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阅读教学东风,强化作文写前指导

2017-12-10 19:51李素娟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17年11期
关键词:小石写景范式

当前中小学作文教学的普遍着力点一般都在写后的作文讲评上,对学生写作前的指导也多限于“审题”——写什么——的层面,对“怎么写”这个写作过程的指导也多停留在蜻蜓点水的层面。如何改变写作教学的“马后炮”状态,让教师真正成为学生作文前的写作诸葛军师呢?下面笔者以初中教材“写景与抒情”单元的教学为例,谈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强化作文的写前指导。

一、读出范式

“范式”是美国著名科学哲学家托马斯·S·库恩提出的概念。范式是研究者群体所共同遵守(公认)的模型或模式。本研究将“范式”应用到记叙文写作中来,用“范式”这个概念描述记叙文写作的基本技法和内在规律。

本册“写景与抒情”单元包括五篇文章:朱自清的《春》、梁衡的《夏》、宗璞的《秋韵》、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写景文章的主体部分无疑都是对景物的描绘,但是从什么角度取景,取景后以怎样的方式结构起来,则各有千秋。《春》一文截取了春天最有特色的花、草、风、雨几幅自然图景,由物及人,以盼——绘——赞的主线勾连全文。此文绘景范式为“自然景物截取法构图”。而《夏》选取的则是两个层面的景物:自然界的景物和农作物,然后由物及人。此文绘景范式为“多角度断点式构图法”。《济南的冬天》通过选取“阳光朗照夏的山”“小雪覆盖下的山”“城外远山”“冬天的水”四幅图景,突出了济南冬天的温晴。此文的绘景范式为“整体观照式构图法”。《秋韵》以“已见的怀念——寻不见的失落——又见的欣喜——真正得见的释然”为情感线索,描绘了记忆中的秋——现实中的秋——临湖轩旁的秋。此文的绘景范式为“对比渐进式构图法”,即对某种情绪或事物的认识的不断变化进行对比,在渐进式的认识和感悟中有进一步的所感或锁悟。此法行文有波澜,最适合写情感的变化,可以在递进中自然的融进对人生的思考。《小石潭记》则选择了运用“移步换景”和“定点观察”相结合的方法写,选取了小石潭的景物树、石、水、鱼,直到凄神寒骨而离开。以“乐”到“凄”的情感变化穿起全文。此文绘景范式为“移步渐进式构图法”,即随着写景或写人记事的深入,情感不断发生变化。

二、读懂方法

在整体上读出写景文章的取景范式后,需要再从局部细节读懂文章的写景方法。一般来说写景角度大概有以下几种:空间、形状、感官(颜色、气味、声音、触觉、嗅觉)。观察角度则多为定点观察和移步换景。写景手法基本有动静、虚实、联想想象,当然也多会有各种修辞手法融进其中。为了学生能在这五篇文章的写景中学得一些具体的绘景方法,笔者分别截取了感官、联想想象、对比衬托、动静结合、空间层次几个方面帮助孩子读懂写景的方法。

《春》一文描写春风时就调动了各感官写景:触觉----抚摸;味觉----泥土的气息、草味、花香;听觉----鸟声清脆宛转,笛声嘹亮。同时借助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无形的“春风”刻画的活色生香。在通过视觉的角度描绘春花的多彩绚丽时,作者笔锋一转,运用联想手法,由眼前的春花联想到秋实——“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既充分展现了花朵的繁多,又通过春华秋实的联想丰富了文章的内容。联想手法在实际写作中非常好用,看到眼前的人、事、物联想到过去的或未来可能发生的某种情况,可以给读者以更多想象的空间和审美的感受,增强文章的立体感。

《小石潭记》从动静交错的描写中刻画了鱼儿的“欢乐”。《济南的冬天》里写雪后小山的景象时,按照树尖——山尖——山坡——山腰的空间顺序,由上到下描绘了雪后小山的秀气。写景的空间顺序可以根据实际写作情况,采用俯视、仰视或远观、近看或从整体到局部等等空间顺序。《夏》的第一段抓住景物从春到夏的变化突出夏季景物独有的特点;而文中写夏的色彩时,则把夏天的金黄加在春的绿和秋的赤之间,既对比突出了夏独有的色彩,又在驾轻就熟的比喻和对偶中显现着一种难得的理趣,给人以强烈的美感。这样优美的句子既可以用来仿写任何一个季节,又能赋予这个季节以哲理性的思考。

