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美拉唑、铝碳酸镁联用治疗十二指肠球后溃疡疗效分析

2017-12-11 08:05刘勇杜方杰周甜甜杨登位
中国社区医师 2017年31期
关键词:球部碳酸镁奥美拉唑

刘勇 杜方杰 周甜甜 杨登位

564600习水县人民医院

奥美拉唑、铝碳酸镁联用治疗十二指肠球后溃疡疗效分析

刘勇 杜方杰 周甜甜 杨登位

564600习水县人民医院

目的:评价奥美拉唑与铝碳酸镁片联合方案在十二指肠球后溃疡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治十二指肠球后溃疡患者87例。单用奥美拉唑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联用奥美拉唑与铝碳酸镁片治疗的为观察组,均接受为期28 d的治疗,比较临床总有效率与溃疡愈合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3.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4%(P<0.05)。观察组溃疡愈合率81.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9.8%(P<0.05)。结论:十二指肠球后溃疡采用奥美拉唑+铝碳酸镁联合方案治疗效果确切,临床可将其作为十二指肠球后溃疡治疗的常用方法。

奥美拉唑;碳酸铝镁片;十二指肠球后溃疡

以病情缓解慢、反复性发作为主要特点的十二指肠球后溃疡是消化内科常见、多发疾病之一[1]。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十二指肠球后溃疡患者87例,对单用奥美拉唑治疗和使用奥美拉唑+铝碳酸镁联合方案治疗进行对比,旨在探讨奥美拉唑联合铝碳酸镁治疗十二指肠球后溃疡的临床疗效。

资料与方法

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十二指肠球后溃疡患者87例,将其分两组。观察组44例,男23例,女21例;年龄26~52岁,平均(46.4±6.2)岁;病程3~8年,平均(4.7±1.3)年。对照组43例,男25例,女18例;年龄25~56岁,平均(46.7±6.4)岁;病程2.8~7年,平均(4.4±1.5)年。两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方法:对照组分别在每天早晚各口服奥美拉唑1次,单次给药剂量20 mg/d。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服用铝碳酸镁片,3次/d,剂量500 mg/d。所有患者均连续用药28 d。

观察指标:观察治疗期间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采集治疗前与治疗后患者血、尿、粪标本,胃镜下观察患者溃疡愈合情况。

疗效评价标准[2]:溃疡愈合情况评价标准:①痊愈:胃镜下未见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与周围炎症表现;②显效:胃镜检查提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完全消失,炎性反应仍存在;③有效: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面积缩小≥50%;④无效:治疗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面积缩小<50%。

疗效判定标准:①痊愈:上腹剧痛、烧灼感、嗳气、反酸等临床症状表现在治疗后完全消失;②显效:治疗后前述症状改善明显;③有效:上腹剧痛、嗳气、反酸、烧灼感在疗程结束后有所改善;④无效:上述症状表现在治疗前与治疗后并无明显改变,部分患者甚至有加重迹象。总有效率=愈合率+显效率+有效率。

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处理,例数用n表示,百分比用%表示,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3.2%,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7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16,P<0.05),见表1。

两组溃疡愈合效果比较:观察组溃疡痊愈14例(31.8%),显效22例(50.0%),有效5例(11.4%),无效3例(6.8%),溃疡愈合率81.8%;对照组溃疡痊愈 11 例(25.6%),显效 19 例(44.2%),有效8例(18.6%),无效5例(11.6%),溃疡愈合率69.8%。观察组溃疡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7.102,P<0.05)。

讨 论

以反复上腹部疼痛、嗳气、反酸、烧灼感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十二指肠球后溃疡是消化道溃疡之一,患者受此疾病影响,生活质量大幅下降,病情进一步发展还可能发生出血、粘连。临床将修复患者受损的黏膜组织、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作为治疗关键,以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预后[3]。

