个月。我们跟孩子交流比较少,感觉有些隔膜,宝宝看起来独立性很强,跟我们都不亲,怎么回事?

——格格妈

沈家宏:

亲子依恋关系需要牢牢地建立。小孩在成长过程中,依恋关系很重要,孩子需要和母亲有强烈的情感联系,妈妈是他的安全港湾,他一醒来或不舒服了,能够到妈妈那里寻求安慰。如果没有这个关系,会影响他以后的安全感。如果频繁更换抚养人,没有固定的依恋关系,小孩就会形成依恋障碍。

家长要学会“算账”,最好不要亲子分居。现在工作节奏快、压力大,小孩照顾不过来,经济上承担得起的家长,就给保姆带,或者把爷爷奶奶接过来带。但在精神上面,没有给孩子太多的照顾,这对小孩发展是不利的。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家长应尽量自己带孩子,哪怕白天工作很忙,晚上回家后也要跟小孩交流、沟通。这个基础如果不打好,以后很难弥补,小学生、幼儿园的学生也尽可能不要送到寄宿学校。很多家长不会算账,以为现在把孩子送出去,自己可以多赚钱,但他没算到以后的不良后果。

猜你喜欢
亲子爸爸妈妈宝宝
面对爸爸妈妈的期待
我想让爸爸妈妈吵架
我和爸爸妈妈比童年
我的爸爸妈妈
BABYPIG/宝宝猪 BXS—212
可爱宝宝超级秀
亲子脸
亲子脸
亲子脸
亲子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