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2017-12-11 08:05苏俊王翔仇冕叶茂杨富云
中国社区医师 2017年31期
关键词:摘除术孔镜椎间盘

苏俊 王翔 仇冕 叶茂 杨富云

561000贵航安顺302医院

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苏俊 王翔 仇冕 叶茂 杨富云

561000贵航安顺302医院

目的:对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进行探究。方法:应用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0例,应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功能障碍指数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后3个月进行随访,患者术后每个时间点腰腿痛评分、ODI和术前相比,均很大程度地降低;MACNAB标准评价疗效优良率为89.66%。结论:腰椎椎间盘突出症使用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创伤小、并发症少、患者身体恢复迅速。

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以腰腿疼痛、麻木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病变。其是椎间盘纤维环部分或全部破裂,单独或连同髓核、软骨终板向外突出,由非正常应力及腰椎间盘退行性改变而引起,使窦椎神经、神经根或脊髓受刺激或压迫。腰腿疼痛是比较常见的表现,对于这种疾病的治疗,不管是在方法上,还是治疗效果上,一直是骨科以及疼痛专科医生特别关注的问题。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其实就是在椎管内直接置入工作套管,通过内镜直视,切除病变的髓核组织,使受压的神经根减压。这样不会使脊柱的生物力学稳定性遭到破坏,同时对组织的损伤也特别小,具有显著疗效。2017年2-7月应用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对其疗效进行了探究,具体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7年2-7月收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0例,男11例,女9例;年龄19~76岁。所有患者腰椎间盘突出均是L4~5或L5~S1脱出型。以单发病变居多。腰痛伴一侧下肢放射痛、根性疼痛等是患者的主要症状,腿疼比腰疼严重。对患者进行检查,发现存在腰椎旁深压痛、感觉减退出现在足背外侧或小腿外侧13例,趾背伸肌力减弱5例,直腿抬高试验阳性2例。对所有的患者进行3个月的保守治疗,效果不理想[1]。

手术方法:①术前准备:术前对影像学资料进行反复的阅读,确定椎间孔大小、椎间盘突出位置以及髂脊的高度。在可透视X线手术床上令患者保持俯卧,维持轻度腰椎后凸的状态。对标准腰椎正侧位透视影像进行仔细确定,采用的是C型臂X线机,棘突在正位像上处于椎弓根连线的中央,椎体终板之间在侧位像上是平行的,以透视影像的中央作为选择的手术节段,并定位。②行局部进行麻醉:使用正、侧位片确定穿刺目标位置及穿刺点。行皮下至肌层1%利多卡因逐层浸润麻醉。③工作通道的安置:在正侧位片的指导下进行穿刺,要逐一进行,动作缓慢,然后到达目标部位。植入导丝,于进针点利用手术刀在皮肤处做切口,长度7 mm,沿导丝将扩张器及工作套管置入,按照从细到粗的顺序。若关节突阻挡,应利用环锯绞除上关节突外侧缘部分骨质,将椎间孔扩大,然后将工作套管插入,套管直径7.5 mm。在目标位置,利用正侧位片确定工作套管开口端。④椎间盘髓核摘除:经工作通道将椎间孔镜插入。用连续液体冲洗,随后采用经皮椎间孔镜进行观察,对椎管内组织进行识别,对神经使用低温射频进行探查,如果确认突出的是髓核组织后,应该将突出、脱出或游离的髓核组织通过不同型号的髓核钳和髓核剪切除,并且将其取出,对神经进行探查和松解。最后,行纤维环撕裂口的皱缩与成形术,在低温消融射频机辅助下进行,对残存的髓核组织进行反复的冲洗。使用双极低温射频止血,手术结束后将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7 mg注射到椎间孔内,将外套管拔除,对切口进行缝合,采用无菌辅料进行包扎[2]。