奥美拉唑是一种质子泵抑制剂,口服给药进入机体靶向分布在胃黏膜组织壁细胞分泌小管中,在特定环境下以亚磺胺活性形式存在。奥美拉唑通过特异性地抑制分布在机体胃壁细胞分泌小管与囊泡内的H+-K+-ATP酶进而发挥其治疗作用[4]。具有很强的抑酸效果,对于胃泌素、组胺、胆碱物质刺激所引起的大量胃酸分泌均具良好的抑制效果。除此之外,对受其他因素影响的部分基础胃酸分泌同样具有良好的抑制效果。能中和机体分泌的胃酸的铝碳酸镁是常见的一种胃黏膜组织保护剂,由于本身具有持久药效,所以能有效强化抗溃疡效果,对胃蛋白酶持续损害胃组织这一过程具有很好的抑制作用[5]。其次还能使体内胃黏膜保护因子的生理作用增强。铝碳酸镁与胃酸的中和反应在pH<3时开始,在pH=5时终止,一旦pH值重新回落至3时,中和反应重新开始,如此循环往复,机体胃液pH值才能始终维持在3~5,在中和机体绝大多数胃酸的同时使80%胃蛋白酶丧失生物活性。铝碳酸镁对十二指肠球后溃疡的另一个治疗机制是特异性吸附、结合胃蛋白酶,使胃蛋白酶生物活性直接受抑,或与胆汁酸结合,通过吸附、溶解卵磷脂进而防止胃蛋白酶损伤食管与胃黏膜组织。

本文采用奥美拉唑+铝碳酸镁联合方案治疗的观察组临床有效率与溃疡愈合率均明显高于单用奥美拉唑治疗的对照组,说明奥美拉唑联合铝碳酸镁治疗十二指肠球后溃疡效果显著,联合用药能起到协同治疗效果,使患者临床症状快速改善,促进溃疡愈合,临床应用反馈良好,值得临床广泛应用与推广。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1]陶文华.奥美拉唑联合铝碳酸镁片用于十二指肠球后溃疡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24):128-129.

[2]温彪,赵奎.药物联合钛夹治疗十二指肠球后溃疡出血疗效观察[J].海南医学,2015,26(24):3677-3679.

[3]龚永莉.生长抑素联合泮托拉唑治疗十二指肠球后溃疡出血疗效分析[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3,2(3):240-241.

[4]徐鹏程.奥美拉唑联合铝碳酸镁片治疗十二指肠球后溃疡的疗效观察[J].西部医学,2012,24(7):1290-1291.

[5]刘树旗,冷明芳,周国华,等.生长抑素联合泮托拉唑治疗十二指肠球后溃疡并出血的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4(21):85-86.

Analysis of curative effect of omeprazole combined with hydrotalcite in the treatment of postbulbar duodenal ulcer

Liu Yong,Du Fangjie,Zhou Tiantian,Yang Dengwei
The People's Hospital of Xishui County 564600

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curative effect of omeprazole combined with hydrotalcite in the treatment of postbulbar duodenal ulcer.Methods:87 patients with postbulbar duodenal ulcer were selected.Patients who were treated with omeprazole alone were treated as the control group,while patients used omeprazole combined with hydrotalcite treatment were selected as the observation group.They were all treated for 28 days,and the clinical efficiency and ulcer healing rate were compared.Results:After the effective treatment,the total effectiv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3.2%,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74.4%of the control group(P<0.05).The ulcer healing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81.8%,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69.8%in the control group(P<0.05).Conclusion:Omeprazole combined with hydrotalcite is effective in the treatment of postbulbar duodenal ulcer.Clinically,it can be used as a common treatment for postbulbar duodenal ulcer.

Omeprazole;Hydrotalcite;Postbulbar duodenal ulcer

10.3969/j.issn.1007-614x.2017.31.30

猜你喜欢
球部碳酸镁奥美拉唑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CT表现
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临床研究
硫酸钡用于上消化道钡餐造影诊断十二指肠球部病变的临床价值研究
真空碳热还原碱式碳酸镁制镁实验
35例奥美拉唑不良反应分析
铝碳酸镁咀嚼片联合奥美拉唑对胃溃疡的治疗价值分析
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疗效观察
内镜反转切除十二指肠球部息肉1例并文献复习
埃索美拉唑联合铝碳酸镁片和黛力新治疗胃食管反流病70例
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治疗上消化道出血54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