除了写景的方法,读懂文章开头、结尾的结构方法也非常有用。如《夏》一句话统领全文的开门见山法;《春》的运用多种修辞的情感开头法;《济南的冬天》的对比开头法——通过与北平、伦敦、热带对比,写济南的冬天无风声、无重雾、无毒日的“温晴”的特点;《小石潭记》的多种修辞绘景开头法;《秋韵》的记忆开头法。《春》在排比中抒发自己对春的强烈赞美之情;《夏》则通过与历代文人墨客的对比,强调自己对夏的赞美和热爱;《小石潭记》和《秋韵》则在自己的情感变化和感悟中收尾。

读懂写景方法和开头结尾的方法,既帮助学生深入的理解了文章,体悟了作者的情感,也从作文的角度对学生的写作进行了追本溯源、落地生根的切实指导。

通过阅读教学中有意识渗透的“读出范式”“读懂手法”的写作技法的指导,基本上解决了学生“怎样写”的困惑。那么,写什么呢?写作的内容依然可以在作文前的阅读教学中进行有效的指导。

三、启发选材与放手观察

在梳理完范式,分析完技法后,在教学中笔者都会问这样的问题:1.如果让你来写同题作文,你会选取哪些代表性的景物?说明理由;2.如果把题目换成其他季节(或其它地点)你会选取哪些代表性的景物?说明理由。经过讨论,集思广益,学生对如何选取有代表性的景物来突出这个季节或某个地方的特点基本上能做到胸中有丘壑了。然而作文最终是要围绕立意选材的,做不到这一点,无论你绘景如何出彩,也不过是有了件“华服”而已,缺少灵魂,即立意。而立意的高下显然是文章好坏的分水岭。先来看本单元五篇文章的立意:赞美某个季节(《春》《夏》);表达对某个地方的热爱(《济南的冬天》);表达对人生的思考(《秋韵》);在美景中融入个人身世遭际的感叹。而五篇文章最终的落脚点都是“由物及人”,没有了人的活动,所有的美景都失去了意义。正如王国维《人间词话》所言“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作文就是一种自我表达,只有着我之色,才能抒写真情,才能打动读者。

要想把景物写生动,除了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离不开对生活的观察。为了让学生言之有物,写出景物的特点,笔者在本单元的写作训练“北京的”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题目“校园初夏”。二选一的作文方式,一是让学生多了选择,二是让那些无法驾驭“北京的”(某个季节)写作的孩子,通过课余时间有目的的仔细观察,有话可说,也实现了写作的层级性。再灵活运用本单元学习到的范式和技法,抓住景物特征绘景,就能较为轻松的借景抒情。

现代图式理论认为,图示是人的外显行为的内在心理结构,是人的某种知识和能力在大脑中结构化的表征,人们是否具有某种能力可以从他大脑中是否具备某种图式得到解释。教师通过阅读提供系列化的作文范式指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学生学习范文可从中获得写作某一类文章的基本规律和知识,形成写作某类文章的写作图式,学生进行仿写则是写作图示的运用。学生头脑中的写作范式越丰富并能灵活运用,写作能力就越强。借助阅读教学的东风,作文写前指导得到了充分的强化:立足于读,着眼于写。以读促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这样就把以往的给一个题目就写的“作文考试课”转变为“学习技法”和“观察生活”、“实践写作”相统一、相互激发的“学习写作”的“写作练习课”。这种“写前指导”大大提高了学生作文的写作效率和写作水平,更由于“写前指导”的强化,学生作文的重写率大大降低,好文章大量涌现。

注: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课题课题批准号:3101-0021 课题编号 DBB14069

本文为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初中记叙文写作范式开发及其应用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DBB14069)的階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荣维东.写作课程范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

[2]马孝雨.初中语文记叙文写作教学研究[D].渤海大学,2014.

[3]叶圣陶.叶圣陶谈写作[M].沈阳:万卷出版社,2008 .

[4]托马斯·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

[5]初中基础语文.第四册[M].北京市十一学校自编教材.

(李素娟 北京市十一学校 100039)endprint

猜你喜欢
小石写景范式
回忆,也是写景的利器
范式空白:《莫失莫忘》的否定之维
如何写好写景作文
写景的妙招
孙惠芬乡土写作批评的六个范式
写景篇:写一种自然现象
师与书·庄小石
管窥西方“诗辩”发展史的四次范式转换
小石鸻与大犀牛
彭黎明 书法作品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