术后处理:对术后患者需以临床路径管理。为了预防感染,对其使用抗生素,使用甘露醇及激素缓解轻神经根水肿,用药1~3 d。术后患者需卧床3 d,进行直腿抬高练习,目的是防止和避免神经根粘连。然后佩戴腰部护具,让患者逐渐下床活动。3~6个星期内,患者应该防止身体扭转,不提重物等。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教会患者如何进行腰背肌的等长肌力训练,使腰椎稳定。

表1 手术前后VAS评分及ODI比较(±s,分)

表1 手术前后VAS评分及ODI比较(±s,分)

指标 术前 术后1 d 术后1周 术后1个月 术后3个月腰痛VAS 6.43±1.26 2.27±1.12 2.03±1.03 1.56±1.86 1.51±0.95腿痛VAS 8.49±2.31 1.16±1.41 1.02±0.83 0.83±0.61 0.90±0.76 ODI 68.49±5.46 47.22±3.72 16.33±2.78 15.40±1.70 12.64±7.32

疗效评价标准:在术前、术后1 d、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对患者术后腰腿疼痛缓解的情况进行评估,运用功能障碍指数对患者腰椎功能改善情况进行评价。对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进行观察和及时的处理,使得患者能够恢复正常生活。标准:①良:偶尔出现疼痛,能够做较轻的工作;②可:症状明显改善,但是依然伴有疼痛,不能从事任何工作;③差:神经根受压表现突出,还需手术治疗。

统计学方法:以SPSS 13.0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用配对t检验比较手术前后均数,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本次选取的患者都进行了手术治疗且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45~100 min,术中出血量20~50 mL,住院时间5~20 d。本次研究的患者中,没有神经根损伤、椎间盘或椎间隙感染、椎旁血肿形成等并发症,患者也未有过二次手术。术后发生术侧小腿外侧及足背局部皮肤感觉麻木、患肢痛觉过敏的患者4例,对这些患者进行激素、神经营养等保守治疗,可明显改善症状。在术后1个月对所有的患者进行CT及MRI检查,示椎间盘全部或大部切除。对患者进行随访,在术后的各时间点20例患者的VAS评分比术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随访过程中,优11例,良7例,可2例,差0例,总体优良率89.66%。

讨 论

对于脊柱疾病的治疗,最终的目的就是在花费少的情况下,保证疗效,让创伤降到最低,保障脊柱的完整性和力学稳定性,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有着很小的创伤,并发症的发生率低,成本能为大众所能接受,效果非常理想,值得临床应用[3]。

[1]姚共和.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方法的选择[J].中国骨伤,2009,22(4):247-249.

[2]郭朝堂.单纯髓核摘除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2013,21(6):93-94.

[3]杨耀华.单纯髓核摘除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J].河南医学研究,2013,22(4):560-562.

The efficacy of percutaneous discectomy under discectomy in the treatment of lumbar disc herniation

Su Jun,Wang Xiang,Qiu Mian,Ye Mao,Yang Fuyun
Guihang Anshun No.302 Hospital 561000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percutaneous discectomy under discectomy in the treatment of lumbar disc herniation.Methods:20 patients with lumbar disc herniation treated by percutaneous discectomy under discectomy were selected,the pain visual analogue scale and disability index were assessed.Results:After 3 months of treatment,the postoperative low back pain score and ODI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before the operation.The rate of excellence in the efficacy of MACNAB criteria was changed,89.66%.Conclusion:For lumbar disc herniation,the use of percutaneous vertebral nucleus electrosurgical treatment has very small trauma,with fewer complications,patients with rapid recovery.

Transforaminal discectomy;Discectomy;Lumbar disc herniation

10.3969/j.issn.1007-614x.2017.31.41

猜你喜欢
摘除术孔镜椎间盘
基于T2mapping成像的后纤维环与腰椎间盘突出相关性研究
脊柱椎间孔镜治疗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价值
经椎间孔镜一次性治疗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
MRI图像结合JOA评分对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术后评估
经皮后外侧入路椎间孔镜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ProDisc-C人工颈椎间盘在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用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分析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与传统椎板开窗术式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对比
探讨拉坦前列素在小切口囊外摘除术治疗青光眼术后白内障中的应用
腹腔镜肝包囊摘除术的护理